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半干旱区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2020-12-20师丽丽程永龙曹正鹏张娟宁
师丽丽程永龙曹正鹏张娟宁
(1.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定西 743000;2.陇南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陇南 746000)
一直以来,马铃薯就是定西市主推的主导产业之一,如何建立马铃薯高效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成为助推马铃薯产业不断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也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近年来,定西市紧紧依托马铃薯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的实施,充分推动了农业结构性的变革,也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方式有了更深的改革,进而对马铃薯生产中的薄弱技术环节和技术瓶颈给出解决方案,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绿色、优质、高效的生产路线,为实现全市马铃薯产业蓬勃发展、农民生活不断富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现将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同类地区来进行参考[1]。
1 播前准备
1.1 地块选择
从马铃薯的实际种植情况来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温度适宜的区域比较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所以,对于种植马铃薯土地的选择,需要选择土质疏松、通透性好、肥沃、耕层深厚、具有强的保水保肥能力的地块。合理安排茬口。前茬作物选择水稻、玉米、葱蒜、瓜类等为宜,要尽量避免与茄科的作物连坐。同时要合理安排轮作,这样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耕层深度以30~40cm为好。
1.2 选种
陇中半干旱区适合种植晚熟或中晚熟品种,如,“定薯3号”、“青薯9号”、“陇薯10号”等抗旱、耐瘠和优质的品种,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农民增收选择早熟品种和马铃薯主食化加工型品种,如“希森6号”、“新大坪”、“陇薯3号”、“陇薯4号”,主要选择抗旱性品种。
1.3 整地
马铃薯不宜连作,为了减轻土传性病虫害的发生,需选择近年内未种过马铃薯及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播种前应先清理地面杂物,深耕20~40cm,磨平,施用有机肥(包括农家肥、厩肥、绿肥和饼肥)最适宜作底肥,此外氮、磷、钾和微肥也皆适合作底肥,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氮、磷、钾的比例为12∶10∶15。施农家肥3500kg·667m-2,含钾量高的三元复混肥85~110kg。配合施用土壤改良剂等[2]。
1.4 薯种处理
在选好马铃薯品种之后,需要对薯种进行严格的筛选,将其中的烂薯、病薯筛选出来,同时将剩下的薯种进行2~3d的全程晒种,然后将薯种进行切块处理。在切块之前,需要对所使用的刀具进行消毒,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在薯种切块之后需要使用催根剂浸种,以此来增强薯种的保水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本地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提升马铃薯的产量。
1.5 催苗措施
1.5.1 春化处理
在春化处理环节,需要在温室内进行,将已经选好的薯种摊放在草帘上,并将温度控制在16~19℃,不得超过20℃。对于温室的空气湿度需要控制在65%左右,在芽眼萌芽后便可以进行切块播种。
1.5.2 切块催芽
将薯种切块晾干之后放在筐里面,并将其放在大棚中,前3d需要将室温控制在5~6℃,空气湿度需要控制在65%左右。在薯种切块伤口愈合后,将大棚的温度调至16~19℃,当薯芽长到2cm左右即可进行播种。
1.5.3 浸种催芽
在此环节,可以使用50%赤霉素1g,使用酒精将其溶解后加水50kg兑成药液,并将已经切好的薯块装入塑料筐中浸种5min,然后经过催芽播种。
1.5.4 地窖催芽
在马铃薯播种前20d,需要将马铃薯薯种放在地窖中,将温度控制在16~19℃,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的阴暗环境中催芽暖种。在萌芽后,需要将温度调至12~16℃,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并给予足够的光照,使其形成绿色粗壮的芽。
2 适期播种
2.1 播种时间
陇中半干旱区通常在4月中旬—5月中旬播种为宜,而具体的播种时间则需要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在马铃薯种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垄地的具体特征进行播种打孔处理,播种当天的温度以7~8℃为宜,由于马铃薯属于早熟品种,需要采用密集种植的方式,播种密度以45000~53000株·hm-2为宜,株距为17~23cm,行距为60~70cm。
2.2 覆膜处理
在播种之前需要将种植区域进行覆膜处理,使用划行器对种植区域进行划行,其范围选择在距离土地边的20cm程度,同时按照种植面积来划分大小行,此时需要注意将大、小行的宽度分别控制在70cm、40cm,通常情况下大行靠近土地边缘。依据马铃薯的施肥标准,分别对大小行进行施肥。对于大行,则需要使用步犁来对其进行翻耕起垄,在一般情况下,大行的垄高需要控制在5~10cm这个范围,在起垄结束后需要选择宽约1.2m,厚约0.008~0.01mm的地膜,进行覆膜处理。
2.3 播种
在马铃薯播种的过程中,需要在已经覆膜的垄面上,使用马铃薯点播器按照20~25cm破膜打孔,对于打孔的位置需要在垄面上呈现“品”字形,孔深约10cm,还要保证种块芽眼朝上,在播种后使用湿润地细土将其覆盖。另外,在播种之后,还需要进行盖膜处理。
3 田间管理
3.1 放苗
对于覆盖地膜种植的马铃薯,必须在其出苗之后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每天都需要观察才能够及时放苗,若是遇到低温天气,可以先放健壮的绿苗,然后再放黄苗,或者对放苗时间进行一定的延缓。从放苗的时间来看,一般在马铃薯幼苗长出1~2片叶后,天气渐暖且无寒潮影响后进行放苗,放苗需要在晴天的上午10∶00以前或者下午4∶00以后,如果遇上阴天,全天都可以进行放苗。在放苗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细心、耐心,在幼苗处将地膜划十字,然后将幼苗引出地膜外面。同时,在放苗之后,还需要使用土将苗口进行封实处理,对于缺苗的需要及时补苗,对于病苗需要及时地拔除并封住苗孔。
3.2 蹲苗
若想使得马铃薯的茎处于良好的发育状态,则需要在现蕾到花期进行蹲苗。
3.3 除草
根据除草剂的使用时间,可分为苗前和苗后使用2类,播后出苗前可使用草甘膦(用10%水剂0.5~0.75kg·667m-2,兑水20~30kg)、苯磺隆(10%干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7.5g·667m-2,加水25~30kg喷雾)等,苯磺隆可与2,4-D丁酯和2甲4氯钠混用,以扩大杀草谱。出苗后可使用氟吡甲禾灵、吡氟禾草灵、精恶唑禾草灵。70%嗪草酮20~33g加25%砜嘧磺隆5g。
3.4 水肥管理
灌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生长期可根据实际降水情况加滴管补水3~6次,以“青薯9号”为例,采用马铃薯专用肥撒可富和新型肥料沃尔田(撒可富75kg加新型肥料沃尔田),产量为2123kg·667m-2,增产1.1%,可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情况,追施钾肥硫酸钾14~15kg·667m-2适当补充水溶性铁、锌肥。追施铁肥为乙酸铁(EDDHMA)、Fe-EDTA、FeSO4·7H2O;锌肥为氨基酸螯合锌、Zn-EDTA、ZnSO4·7H2O,为减少化肥流失,采用少量、分期喷施的方法。无灌溉条件的旱地为减少田间蒸发,建议铺地膜播种,也可采用起垄培土的方法保持水分不流失,也可防止积水。培土在9~13cm为宜。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防治
陇中半干旱区以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马铃薯枯萎病、马铃薯黑痣病为主。
4.1.1 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是由链格孢属茄链格孢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叶面上,也可能对块茎进行侵染。叶片在染病之后,会出现病斑黑褐色,大小约为4mm,若是严重叶片会干枯脱落。对于早疫病的防治,通常情况是在叶面喷洒有机杀菌剂,以此来控制病害的蔓延。若是早疫病的情况比较严重,则需要使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10d喷洒1次,每次连喷3次。
4.1.2 晚疫病
通常情况下,晚疫病在马铃薯开花前后容易出现。主要发生在叶片部位,严重时茎和薯块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染病后马铃薯的叶片会出现斑点,颜色为绿黑色,呈水渍状。若天气条件比较干燥,病斑会变成褐色且较为脆,此时无霉层。若在结薯后遇到连续阴雨天气,病害则会迅速蔓延,甚至危害面积更大,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将其拔除,并及时撒上石灰。要提早观察、多多留意,发病初期可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晚疫病的防治[3]
4.1.3 枯萎病
降水量多的年份,土壤潮湿,容易引起枯萎病,枯萎病防治可用药剂咯菌腈(适乐时)药种比1∶667~1000,适当兑水,拌种。也可以在发病前或初期,用40%嘧霉胺25~95g·667m-2,兑水800~1200倍,用水量30~75kg·667m-2,施药后可迅速传到植物体内各部位,有效抑制病原菌侵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侵染,彻底杀死病菌。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而且在低温下使用,仍有非常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
4.1.4 黑痣病
马铃薯若受链霉菌感染,生长期间病菌从土壤中根系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引起发病。该病发生于春潮及潮湿条件有关。播种早或薄厚土温较低发病重。马铃薯黑痣病可依次按照使用效果:咯菌腈(适乐时)>嘧菌酯(阿米西达)>唑醚·代森联>百菌清(立达宁)>吡唑醚菌酯>克菌丹>氟硅唑,分别为73.6%、70.66%、59.2%、53.4%、49.8%、46.2%、43.0%。不同的药剂轮流使用效果更好。
4.2 虫害防治
蚜虫在马铃薯培育中危害性极大,其会吸食叶片,导致马铃薯在生长初期就出现苗叶发黄、缩卷、发皱、甚至烂根,不仅会降低产量,还会传播病毒,危害极大,蚜虫的生长是依靠宿主生存的,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提前拌种防治、早期拔除杂草、及时喷施农药,或可用48%毒死蜱或50%辛硫磷乳油500g·667m-2兑水均匀撒于播种沟内,也可兑水用喷雾器均匀喷洒乐果与呲虫啉类等毒性较低的农药对蚜虫进行防治。
5 适期收获
马铃薯种薯是马铃薯重要的营养“器官”,同时也是马铃薯重要的繁殖“器官”。科学处理马铃薯种薯,才能确保马铃薯在后续栽种环节获得预期的栽种效果,最大限度地提升马铃薯栽种的收益水平。所以,在实际的马铃薯栽种环节,从种薯的收获环节便应着手科学处理马铃薯种薯,为后续收获、贮藏、种植奠定夯实的基础。如,在实际的马铃薯种薯收获技术应用环节,应预估马铃薯种薯的拟收获时间,并在拟收割种薯前14~21d停止对马铃薯种薯补充水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种薯的耐保存水平。临近马铃薯种薯收获时,应对马铃薯种薯的实际成熟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从而确定马铃薯种薯最佳的收获时间。如,当马铃薯种薯的茎叶开始呈现枯、黄状态时,可以认为该马铃薯种薯达到生理成熟状态,可以准备进行收获。在马铃薯种薯收获前,应根据马铃薯种薯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杀秧操作,最大限度地规避马铃薯种薯被秧田中的病菌感染的可能[4]。在马铃薯收获前10d,需要使用磙子压倒或者踩倒已经发黄的马铃薯薯秧,这样可以使得养分向块茎转移。在马铃薯收获的过程中,需要边起边收,避免暴晒。对于收获回来的马铃薯需要放置在通风阴凉处堆放14~21d,待大量的水分与热能散发后再进行贮藏。
6 科学贮运
马铃薯在入窖前第1个重要环节就是消毒,清理完上一年的残渣在窖内喷洒杀菌剂加药剂熏蒸,彻底消毒杀菌之后密封7d再进行通风。马铃薯的贮藏温度一般控制在13~14℃、空气湿度以80%~90%为宜。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可以减弱种薯发芽的态势,也可以防止种薯受病原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库内的相对湿度随着贮藏库温度的高低和通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通风是降低库内湿度的有效手段,也是降低库内二氧化碳浓度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及时避免因二氧化碳积聚浓度过高导致黑心,引起种用价值的下降。因此通风是马铃薯种薯安全贮藏必需的重要条件。在贮藏期间适当增加种薯的光照,能够降低病原菌的侵染风险,并能抑制种薯幼芽的徒长,提高种薯贮藏期间的抗病能力,减少贮藏损失并延长贮藏时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