APP下载

玉米芯栽培榆黄蘑配方比较试验

2020-12-21郑安波

食用菌 2020年6期
关键词:玉米芯菌丝供试

郑安波 郭 莹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8)

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玉皇蘑,黄金菇[1]。其子实体(菌盖)色彩鲜黄,十分艳丽,形态高贵典雅,营养丰富,细腻脆嫩,味道鲜美,有清香气味,实为野生食用菌中的上品,鲜食尤佳,故有玉皇蘑之美称[2]。榆黄蘑因常野生于枯死的榆木上而得名,榆黄蘑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具有滋补强身的药用价值[3],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4]。

我国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人工栽培榆黄蘑,但生产发展较慢。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榆黄蘑和平菇属于近缘种,因此栽培榆黄蘑大都选用平菇栽培料配方,缺少其专用配方[5]。试验以玉米芯为主料,筛选玉米芯栽培榆黄蘑高产、优质配方。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榆黄蘑033 菌株,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保藏。母种培养基为PDA 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为小麦粒,加入10%阔叶木屑,栽培种配方同原种配方。

栽培原料为玉米芯、木屑、麸皮、豆饼粉、石膏、生石灰。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对比法,随机排列,共设9 个配方,每个配方100袋,3次重复。栽培袋选用22 cm×45 cm×0.015 mm 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料折干料1.5 kg。常压灭菌,接种后移入养菌室25 ℃,暗培养。菌丝长满后熟培养7d,移入出菇室开袋出菇。出菇管理同常规。待子实体达采收标准时,进行一次性采收,记录产量。试验配方见表1。

表1 玉米芯栽培榆黄蘑试验配方 单位:%%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菌丝生长速度:菌丝萌发后,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菌丝长势、长速、均一性的观察。

菌丝长势:观察菌丝稠密,菌落边缘的整齐度。

菌丝长速:定点标记划线,每隔2 d,用游标卡尺测量划线间长度,连续测量5 次。每个配方重复5次,取平均值,计算菌丝平均生长速度。

测定产量:记录前3潮菇产量,待各配方充分出菇后,计算平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生物学效率/%=子实体鲜品总产量(g)/栽培料干料总质量(g)×100

商品率/%=商品菇产量(g)/鲜菇总产量(g)×100

1.4 数据分析

采用DP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配方对榆黄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表2 可知,供试配方菌丝生长存在差异。配方9 与配方6 之间菌丝平均长速差异不显著;配方9与配方6、配方3、1、2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配方9、6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7.83 mm/d、7.40 mm/d,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最慢的是配方5,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6.34 mm/d。配方9、6、3、1 菌丝长势强,表现为菌丝浓密、粗壮、洁白,而且生长整齐,均匀一致。配方7、5菌丝长势最弱。

表2 供试配方对榆黄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2.2 供试配方榆黄蘑产量及经济性状

每个重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0袋子实体(选择生长正常,菇形正常)进行形态特征观察、测定,并计算单袋产量、商品率和生物转化率。

表3 供试配方对榆黄蘑子实体经济性状、商品率的影响

由表3可见,单菇重最高是配方3,为11.75 g,其次是配方4、5、9、7,最低是配方2,为8.46 g;商品率最高的是配方6,为94.8%,其次是配方9、3,最低的是配方2,为80.9%;子实体感官品质最好的是配方3、6、9,其余差异不大。

由表4 可见,袋均产量最高的是配方6,为1.58 kg,最低的是配方2,为1.35 kg;生物学效率最高的是配方6,为105.23%,其次是配方9、3,最低的是配方2,为90.77%。在0.05 水平上配方6 与配方9差异显著,与其他配方差异极显著;在0.01 水平上配方6 与配方9 无显著差异,与其他配方差异极显著。

表4 供试配方对榆黄蘑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3 小结

玉米芯栽培榆黄蘑配方试验对比结果,配方6(玉米芯72%,木屑10%,麸皮15%,豆饼粉1%,石灰1%,石膏1%)生物学效率最高,子实体感官品质佳,商品率高。玉米芯代替木屑栽培榆黄蘑,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玉米芯综合利用率,节约林木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试验因周期所限,只统计了前3潮菇的产量,因此生物学效率偏低,今后应进一步试验总结栽培技术,提高产量。

猜你喜欢

玉米芯菌丝供试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口干尿黄吃玉米芯
口干尿黄吃玉米芯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探究
富集环境对猪决策行为的影响
玉米芯发酵巧作牛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