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昌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0-12-21王维红马雪琴高文俊

甘肃农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膜利用

王维红,马雪琴,高文俊

金昌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 金昌 737100

金昌市辖1县1区,耕地面积132.37万亩,是全国13个资源性缺水城市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覆膜方式由最初的半膜覆盖发展到全膜覆盖,种植农作物由瓜类覆膜发展到玉米、马铃薯、蔬菜等作物覆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为破解金昌水资源短缺瓶颈,解决冷凉地区积温不足劣势,促进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农膜已成为确保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之一。近年来,随着垄膜沟灌、膜下滴灌高效节水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高原夏菜种植规模的扩大和戈壁农业发展,金昌市农膜使用量逐年增加。全市每年农膜覆盖面积约60万亩,使用量接近4 000t。随着农膜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伴随产生的废旧农膜对农村生活环境带来的“视觉污染”已不容忽视,对农业生产环境构成的“潜在威胁”也逐渐凸显,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此,本文在对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

(一)制定政策,助推废膜回收

一是构建政策制度框架。自2015年以来金昌市政府相续出台了《关于禁产禁销禁用超薄地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废旧农膜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补助奖励办法》,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制度体系。二是建立了专项投入机制。2017年以来,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累计安排1 715万元,在该市创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省财政设立省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158万元,市财政也建立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约35万元,用于废旧农膜治理,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提供了保障。

(二)靠实责任,强化源头防控

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纳入督促检查重点,定期开展督查,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得力、监管不到位、“白色污染”问题突出的区域,进行公开曝光,责令定期整改。一是建立废旧农膜回收保证金制度,督促乡(镇)与土地流转企业、大户签订废旧农膜回收协议,交纳废旧农膜回收保证金,督促企业和大户发挥废旧农膜治理的主力军作用。二是结合春耕备耕、春季揭膜、秋收等关键环节定期不定期对全市废旧农膜回收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三是积极主动协调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联合执法,严禁生产不合格地膜产品,加大市场联合执法监管力度,杜绝超薄地膜流通,确保超薄地膜不得出厂、不得入市、不得进田,从源头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推进地膜产品标准化。

(三)创新体制,健全回收体系

建立健全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循环利用”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长效工作机制和网络。大力推广“一膜两用”“无纺布替代地膜”等地膜减量化创新技术。建成高标准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5家,回收网点16个,通过持续扶持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对工作好、有特色、有实绩的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推动企业及网点发挥主力军作用。每年聘用乡村保洁员234名,实行网格化管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县、区农环站与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签订包片回收协议,做到废旧农膜应收尽收,构建完善的收购、拉运、加工为一体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创建

依托国家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通过“以旧换新”“专业化回收”“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的回收利用机制,积极推广使用高标准地膜,提高地膜可回收性,并引导地膜使用者履行回收责任。扶持甘肃农垦永昌农场、黑土洼农场机械化回收服务组织,开展废旧农膜机械化回收,建立“谁生产、谁回收”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完善优化现有回收机制,建立地膜产品追溯制度,持续扶持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农民特别是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大户等规模化经营主体,全面使用新标准地膜,促进高标准地膜应用和废旧农膜回收。

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显著提高,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从2015年的78.2%提高到2019年的82.2%。

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群众只重视增收问题,却忽略了废旧农膜对土壤性状、耕地质量的污染,对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认识不到位。

(二)废旧农膜回收难度大、成本高

玉米高茬口地块残膜不便于机械捡拾,回收难度大,回收率低。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规模化经营主体种植规模大,每亩地膜的回收成本在30~40元,企业负担重。

(三)企业回收加工成本高、效益低

目前,废旧农膜加工的产品仅限于井盖、塑料管和垃圾袋,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只能维持企业生存,企业运行困难。

(四)长效工作机制不健全

废旧农膜加工企业对财政补贴依赖性过高,内生动力不足,可持续经营能力不强,部门协同推进的机制仍不完善,尚未形成有效工作合力。

三、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深入宣传贯彻《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国家及甘肃省《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广泛宣传“回收废旧农膜、保护生态环境、旧膜变废为宝”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及广大农户对农膜回收行动的认识,引导规范农民及新型经营主体科学使用地膜,积极回收旧膜,有效发挥地膜使用者回收地膜的主体责任,增强捡拾废旧农膜的自觉性。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健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循环利用”的长效工作机制,重点扶持1~2家规模较大、运行良好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消除盲点和死角,实现覆膜区域回收全覆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废旧农膜回收,培育市场化、专业化、机械化的回收服务组织。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推进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应用,科学推广“一膜两年用”技术,延长地膜使用寿命,减少地膜用量,推进地膜覆盖减量化,引导和鼓励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开展废旧地膜分拣破碎、清洗造粒、深度加工利用等技术和设备改造升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率。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使用生物可降解地膜,并进行适度面积示范、引进,推广仿地表形性好、适用性强、作业效率高的废旧地膜回收机具,推进地膜捡拾机械化。

(四)加大完善制度力度

严格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和《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条例》靠实地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的农膜回收责任。按照“谁生产、谁经营、谁回收”的原则,完善优化现有回收机制,建立地膜产品追溯制度,探索地膜生产者、经营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建立健全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生态环境、市场监管、财政、科技等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推进合力。继续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制度,切实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猜你喜欢

农膜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对策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选购农膜时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