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的现状及实现水工环地质分析与研究
2020-12-20覃波
覃 波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三队,江西 新余 338000)
我国正在建设生态型社会,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全社会对于环境地质、水文地质等问题都给予了很高的重视,这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各行业也在立足于自身实际,在水利工程建设、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预防、地下空间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投入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
1 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概述
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勘查分析水文地质状况,以明确目标区域地下水的相关信息,重点探讨地下水的水源分布以及地下水位状况;二是勘查工程地质状况,主要涉及地质板块状况以及土壤地质条件,分析评估其是否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以此实现对于项目建设要求的明确,同时在地震活动以及板块运动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勘查分析环境地质,可以重点实时调查了解一些关键防区,以更好地明确环境治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推动相关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结合现阶段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伴随着相关技术手段的创新发展,水工环地质勘查水平越来越高,准确度以及勘查范围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实用性更强。但是具体到水工环地质勘查全过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环境破坏和污染不容忽视。在水工环地质勘查完成后,如果没有及时收尾处理,也容易酿成一些严重自然灾害。由此可见,在未来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优化发展中,切实关注环境保护要求极为必要,应该作为发展重点。
2 我国水工环地质现状
2.1 技术水平相对不高
目前,一方面,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我国资源开发难度不断增加,对环境的破坏加剧;另一方面,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也对水工环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大增加了水工环地质工作的难度。同时,水工环地质工作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受传统技术手段和装备因素制约,科技创新力度不够,创新性不强,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存在一定滞后性,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并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
2.2 缺乏专业人才
近年来我国对水工环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在水工环人才培养方面加大了力度,国家为此设立了独立的部门机构,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从事这项工作。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水工环地质勘探工作。但从政府对水工环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各大高校对水工环相关专业的开设情况分析来看,国家依旧急缺水工环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水工环地质勘探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有较高要求,欠缺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过关是难以从事水工环地质勘探工作的。
2.3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我国经济增长正遭遇资源供给和环境污染不断增加2方面的制约瓶颈:①资源短缺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②未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导致工业污染随着GDP增长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河流、湖泊、海洋水体被电力、制造业、化工、金属冶炼等排放的废水严重污染。高速增长的经济,使得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先污染、后治理”在中国已经行不通,必须协调科技、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已然成为经济发展和水工环地质工作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2.4 工作中未对环境破坏的前景作出评价
在实际的水工环地质工作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经济利益方面的问题,从而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忽略对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以及治理工作,导致大量的土地和植被遭到无法恢复的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甚至出现功能失调。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运用不合理的资源开采方式和资源回收顺序,导致矿区地表出现裂缝和沉降;露天开采形成人工边坡在雨水的冲刷和浸泡下失稳,形成滑坡;再比如:堆积的尾矿库发生垮塌,形成地表泥石流等。诸如此类现象的出现,其主要原因在于在资源开采的同时,水工环地质工作对开采前景缺乏客观评价,资源开采盲目性和随意性比较普遍。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优化策略
3.1 积极推行新技术
通过新技术的推行能够提升获取数据资料和参数信息的准确性,从而为水工环地质研究体系的构建奠定一个科学有利的数据信息支撑,水工环地质开展的环节中部分精准度较高的数据获取都需要借助全球定位技术,所以在推行新技术的环节中全球定位技术是重点推行对象。分析全球定位技术的优势可知,该技术具备精准度高、辐射范围广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在该技术应用的环节中由于其信号的类型为电磁波,所以在宽阔的水域、较为密集的线路网等潜藏信号干扰源的区域位置,还应重视信号强度被削减的问题。由上述内容可以明确新技术的在推行的过程中优势的最大限度发挥和最大限度利用,以及缺点的重视是两个关键性的问题。
3.2 加强灾害综合性研究、预报预警
我国地质环境异常复杂,自然灾害呈现区域性分布。比如,水土流失更容易在丘陵地区产生;沼泽化和盐碱化土地出现在华中平原;海水入侵可能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地面塌陷和沉降则可能出现在东南平原;岩土冻融及沙漠化更倾向于出现在西部区域。为保证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长期健康发展,需要不断深入地研究自然灾害,深入地开展地质灾害检测和预警研究工作,完善地质灾害数据库以及地质灾害风险填图,建立动态的地质灾害信息服务系统。
3.3 强化认知提高对水工环地质工作的重视
我国社会经济科的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水工环工作开展有效性所影响,所以在未来的水工环地质工作中还应全面的强化认知,首先技术人员应明确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度,细化水文、环境、工程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其次工作人员应结合以往的经验不断的完善水工环地质研究体系,保证现有的研究体系能够适用于当前我国的发展;再有就是针对现行的水工环地质研究工作的开展制定或健全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使水工环地质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得到保证。
3.4 注重环境影响评价
在未来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优化发展中,为了体现环境保护效益,首先应该注重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进而有效实现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准确评估,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方案。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构建中,往往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关规范以及现场环境实际状况综合分析,进而才能够准确预测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开展中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对于一些存在明显不良影响的方案予以改进和调整。如果没有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机制进行水工环地质勘查,则需要依据相关规范予以处罚。
3.5 创造条件培养新人
国家从制度层面,水工环地质应由各级政服务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完善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出台政策。用人单位应该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从多方面增加员工的收入,开展水工环地质工作时,制定并实施师傅带徒弟模式,建设人才梯队,消除人才断层,为水工环地质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培养人才过程中,各大高校要重视教学实践,提升新生人才的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的能力。
3.6 加大环境污染物处理力度
水工环地质勘查过程中存在的各个环境污染物同样也需要加大处理力度,实时予以防范,进而更好实现对于现场环境的有效保护。从当前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开展来看,除了对于地表以及地层产生破坏外,污染物往往表现在废渣、废水以及废气上,这也就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防控,尽量降低不良影响。比如:在水工环地质勘查中如果出现了废水,应该及时做好收集,同时进行必要的净化处理,尽量避免出现随意排放;废渣也需要及时收集和集中化运输处理,避免随意堆积在现场;严格控制勘查过程中出现的废气量,积极采取必要的防尘以及防烟手段。当然,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于各类环境污染物的有效处理,往往还需要基于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进行创新优化,研究以往勘查设备或者是处理方案应用存在的污染源,有目的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3.7 完善勘探检查技术与工作流程
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探工作的技术仍有待提升,在水工环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处于成形阶段,需要不断完善与提升。要想有效提升我国水工环勘探工作的技术水平与效率,从事水工环地质勘探的管理人员与科学技术人员,要对水工环工作的具体内容与各个衔接点开展深入的探究,不断提升我国水工环勘探工作的技术水平,并且研究出更多符合我国地质情况的水工环勘探方法,为我国水工环勘探技术创新出更多的方式方法,从而提升我国水工环勘探工作的实用性与灵活性,确保在面对不同的地质情况时,可以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地质勘探工作。在不断提升水工环地质勘探技术的同时,相关专业人士要对我国的地质情况与地质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要根据具体地质情况设计出合理的地质勘探技术办法,确定水工环勘探流程,从而不断对当前流程进行改进与创新。相关技术人员要重点关注地质观测工作,综合观测并勘探地下水源与地下资源,在具体实践勘探过程中,要对具体的钻工位置进行测量并对地下水进行抽样检测,初步完成对水文地质的检测工作,将钻孔岩心记录在案,作为日后参考,动态观测地下水情况,对检测的数据进行总结与整理,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根据具体的水质参数与其他影响因素,计算出水工环勘探结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工环地质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关乎民生的重大工程,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但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该项工作的持续发展,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水工环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应该追本溯源,运用现代化的方法,加大技术创新和开拓力度,缩短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高效率开采和利用资源,降低损失和贫化,减轻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重视新生人才的培养,建设梯队建设,为水工环地质工作持续稳定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绿色、健康、环保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