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鳜养殖常见病害与防治
2020-12-21田田胡振禧王茂元黄洪贵
田田,胡振禧,王茂元,黄洪贵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鳜属(Siniperca)[1-3],俗称黑鳜、肉鳜、褐鳜、岩鳜等,主要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朝鲜半岛和越南[3]。斑鳜是一种凶猛肉食性鱼类,喜欢栖息在深潭、岩缝、石隙中,主要摄食小鱼、小虾等。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广受国内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消费者的喜爱,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种之一[4]。
随着国内斑鳜人工繁殖技术的日渐成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病害问题日渐突出,给斑鳜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目前国内针对斑鳜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方面[4-7],病害方面则较少[8-9]。该文总结了项目组自2016年以来在斑鳜育苗及养成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以期为斑鳜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1 车轮虫病
该病是因车轮虫大量寄生于斑鳜的体表或鳃部引起。患病鱼外观无明显体征,需刮取体表黏液或取部分鳃丝制成水封片镜检方可确诊。车轮虫少量寄生时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可导致斑鳜体表黏液增生、鳃丝充血、食欲下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斑鳜鱼苗和鱼种,严重时会造成苗种大量死亡;在成鱼养殖过程中则较少发生。
防治方法:放苗前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杀灭塘中的病原;鱼苗或鱼种下塘前用2%~3%的食盐水溶液浸泡消毒10~15 min;饵料鱼在投喂前需用2~3%的食盐水溶液浸泡消毒15~20 min;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要有耐心,投料速度不可过快,防止饲料浪费污染水质;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体,保持池塘水质良好。如果已确诊患有车轮虫病,可使用浓度0.7 mg/kg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同时配合使用0.3~0.5 mg/kg的聚维酮碘(10%),一般连续使用2~3次即可治愈。
2 斜管虫病
斜管虫,主要寄生在斑鳜体表,流行季节与车轮虫相似。大量寄生可导致病鱼体表粘液增多,食欲下降,刮取鱼体体表黏液制作水封片镜检方可确诊。斜管虫易导致鱼体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防治方法与车轮虫相同。
3 聚缩虫病
聚缩虫,主要寄生在斑鳜体表和背鳍上。患病鱼伤口处呈白絮状,体型消瘦,游动缓慢,食欲下降,严重时会发生死亡。刮取鱼体体表黏液制作水封片镜检方可确诊。聚缩虫偏爱有机质多的静水环境,在斑鳜养殖过程中比较少见,通常在池塘水质较差的情况下发生,防治方法与车轮虫相同。
4 锚头蚤病
锚头蚤,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的一种,个体较大,只有雌虫才会寄生在鱼体上[10]。雌虫以头胸部插入鱼体组织内,胸腹部则裸露在外,呈针杆状,长约1 cm,肉眼可见。锚头蚤主要寄生在斑鳜体表、鱼鳍、口腔和鳃上,虫体寄生部位的组织充血发炎,鱼体呈现不连片的红斑或红点,严重时可致鱼死亡。锚头蚤病在斑鳜整个养殖周期均可能发生,但以成鱼阶段最为常见。患病初期的斑鳜并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病鱼在水体中上层缓慢游动,食欲减退、体型消瘦,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灭塘中的病原;养殖过程中保持池塘水质良好,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仔细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对于已确诊患病的鱼塘,因斑鳜对有机磷杀虫剂十分敏感,在治疗过程中需避免使用敌百虫等药品。可使用浓度0.7 mg/kg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或0.02~0.04 mg/kg的锚蚤克星全池泼洒。在项目实施的养殖场,后者的杀虫效果更好。另外,在杀虫治疗的同时需配合使用0.3~0.5 mg/kg的聚维酮碘(10%),以避免病鱼伤口继发感染细菌性或真菌性疾病。
5 细菌性烂鳃病
细菌性烂鳃主要由柱状黄杆菌感染引起。患病斑鳜的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瓣边缘发白腐烂,常有泥污附着。取鳃丝制作水封片镜检可确诊。该病主要发生在鱼种和成鱼养殖阶段,一般是由寄生虫病或水质恶化等因素诱发。
防治方法:合理投喂,及时更换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保持养殖池塘水质保持良好。对于已发病鱼池,可用0.3~0.5 mg/kg的聚维酮碘(10%)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3次。
6 水霉病
水霉病一般出现在早春和晚冬季节,是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从鱼卵到成鱼养殖的每个阶段都可能发生。病原从鱼体伤口侵入,感染初期肉眼不易察觉,随着水霉菌的大量繁殖,伤口部位出现白色棉絮状菌丝,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腐烂。病鱼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或停食,最后消瘦死亡。斑鳜受精卵的孵化时间较长,因此孵化过程容易受水霉侵染,导致孵化率低、出膜鱼苗易感染死亡。
防治方法:受精卵产出24 h起至出膜前1 d,每天用2%~3%的食盐水或30~50 mg/kg的聚维酮碘(10%)溶液浸泡消毒约10 min。鱼种和成鱼的放养、捕捞及运输操作要小心,避免鱼体受伤,及时进行消毒。可用3%的食盐水浸泡15~30 min,再用0.3~0.5 mg/kg聚维酮碘(10%)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3次。已发病鱼池,可使用水霉净全池泼洒,连续使用3个疗程。
除以上常见疾病,斑鳜在养殖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应激性反应,严重时会导致短时间内大量死亡。斑鳜因生性胆小,人工养殖条件下,对捕捞和运输操作较为敏感,受到刺激时会躁动不安,呼吸加快,惊恐躲藏,食欲下降。遭受过度惊吓或较大温差刺激时嘴巴会突然张大,无法正常呼吸,体色瞬间变浅,身体僵直侧卧于池底而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水面可增设生物浮床,为斑鳜提供一个相对安静、幽暗的栖息环境;拉网操作幅度要小,防止斑鳜受到惊吓;运输密度不宜过高;鱼苗下塘时间掌控好,温差不宜超过2℃,夏季应选择清晨放苗,防止斑鳜出现热应激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