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
2020-12-20王凯利
王凯利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自我教育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1]
一、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自我教育简单概括就是让大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促进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就要积极重视自我教育。
1.自我教育是新时期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本质要求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能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能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伟大事业不断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的时代新人。这一目标只有成为大学生自觉积极追求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时才能实现。在学校里,大学生接受的是学校传授的理论知识、思想政治观念和社会行为规范。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以后,大学生主要通过自我教育,自觉接受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因此,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努力培养和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变为大学生自觉积极的向往和追求,从而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使大学生真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努力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在新时代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必然选择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经济迅速发展、思想观念快速更新的社会,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大学生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我教育具有持久性、终身性、长期性的特点,加强和改进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丰富和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体系。毕竟大学生接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十分有限,离开学校以后大学生还会在社会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新时代大学生必须不断地结合时代特点对自己进行教育,自觉主动地按照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进行自我修正和完善,使社会要求自觉地变为自身的行动指南。
3.自我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
随着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认知水平的发展、实践经验的累积,大学生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并逐渐成熟。教育者单向的说教,“你说我听”的传统理论灌输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要求,他们自己更希望拥有独立自由的人格和思考能力。自我教育回应了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成才的精神需要,满足了大学生渴望自由、彰显个性,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理想的需求。自我教育帮助其解决自身内在的思想矛盾,自觉主动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思想道德规范,从而实现健康成长成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基本依据
自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得失,要想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深刻把握自我教育的基本依据。
1.唯物辩证法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发挥作用。从人的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来看,大学生自身的矛盾是自己内在思想矛盾转化的依据,是内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教育载体、教育措施等是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条件,是外因。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自己能否主动配合和积极接受。在内化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者传授的任何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都不会自动地深入大学生的头脑当中,而是在各种条件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学生根据当前已有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实践经验,自觉主动地筛选、消化和吸收这些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使之成为自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外化阶段,大学生把自身已经形成的思想道德意识转化为自身的外在表现和行为活动时,虽然离不开教育者的引导作用,但最终还是取决于大学生自己是否真正发自内心地接受,是否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人目标。
2.自我教育是人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2]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的本质规定,按照需要对象的性质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种。目前大学生个人身心的成长和自由全面发展,同时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的综合影响。但是这些外在的教育,只有激发出受教育者内在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达到所期望的教育目的。在强烈的精神需要的驱使下,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就会变得积极而理性。大学生从追求简单的物质需要逐渐向内在的精神需要转变,就会积极地接受自我精神教育,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生的精神需要是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动力,促使其将社会要求变为自觉行动,并决定着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3.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的主体性一方面表现为最开始的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另一方面表现为自我意识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主体性就是作为现实活动主体的人为达到为我的目的而在对象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把握、改造、规范、支配客体和表现自身的能动性。”[3]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不仅具有情感和意志,具有思想,而且具有主体性特征。这种主体性表现为:第一,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能动地意识到客观存在和内部自我。在接受教育者传授的教育内容时会根据自己的思想状况实际和自我需要进行选择、吸收和再创造,这个过程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并能够准确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我调控、自我提高的过程。第二,大学生实践能力很强,既具有主观能动性又具有自觉选择性,不仅能够改造自我主观世界,而且还可以改造自然、改造人类社会,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特征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尊重教育对象的内在精神需求,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能动性,为自我教育创造前提和基础。
三、加强和改进自我教育的基本路径
新时期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观念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和冲击,同时,由于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实践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自身易受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和侵蚀。因此,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更需要正面积极引导。
1.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增强自我教育的实效性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发挥着关键作用,承担着重要责任,为了增强自我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提高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效果,不仅要重视真理的力量,也要重视人格的力量,即教育者的榜样作用。因而,只有教育者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用自己先进的思想观念和优秀的行为表现去影响、熏陶和感染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中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变化。第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必然选择。教育者要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开拓进取,着力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要对自我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反思,要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实践相结合,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学校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各大高校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有利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各种因素,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园文化硬件设施建设,营造美丽舒适、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加强对全校师生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教育等,充分利用校史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场所以及标语牌、板报、张贴栏、电视等媒介,大力宣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全校师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引导师生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营造全校师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3.加强个体自我实践,深化自我教育的内在体验
自我教育离不开个体自我实践、身体力行。一方面大学生要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捐衣赠物”活动、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关爱空巢老人”活动等,不断对自我进行反思和教育,从而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修正和完善,最终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意识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标准。另一方面大学生只有加强个体自我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从而进一步塑造自身优秀品格、培养自身奉献精神、增强自身责任意识,有助于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判断,最终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
自我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更多关注,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