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0-12-20吕亚慈
吕亚慈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不断的深化和改革,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成为了我国实施教育重要的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更是成为评测教师业务水平的首要依据。由此可见,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不仅是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师范生自己职业发展的要求。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生这方面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一定的实践性,培养方法上没有进行完整的规划等。本文就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
1 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分年级、分阶段的确保各项训练任务完成外,还要做到中心与局部相结合、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然而,就现在来看,国内大多数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教学课程分布在大学一年级,而且多数是基础课。师范生在“粉笔字,普通话”的培训过程中,完成了老师所布置的任务,但教学内容结构单一,依旧采用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导致师范生在粉笔字和普通话以及语言叙述能力等多方面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在大学二、三年级时,专业课成为主体,而且课程安排也比较多,与师范生教学技能相关的课程更是变得少之又少。有的即便开设了有关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课程,也主要还是一些内容陈旧、与教学实际情况相脱离的教育学、心理学训练。大学四年级时,师范生的大部分心思和精力都放在考研或是找工作上,投入到实践教学训练中的时间大大消减,师范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完整的教学技能训练[1]。现在的课程结构设置对于师范生的相关技能培养是没有好处的。由此看来,建立科学完整的课程结构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1.2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从现在的教育现状看,用于实践教学训练的经费不充足,表现在校内和校外,校内的实践教学设备和校外实际训练基地经费投入和建设力度都不足。多数高校进行扩招,师范生的数量增加,然而对于实践教学的经费却没有跟上,这就导致设备不能随着信息更新,甚至一些实践教学设备的缺失。此外,部分师范院校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在校外没有建立起有保障的实践教学基地,有的直接让学生自己去找实习的地方。一般这样的实习地比较分散、临时和随意,与学校不能建立充分有效的沟通,这也就解决不了师范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切实的改善,从而致使师范生真正任职时又面临教学技能不足的局面。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无法正常支付师范生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的薪酬,难以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教学实践效果也就不尽人意。
2 师范生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忽视必要的从师基本技能训练
2.1.1 撰写教案的能力有所欠缺。师范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几乎接触不到如何撰写教案,偶尔有机会撰写教案,也大多都是套用网上的模板,整个过程中不添加自己对教案的思考。这可以看出,师范生对教材当中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结构缺乏一定程度的认知和理解,很难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正确找到重难点。而且师范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不深刻,并不能切实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灵活转换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也就导致师范生写出来的教案质量普遍不高[3]。因此,师范生在教案撰写上能力就比较薄弱。2.1.2 教学语言使用不当。有些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师范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达不清或经常语言卡壳,语言组织混乱,这就导致学生失去兴趣,从而教学效率不高。有的师范生则教学语言过于复杂难懂,而且不能根据学生学习进度来调节教学语速与音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1.3 板书内容条理不清。现代科技的发展十分迅速,许多教师在上课时习惯用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板书的重要性。课前准备大多也是用手机或是电脑进行,这就大大减少了师范生在板书方面的训练,从而导致了师范生在书写板书时,易出现条理不清楚和缺乏规划等问题[4]。
2.1.4 缺乏课堂组织技能。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由于师范生刚入职,对于课堂秩序的维持会注重的比较多,组织不好就会有挫败感,致使教师情绪紧张,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师范生应当提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跟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在课程管理中做到更有效率。
2.2 缺乏从师职业道德素养。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关。师范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缺乏道德认知。在实践教学训练过程中,个别师范生不能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其次,有些师范生的敬业思想不稳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师范生的从业目的趋向功利化和物质化。最后,师范生不重视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是学生的示范和榜样,应该时刻关心和爱护学生。但从调查中发现,有些师范生大多只关心工资待遇和一些福利等,对于学生的发展却并未表现出相应的重视,对一些问题学生多数表现不管教、不作为的态度。这些师范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理念[5]。换个角度来看,这也反映了目前在对于师范生师德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3 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建议
3.1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强化实践教学能力。目前师范院校的课程没有完整的整合体系,所以这就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调整的关键在于增强课程体系的关联性和一致性。首先,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安排教育方面的优秀实践教师为师范生讲授有关实践课程的讲座,带领学生感悟教师的真实世界。其次,增加与中小学教育相对接的有关课程。不但有利于师范院校与中小学课程体系主动对接工作,还有助于师范生尽快掌握中小学的相关教学过程。最后,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开设,每一学期都进行训练。实施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在师范生进行微格教学训练前,对师范生进行理论指导,指导也可以通过开设微格教学课程来实现。通过教育实习,师范院校可在大学二、三年级安排师范生开展观摩分析优秀教师教学活动或进行模拟教学活动,以提高师范生基本教学技能。
3.2 提高经费投入比重,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一方面,部分师范院校由于经费投入有限,软件与硬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因此,增加一些必要的经费,完善教学实验设备,使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培训慢慢科学化、制度化,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师范生培训基地的建设。对于师范生来说,教育实习是最能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一种实际教学培训形式。然而,教育实习中仍存在“短板效应”,为了避免这种效应,师范院校要增加教育实习的经费,以合作的方式建立教学实习地,注重与指导教师适时地进行沟通和学习有关教学技能。创造有利于师范生实践的教学条件,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
3.3 加强德育教育,重视师范生的整体发展。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影响。其中包括教师的政治倾向、精神状态、思想觉悟等。在师范生培养工作中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首先,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理念,通过观摩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师范生端正工作态度。在每一节实践课之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钻研教材、了解学情、设计教法。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其次,加强师范生的爱岗敬业意识以及坚定师德信念。随着社会发展,师范生就业选择变得多样化,其价值观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一些教师缺乏一定的道德修养信念。师范院校可以根据各科教学以及各种活动对师范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培养其高尚的情操,为做一名合格教师奠定基础。
教学技能的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的重要因素。要想做一名优秀教师,就应当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并且能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全面客观的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作为师范生要自觉主动的提高自身教学技能水平,参加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才能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