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味子创新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研究

2020-12-20于东霞颜廷林周如军李自博

新农业 2020年16期
关键词:建园花芽五味子

于东霞,颜廷林,周如军,李自博

(1.沈阳汉夏种植专业合作社,辽宁 沈阳 110000)

(2.沈阳农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五味子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木质滕本药用植物,据《图经本草》记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俱也”故名五味子。五味子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东北地区道地名贵中药材。五味子以辽宁所产质量最佳,素有辽五味之称。果实味酸、性温,以成熟果实入药,茎叶有香气亦可入药。具有益气敛肺、滋肾、涩精、生精、止泻敛汗等功能,主治喘咳、自汗、遗精、失眠、久泻、津亏口渴等症。五味子除药用价值外,也可作为酿酒、制汁及各种饮品的原料,开发利用价值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五味子正处于大面积人工栽培的新阶段。栽培五味子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产业,可有效提高林业及农业的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安排剩余劳力就业,对于农民脱贫致富及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五味子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集中建园大面积发展,实行企业化经营。经济等条件差的地方建园面积可小,可利用房前屋后庭园发展,可小户大片整村屯发展。五味子栽培效益虽然较高,但商品价格波动较大。要保持稳定较好的经济效益就要提高栽培技术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产量。作者于2000年开始在辽中地区栽培五味子,经过20余年的发展,基地规模从原始的30亩扩大到目前的300余亩,且辐射周边发展2 000余亩。栽种五味子期间依托沈阳农业大学科研技术支持,查阅大量文献进行学习,根据五味子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在栽培技术、栽培模式和病虫害防治上进行了大量科研探索和创新,总结出一套完整的五味子栽培新模式和新技术。应用此技术后五味子植株生长健壮,病虫害发生少,管理成本降低,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总结如下,供五味子栽培者参考。

1 五味子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五味子为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蔓长可达数米,不易折断;幼茎枝红棕色,老枝褐灰色,全株近无毛。叶生在幼枝上,单叶互生,在老茎上则丛生于短枝,叶柄细长。叶片薄,椭圆形或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疏生有腺体的小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淡绿色,有时呈灰白色,脉隆起,嫩时有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乳白色或粉红色,1~3朵集中生于叶腋,下垂,花药无柄着生在细长雄蕊柱上,雌花花被6~9片,卵状长圆形,花后花托延长成穗状。种子肾形,种皮光滑,黄褐色或红褐色,坚硬。果实成熟时呈长穗状,果肉质,熟时深红色,干后表面褶皱状。花期为5月至6月,果期为9月至10月。

1.2生物学特性

五味子喜生长于腐殖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湿润而无积水的林缘、林下及山谷的溪流两岸和灌木丛间。茎藤以顺时针方向缠绕在树干上。幼苗在生长前期需要光照和湿润环境。五味子在整个生育期内均需要水分,干旱对其生长和产量均有很大影响。五味子抗寒性较强,在严寒的冬季不加任何覆盖即可自然越冬。五味子种子成熟落地后生根发芽形成地上主茎。在主茎地下根茎上发出许多芽,在土壤中向四周水平或斜上生长成横走茎;而横走茎上又发出许多芽及须根,并形成新的横走茎,毎条横走茎都能生出地上茎,进行无性繁殖,逐断形成独特的营养繁殖系。

五味子种子粒重17~26 g,种胚具有后熟特性,胚后熟要求低温湿润条件。需要秋播或低温砂藏。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开花,花期10~15 d。其开花习性是夜间开花最多,白天开花数目较少。果熟期9月至10月。五味子的芽分为花芽与叶芽两种,花芽为混合芽,与叶芽在外形上无明显区别。花芽生长在叶芽下面,由几片鱗片覆盖着,展时后方能见到花芽,每个花芽可开1~3朵花。花芽着生在一年生枝的叶腋内,次年春萌发后抽生出结果枝,在结果枝的基部开花结果。

五味子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幼苗营养生长阶段,需要阴湿的环境条件,花期需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在同一环境下,株龄大的比株龄小的植株雌花多,植株上部比下部雌花多。

2 五味子建园

建园是五味子栽培模式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五味子生长年限长且建园成本较大,建园前一定要精选园址,整体规划设计,要综合气候、土壤、地势、水源、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选址,完善园区内作业道路和排灌等辅助设施。

2.1选地、整地、休耕

建园应选址在大气、水质、土壤无污染,无霜期120 d以上,不小于10℃年活动积温2 300℃以上,年降水量500~700 mm,生长期内无严重晚霜冰雹等自然灾害的环境地区。土质应为中性和微酸性,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向阳平地或坡度为15°以下的背阴缓坡土地为佳。涝洼地、盐碱地、风口地、土层过浅的砂砾多的地块不宜栽植。

栽培第一年休耕。休耕当年春或上年秋深翻土地30~40 cm,亩施腐熟农家肥 5~10 m3。旋耕,耙平整细。栽种大豆养地,在大豆生长到成熟前,翻耕至地里做绿肥。秋杂草枯萎树木落叶后,做畦,畦面宽1.3 m,畦长度考虑到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以30~50 m为宜,过道(畦面间距)为0.4 m。

2.2定植

五味子春夏秋均可定植。春季在萌芽前,秋季在落叶后,夏天在雨季定植。栽植时期以秋季或夏天为佳,各地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选择植株健壮,大小整齐,根颈直径0.35 cm以上,茎长15~20 cm,根长15~20 cm,芽眼饱满,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苗木栽植。栽植前,把贮藏的苗木取出,放在清水中浸泡20~24 h,修剪根系保留15~20 cm,有利于促发新根,促进根群生长,以防窝根。栽植点距架线垂直投影线10~15 cm,挖穴或沟栽植,栽时根系与土壤密接,根颈上埋4~5个芽,把土填平踩实后浇透水。一天后用土把苗木的地上部分埋严。4月上旬扒开。每畦中间栽一行,行距1.7 m,株距0.25 m,每亩栽约1 600株,此株行距便于机械化作业。

3 建园后管理

3.1施肥灌水

五味子是喜肥喜水植物。作者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行测土施肥,多次少施,水溶肥滴灌。大量氮磷钾肥每次施量为7.5~10 kg,间隔期不超过20 d。中微量肥每年两次,花前一次,果实膨大期一次,每次5 kg。微生物菌肥每年至少两次,同中微量元素同步施,每次5~10 kg。秋施肥在8月中下旬进行,施肥量为大量元素氮磷钾平衡肥25~35 kg,加颗粒剂微量元素和颗粒剂菌肥,三种肥混拌,机械浅翻,施肥盖土。灌水采用滴灌方式,在五味子萌芽期(5月初)、浆果发育期(6月上旬至下旬)、土壤封冻前(10月下旬)各灌水一次。

3.2除草

除草是五味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人工除草工量大,费用高,时间紧迫不能及时作业。除草布保湿增温、透气性好且使用年限较长。立柱后覆盖除草布,距苗10 cm距离,地面盖满。

3.3架式

依当地自然、栽培管理条件、品种特点等选择适宜的架式。本研究采用单篱架式,便于管理,适于机械化,通风透光良好,产量高。秋栽定植后第二年5月或春栽定植后当年5月搭架。水泥柱每根间隔6 m,柱高2.6 m(地下部分埋入0.6 m,地面高2 m),水泥柱为方形四棱柱,粗9 cm×9 cm或10 cm×10 cm。地面上拉三道钢丝,第一根距地面15 cm,第二根距地面1 m,第三根距地面2 m,钢线规格为下面两道钢线1.8 mm粗,最上面一道钢线2.2 mm粗,每水泥柱之间等距立三根粗竹竿。每株主蔓立柱后根据主蔓生长高度架绑引缚线。架绑线为工程尼龙线,每株一条。

3.4整形修剪平茬更新

平茬是将五味子全株地上部分全部剪掉。留茬高保持与地面平。栽后每株保留两条主蔓,第四年秋落叶后至次年4月份前平茬。平茬后每株保留主蔓3~4条,平茬当年不能结果,第二年结果,结果两年后再平茬,如此反复,老株根可用20年以上。平茬要注意每年成片平茬,平茬与不平茬的面积各占二分之一。按照此模式进行管理,降低成本,生长健壮且产量高。

3.5除萌蘖及地下横走茎

五味子每年地下横走茎的生长量大,且发生大量的萌蘖,导致营养浪费和通风透光不良。因此,每年都要及时进行清除。

4 病虫害防治

五味子病害主要包括五味子叶枯病、白粉病和茎基腐病等,虫害主要为美国白蛾、柳扁蛾和女贞细卷蛾等。病害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或百菌清进行预防,关键期可选用代森锰锌、多抗霉素、苯醚甲环唑或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进行喷施,一般视病情喷施3~4次,间隔期10~15 d,注意交替用药;虫害根据发生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相应防治。

5 采收与加工

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五味子果实,随熟随采。果实由红变成紫红色时采收为佳。采摘时要轻拿轻放,保障果实质量。加工时可日晒或烘干。烘干初期室温在60℃左右,当果实达半干时将温度降到40~50℃,达到八成干时移至室外日晒至全干。搓去果柄,挑出杂质即可入库贮藏。也可采用机械烘干设备烘干鲜果。

猜你喜欢

建园花芽五味子
朱顶红花芽发育研究
秋月梨枝梢生长发育影响花芽形成
蓝莓建园技术
苹果建园技术
2021年山西省果树花芽期病虫预报
苹果花芽期如何防冻害
桑树快速丰产建园技术
HPLC-DAD法快速筛查五味子颗粒(糖浆)中南五味子代替五味子
山地柑桔建园初探
五味子醇甲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