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胸腺肽α1 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0-12-20郭超玉焦小敏
郭超玉,焦小敏
(1.开封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河南 开封 475001;2.开封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河南 开封 47500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带状疱疹并发症,患者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顽固性疼痛感[1]。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单独实施神经止痛药物普瑞巴林药物诊治,临床疗效并不能让人满意;因此考虑联合应用激光技术、胸腺肽α1 等其他治疗方式[2],以期提高疗效。本研究采用半导体激光、胸腺肽α1 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1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7 例,治疗组55 例。对照组年龄均数(64.29±2.43)岁,胸肋部位病变、上肢病变、腰腹部位病变对应例数分别为25 例、17 例、15 例;治疗组年龄均数(62.37±2.56)岁,胸肋部位病变、上肢病变、腰腹部位病变对应例数分别为24例、17 例、14 例。两组相关基本信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独给予普瑞巴林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和胸腺肽α1 治疗。普瑞巴林应用方法:一开始75mg 口服,2次/d;1 周后如果能耐受,加到150mg 口服,2 次/d;疗程4 周。半导体激光应用方法:对患者疼痛感较为显著的位置及受损神经根位置实施照射处理,照射过程中注意保持探头与皮肤的距离为(1 ~2)cm,禁止直接接触照射,每次照射时间保持10min,1 次/d,疗程4 周。胸腺肽α1 应用方法: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剂量为1.6mg,每周注射两次,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来评估疼痛:使用一个刻度尺,尺上有10 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 分表示无痛,10 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于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对每位患者进行VAS评分,记录评定结果。
1.4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疗效指数评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疗前VAS 评分-疗后VAS 评分)÷疗前VAS 评分×100%。痊愈:疗效指数为100%;显效:疗效指数60%~99%;有效:疗效指数30%~59%;无效:疗效指数小于3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对数据作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作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57 例,痊愈4 例占7.02%,显效20 例占35.09%,有效16 例占28.07%,无效17 例占29.82%,总有效40 例占70.18%;治疗组55 例,痊愈7 例占12.73%,显效23 例占41.82%,有效19 例占34.55%,无效6 例占10.91%,总有效49 例占89.09%。两组总有效率的百分比比较,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7,P<0.05)。
2.2 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疼痛评分的对应数值为(4.94±0.89),治疗组疼痛评分的对应数值为(4.87±0.83);治疗后,对照组疼痛评分的对应数值为(2.65±1.26),治疗组疼痛评分对应数值为(1.45±0.67)。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组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且治疗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
3 讨论
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部分学者认定,神经节炎症或发生坏死都将诱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症,而受损的神经及皮肤发生炎症变化后也有可能引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症,常见病变为胸肋部位病变、上肢病变、腰腹病变等[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情发展相对严重,该病症患者通常表现为难以忍受的病理性神经疼痛感,对患者的正常生活、睡眠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
普瑞巴林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标准治疗,其止痛的机理为普瑞巴林对钙离子内流进程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抑制作用的实现主要借助于与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处钙通道的特异性结合,确保神经元由过度兴奋状态回落至正常范围内,阻碍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进而实现对疼痛感的有效削弱,但临床疗效难以完全满意。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是一种复合激光,具备较低功率,其在机体免疫能力及巨噬细胞吞噬效果增强方面具有极佳的促进效果,加速神经细胞的生长过程及相应功能的修复进程[4-6]。胸腺肽α1 是一种小分子多肽,具备较强的免疫效果,经由胸腺分泌而来,对骨髓干细胞转化至T 淋巴细胞的过程具有重要的刺激效果,同时有助于保持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促使生物活性逐渐增强,通过刺激T 淋巴细胞使之快速分泌IL-2 物质,并对B 细胞活性的增强起到间接的促进作用,进而实现机体免疫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关研究指出,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予以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例如与患者展开交流沟通,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措施,从而缓解患者的紧张感、恐惧感,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可借助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转移患者对疼痛感的关注,如播放舒缓的音乐或娱乐性较强的电视节目等;指导患者用药,确保用药过程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因药物剂量不足出现病情失控或药物剂量过重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等情况;在饮食管理方面,应注重营养配比及饮食规律性;增强患者家属在护理操作中的参与度,为患者康复进程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在普瑞巴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联合胸腺肽α1 治疗,临床疗总有效率从70.18%上升到8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且治疗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表明选用半导体激光、胸腺肽α1 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更具优势,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