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洋时期的报刊与社会动员
——以《益世报》为中心的考察

2020-12-20张献忠王晓靓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雷鸣动员报刊

张献忠,王晓靓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社会动员是社会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运动,一般来说指的是有许多个体参加的、组织化的、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寻求或反对特定社会变革的制度外政治行为。”①赵鼎新:《社会运动和“人民”登上历史舞台》,《东方早报》2013年8月4日。北洋时期的中国社会由于受到西方国家近代观念的广泛影响,加之中国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一些有识之士及其相关组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进行斗争,中国社会具有近代意义的社会运动在此时期真正兴起。

社会运动与媒体有着不解之缘,自社会运动诞生之日起,媒体就是其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②赵鼎新、潘祥辉:《媒体、民主转型与社会运动——专访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赵鼎新》,《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4期。尤其在近代中国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单一,报刊成为社会动员的主要方式,此时期大量近代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益世报》便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之一。《益世报》创刊于天津,从创办到停刊历经三十余年,以其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报刊,并成为“民国四大报”之一。学术界对于《益世报》的研究比较早,早期的研究成果以文献整理为主,如郭凤岐主编的《〈益世报〉天津资料点校汇编》③郭凤歧:《〈益世报〉天津资料点校汇编》,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另外还有一些回忆性的文章,如罗隆基在《天津〈益世报〉及其创办人雷鸣远》中回忆了他在抗战前夕担任《益世报》主编时发生的事情等。④罗隆基:《天津〈益世报〉及其创办人雷鸣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二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随着《益世报》全套影印版的问世,关于《益世报》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杨爱芹从文学方面分析探讨了《益世报》的报刊文学功能,先后发表《〈益世报〉与中国现代文学》⑤杨爱芹:《〈益世报〉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天津〈益世报〉:现代文学研究尚未全面开垦的沃土》①杨爱芹:《〈益世报〉现代文学研究尚未全面开垦的沃土》,《文学评论》,2008年第4期。《“一个副刊能寄托些什么希望”——论沈从文主编的〈益世报〉文学周刊〉》②杨爱芹:《“一个副刊能寄托些什么希望”——论沈从文主编的〈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第1期。,全面探讨了 20世纪 20年代《益世报》对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以及30年代《益世报》与自由主义文学的繁荣等。禹江在《民族危机下的中国自由主义——以20世纪30年代天津〈益世报〉为中心》一文在重新解读了当时历史语境下的自由主义内涵之后分析《益世报》的现代文学功能,并认为当时的自由主义主要包含批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以及建立负责自由的强有力政府。③禹江:《民族危机下的中国自由主义——以20世纪30年代天津〈益世报〉为中心》,《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2期。李学智在《五四运动中天津商人罢市、抵制日货运动问题考察》中,以《益世报》为个案探讨天津商人在五四爱国运动中的表现,认为天津商人在五四运动中虽然给北洋政府施加了政治和经济上的沉重压力,但后期活动中天津商人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抵制日货,仅为空喊口号。④李学智:《五四运动中天津商人罢市、抵制日货问题考察》,《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2期。高莹莹在《五四时期反日运动中的〈益世报〉案》中梳理了《益世报》从开办到被查封的过程,认为美国华人虽然对《益世报》案的帮助有限,但促进了日本对于中国的外交政策的转变,影响巨大。⑤高莹莹:《五四时期反日运动中的〈益世报〉案》,《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0期。张献忠、刘拥华的《大众媒体、公共舆论与近代民族国家意识——以〈益世报〉对老西开事件的报道为中心》,以《益世报》对老西开事件的报道为中心,阐释了近代报刊在公共舆论塑造以及民族国家意识生成中的作用。⑥张献忠、刘拥华:《大众媒体、公共舆论与近代民族国家意识——以〈益世报〉对老西开事件的报道为中心》,《山东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4期。

本文将探析《益世报》在社会动员中发挥的作用,就《益世报》的发展概况、报刊人群体以及北洋时期《益世报》的社会动员途径及效果等问题进行考察,进而窥探近代国人在民族危机之下为挽救国家危难所做出的努力。

一、《益世报》的发展概况及报刊人群体

1.《益世报》的发展概况

中国近代报刊产生于鸦片战争之前,发展于19世纪60年代。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也开始涌向中国,促使中国近代报刊的种类大幅增加,《益世报》便是其中的代表。《益世报》是由比利时籍天主教传教士雷鸣远于1915年10月在天津创办。天津作为近代中国最早通商口岸城市之一,传教士数量较多,中西方文化碰撞较为激烈,《益世报》在这样的活跃环境下创办发行。《益世报》的办报宗旨在发刊词中就已明确指出:“盖必有良社会,而后有真道德,此本报发刊之唯一宗旨也。”⑦梦幻:《本报发刊词》,《益世报》1915年10月1日。之后在社论中阐述了《益世报》对社会舆论的观点,并又重新申述办报宗旨及目标,“报纸是一国舆论的代表,一个国家多正直感言的报纸,则这个国家必开明、强大,如果多柔靡无气之报纸,则国家必黑暗、弱小……本社同人鉴于此,爰组斯报,本良心以立论,奉道德为旨归,故将以是唤醒社会之迷蒙,振起中华之国魂”。⑧觉思:《益世真诠》,《益世报》1915年10月2日。

创办之初的《益世报》除了宣传宗教思想以外,还穿插了很多娱乐、文学、政治方面的内容,受到当时人们的广泛好评。虽然《益世报》为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创办,但其创办人雷鸣远“积极倡导中国本土化的传教策略,而且还努力‘成为其中的一员’,实现了‘中国人’的自我认同,为此他经常以中国人自居,并加入了中国国籍”。⑨张献忠:《雷鸣远的抗日实践及其救国思想》,《民国研究》,2016年秋季号,总第30辑。正是由于雷鸣远对中国人的自我认同,《益世报》在文章内容上更偏向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如1916年法国军队攻占新修建的老西开教堂之后,《益世报》总经理刘浚卿便发表了激烈的演讲,痛斥法国蛮横强暴,雷鸣远神父也对法国的举动持反对意见。这让《益世报》在爱国群众中获得了极大好评。1916年,《益世报》在北京创办分社,之后两社独自经营。

在“五四”时期,《益世报》坚定地站在爱国学生一边,支持爱国学生的运动,并多次刊登关于青岛问题、学生罢课运动、抵制日货的文章,如《学生再罢课之目的》《山东问题黑幕之大披露》《上海抵制日货之所闻》,将各地区的学生运动细节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由于北京《益世报》在1919年5月23日的报道中直接痛责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为卖国贼①《鲁军人痛外交失败之通电》,《益世报》1919年5月23日。,引起了北洋政府的不满,北京《益世报》于1919年5月25日至27日被迫停刊三日。

《益世报》关注民族危机的正直言论引起了周恩来的关注,周恩来从1919年8月开始在《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发表对《益世报》的评论,有赞赏但也不乏犀利的提问。《益世报》主编在看到周恩来的评论文章后遵循其建议,将报纸的关注方向转到社会热点。1920年至1921年,周恩来作为特约记者向《益世报》投稿57篇,向国内读者展现了欧洲的社会情况以及勤工俭学的学生斗争。1925年由于奉系势力入侵天津,《益世报》被奉系强行接管。三年后奉系败退,曾因拥直反奉而被逮捕的刘浚卿重新出任《益世报》总经理。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犯日益加深,《益世报》坚定站在正义一方,发表多篇社论文章,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并相继聘请爱国学者罗隆基、钱瑞升等人主笔,发表社论如《可以战矣》《再论对日方针》等呼吁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在当时国内复杂恶劣的政治环境下,《益世报》因其大快人心的反日评论文章受到了天津乃至全国广大民众的追捧。根据《申报年鉴》的记载,1931年8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调查登记,每日出四大张以上发行数在10万份以上的报纸,有《申报》150 000份,《新闻报》150 000份;每日出两大张以上发行数在1万份以上的报纸,有《大公报》35 000 份,《时报》35 000 份,《益世报》35 000份。②刘璀:《〈益世报〉广告研究——以1935年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第7页。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一方面由于平津地区的沦陷,另一方面由于《益世报》犀利的反日舆论引起了国民党当局政府的不满,《益世报》被迫停刊,不得不踏上西迁路程,后于1938年9月在昆明复刊。

抗战胜利之后,1945年12月《益世报》重返津门,由刘浚卿之子刘益之担任总经理。直到1949年6月,创办三十余年的《益世报》结束了它的历史征程。

2.报刊人群体

(1)创刊者雷鸣远。《益世报》的创建与发展,离不开一位名为雷鸣远的比利时籍传教士。雷鸣远于1901年来到中国,1910年担任天津望海楼教堂的神甫。雷鸣远来到中国之后目睹了列强对中国的残酷侵略,他对这种行径感到不满,同时也为了争取更多中国人对天主教的信任,在雷鸣远传教的过程中,“救国”成为其传教中的核心思想。为了将传教工作更广泛地开展进行,雷鸣远着手创办新式报刊,“不久他创办了一个周刊名为《广益录》,后改为《益世主日报》,这个刊物便是天津《益世报》的前身”③罗隆基:《〈益世报〉与雷鸣远》,《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75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39页。。

雷鸣远来到中国之后不仅进行传教工作,还投身于近代教育事业与社会事业,秉承天主教“救赎人类”的核心教义,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服务于广大中国民众。在教育事业上,雷鸣远创办新式学堂不遗余力,“1906年雷到天津望海楼教堂以后,即在堂内创办诚正小学,贞淑女学,广招教内外子弟入学读书,学生逐年增加,该校由初小、高小而至师范。河北金钢桥至狮子林间的金家窑、盐店街以至小关街这一带的儿童,几全为该校学生”。④俞志厚:《天津〈益世报〉概述》,《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 18 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第 70 页。在社会事业中,雷鸣远开办讲习所传授法律知识,募资对周边贫困人群进行赈济。他在“《益世报》别出心裁地创办了一个社会服务部,在报页中辟出一整版为‘社会服务版’,由吴秋尘主办。社会服务版内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既有职业介绍,又有代人征聘、求职或募集捐款、施放赈衣、赈物,将该报原有的抗日捐款和读者言论栏也并入其中”⑤雷鸣远:《雷鸣远神父书信集》,台中:耀汉小兄弟会,1996年版,第 86 页。。1928年,雷鸣远以加入中国国籍的方式表达出他对中国的热爱。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雷鸣远及《益世报》坚决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发表文章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抨击国民党当局的黑暗懦弱,并积极报道各地的爱国运动,利用舆论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继续抵抗。除了借助《益世报》进行舆论动员外,雷鸣远与其他修士进行抗战总动员,以实际行动参加抗日。他随着抗日军队作战的路线成立救护队及野战医院,救助战场受伤的战士;“挑选有作战经验,机警胆大,特别是信仰虔诚的教友”组建公教便衣队,“从事‘机动性’的战斗工作”⑥耀汉小兄弟会编:《抗战老人雷鸣远司铎》,台中:耀汉小兄弟会,1947年版,第 50 页。,这些都为抗日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在《益世报》因平津沦陷相继迁往昆明、重庆之后,雷鸣远于1940年6月病逝于重庆歌乐山,享年63岁。雷鸣远将其一生奉献给了他信仰的宗教,也奉献给了苦难飘摇中的中国人民。

(2)发扬者刘氏兄弟。雷鸣远创报后,刘浚卿和刘豁轩两兄弟相继成为《益世报》的总经理,带领《益世报》继续与侵华者对抗。刘浚卿原为河北蓟县人,民国时期因住在望海楼附近,得与雷鸣远结识,《益世报》创立之初由其担任第一任总经理。从1915年至1934年,除奉系强占报纸的三年以外,刘浚卿一直负责《益世报》的日常经营工作,坚定立场,聘请主笔针砭时弊,将其经营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新式报刊之一。刘豁轩是刘浚卿的族弟。1928年奉系交还《益世报》的管理权后,刚从南开大学毕业的刘豁轩被聘用为总编辑,辅助兄长充实报馆。刘浚卿去世后,刘豁轩接替哥哥的职位兼任总经理一职,直至1936年,因报馆董事会的不信任和工作的过度疲劳,刘豁轩辞去总经理兼总编辑的职务,转而就任北平燕京大学的新闻系教授。①侯杰、姜海龙:《历史回眸〈益世报〉九十载》,《天津日报》2014年7月10日。

(3)壮大者各界主笔。《益世报》之所以能成为北洋时期近代报刊的中流砥柱,除了雷鸣远与刘氏兄弟的引领,更离不开其一篇篇精彩的评论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有大众熟悉的罗隆基、钱瑞升,也有以笔名出现的郁青、坚白、蕴巢等人。这些人将《益世报》的兴衰与自己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将独到大胆的民主、爱国思想挥毫泼墨于寸纸之上。

董郁青,号濯缨子,满族人,天主教徒。早年在北京交际广泛,对清末民初的宫廷掌故、社会状况及袁世凯执政国会议员活动较为熟悉。中年后寓居天津,自《益世报》创刊后长期担任副刊编辑,也被视为小说家。

解劝圃,字绳之,笔名坚白。前后担任天津《益世报》编辑、编辑部主任。1937年《益世报》停刊后到中学任教养家糊口。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他重返天津筹办《益世报》复刊。

罗隆基,字努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应刘明全的邀请任天津《益世报》的主笔,发表的第一篇社论《一国三公僵政局》便直指蒋介石、汪精卫和胡汉民,批判北洋军阀的派系之争及其黑暗统治。之后又相继发表《可以战矣》《再论对日方针》等呼吁顽强抵抗的文章,《益世报》随着罗隆基任主笔销量大增。1933年罗隆基离职后,钱瑞升继任主笔继续动员民众坚决抗日。1935年,罗隆基继续担任《益世报》主笔,直至1937年天津沦陷。

二、北洋时期的《益世报》与社会动员

北洋时期是近代中国云谲波诡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段历史中,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达到顶峰,各界爱国人士都在寻求各种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反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益世报》作为新式报刊,也是当时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可以向社会各界进行最直接、最基本的舆论动员,且报刊媒体对于新鲜资讯的传播相较于政府会更快速、更真实,受众群体也更加广泛。所以为了能动员全国各界进行爱国运动,一些有识之士往往会借助报刊的舆论作用进行社会动员。

北洋时期《益世报》的社会动员方式主要分为“事实报道” “情感动员”和“社团动员”三部分。“事实报道”是对当时社会事件的跟踪报道,这些报道使人们以最快速度了解时局状况,报刊人也能将自己的意见融合进报道里,进行最直接的舆论动员;“情感动员”主要是报刊人通过多种方式唤起人们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博取更多人的情感支持;“社团动员”则是一些社会团体借助报刊发表文章,进行直接动员。北洋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众多,可将其汇总并分析《益世报》在这些事件中所起的社会动员作用。

1.老西开事件

(1)事实报道。老西开事件是天津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比较有力的抵制事件,且波及范围较广,从天津各个阶层的民众积极抗争,发展到全国各地民众的响应和支持。整个事件源于法国意欲将老西开地区划入法租界的范围内,并在之后拘禁了驻守张庄大桥的中国士兵。拘禁华兵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益世报》便对其进行了详细报道,包括之后天津各界人民召开的维持国权国土会的会议过程:“二十一号早八钟,各界人民闻悉,大动公愤,齐集商务总会,要求维持国权国土会开全体大会,到会者不下千人……”②《法兵擅拘华警之大风潮》,《益世报》1916年10月22日。该篇报道之后紧跟着《关于法领占地之部电》,将政府的态度第一时间传递给大众,促进人民对事态发展的全面了解。从此之后以《法人占地之风潮》《老西开交涉失败之种种近讯》《再争老西开交涉之近讯种种》《关于老西开交涉之近讯种种》为题目对老西开事件的交涉进程进行了四段连续性报道,直到1917年1月19日结束。

(2)情感动员。在老西开事件中,《益世报》的情感动员多集中于“短评” “时评”等评论栏目中。这些评论栏目是《益世报》传达报刊思想的重要栏目,报刊人往往就重要时事发表代表报社态度的观点,以此引发民众的思考。这些评论虽然篇幅较小,但犀利之程度不可小觑。如法捕拘华警一事后,梦幻在短评中写道:“今法领事已在老西开自由行动矣,并将我岗警拘往管押矣,不但占我国土,侵我国权,抑且蔑视我国家蔑视我政府人民,若再隐忍,国亡无日矣。”①梦幻:《短评》,《益世报》1916年10月22日。将老西开事件与国家存亡联系在一起,这种舆论能促进社会凝聚力的形成,起到动员民众的作用。

在这次中法交涉中,外交次长夏诒霆因处事不当得罪英法两国公使,又为推脱责任引发了天津人民的不满。在夏诒霆去天津了解案件情形时,面对天津人民的询问其出言不逊,“夏公请出立于台阶之上对众曰:‘你们不要如此胡闹,将来中央自有办法……此案吾办的了,办;若要办不了吾就不办。’……夏退回,竟有交涉公署委员王良臣者发言大声曰:‘此案不干我们的事!’”②《法人占地风潮之种种》,《益世报》1916年10月30日。此话一出,众民愤怒,砸毁省公署办公厅。这次风潮之后,夏诒霆的汉奸嘴脸暴露无遗,《益世报》连续发表评论文章,呼吁人民顽强抵抗并要求政府对其处置,“现此交涉已陷入危难之境,惟有恳请政府立正侠士之罪以谢法使,以谢人民,交涉庶几有转圜之地,并望人民坚持到底,勿使卖国奸奴得以上下其手,置国家大局于不问云云”。③梦幻:《老西开交涉之失败谈》,《益世报》1916年11月12日。随后在11月1日,《益世报》刊登出天津公民大会卞月庭、孙子文等万余人的联名致大总统电,要求政府罢黜夏诒霆:“天津老西开交涉一案,现闻系由前外交部参事夏诒霆(现以次长代理部务)及秘书刘符诚勾通天津特派员王麟阁,蒙蔽政府,捏报老西开一带为洼下之地,希圆遂其卖国求荣之计。并于本年6月18日,擅与法使以大体赞同之表示,断送国土,罪不容诛。应请大总统、国务院撤交法庭,从严惩办,以儆汉奸,而正国典。”④《法人占地风潮之种种》,《益世报》1916年11月3日。这场风波之后,夏诒霆迫于民众的舆论压力提出辞职要求,北洋政府批准并于12月20日正式免除其职位。⑤《大总统令》,《益世报》1916年12月21日。夏诒霆被免职一事,《益世报》的舆论动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产生的动员效果不容小觑。

2.五四运动

(1)事实报道。从 1919年 5月 4日至 1919年6月3日的一个月中,《益世报》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共有218篇。⑥王倩:《民国时期〈益世报〉学生运动报道研究——以“五·四运动”为中心的考察》,《新闻世界》,2015年第6期。报道内容多为各地学生运动、国外媒体对巴黎和会的报道、各界对山东问题的态度以及抵制日货运动。刚开始,《益世报》对五四运动的报道还集中于山东问题以及各界国民的行动。5月4日当天发出的《国民对山东问题之奋起》《详记山东胶州问题之经过情形》等。早在4月20日山东国民即召开了请愿大会,要求收回主权,惩办祸首。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为动员社会群众,5月4日的《益世报》又刊发题为《山东国民请愿大会开会之激昂》的报道,详细描述了请愿大会的细节:“到会十余万人” “演讲极为沉痛” “商民激烈” “咬指血书” “各学校排队游行” “公推代表谒见长官”⑦《山东国民请愿大会开会之激昂》,《益世报》1919年5月4日。。

从 1919年5月5日开始,《益世报》开设报道版块《国民力争外交》,并在之后连续报道十三记,记录国民为争青岛主权各界人士纷纷采取了何种行动。其中,学生运动是报道的主要内容。从5月5日的《山东问题之日益扩大》中描述前一天学生运动的详细状况为开头⑧《山东问题之日益扩大》,《益世报》1919年5月5日。,《益世报》对天津、上海、北京等地的学生罢课、演讲、请愿、集会的状况都有所涉及。

抵制日货运动也是这段时期报纸内容的重点。从5月9日的报道就已出现“闻北京已发起抵制日货,我看天津应仿行”①《国民力争外交之五记》,《益世报》1919年5月9日。的言论,之后便陆续报道各地抵制日货运动的开展,如《各学校抵制日货开会纪》《救国十人团发现》等文章。而这些文章的确对抵制日货起到了社会动员作用,在后面的报道中,因中国人民的抵制行为太过猛烈,驻华日本大使对民国政府提出干预的要求。

除上述国内人民运动的报道外,《益世报》在这段时期亦选取部分国外报纸对山东问题的评论进行转译,以日媒为主,从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丑恶嘴脸。如《日人对于山东问题舆论之一斑》《日人关于不复还青岛之论调》等。

(2)情感动员。在五四运动时期,《益世报》的情感动员方式主要体现于报纸的标题、评论、故事、漫画等内容。这些内容往往短小精悍,但直击人心,用尖锐犀利的文字或图像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从而感染阅报者。标题方面如可叔的《人面兽心之日本妖种宜速图之》,郁青的《忠告卖国者》《爱国者亦投袂而起矣》,竹宣的《为被拘之学生请命》。这些标题从文字内容上便可一窥文章主旨,语境刚正强烈。一些无题目的时评、社论的语言也非常强劲,如“不详之事均发生于五月,而制我死命之人均为日本也”。②郁青:《时评》,《益世报》1919年5月8日。再如学生运动中的郭田光牺牲、彭云峰神经失常之后,郁青发表时评写道:“吾辈人民尚未死也,请自思之,将何以对死者;吾辈人民尚未疯也,请自思之,将何以对疯者。”③郁青:《时评》,《益世报》1919年5月10日。

《益世报》曾以文学性强著称,每期报纸都有固定的两版内容刊登一些小说故事。其中包括很多短故事讽刺章宗祥、曹汝霖等人。如《西人之言如此》《山东问题新问答》《死獐不死》以及5月13日的《谐文》等,故事篇幅短小、通俗易懂,用幽默的语言讽刺批判卖国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唤醒民众支持学生运动。除此之外,每期报纸的第十版中间都会有一幅醒目的漫画反映时局状况,以独特的方式向大众报道信息。

费正清教授认为:“它们(报刊、新式学堂、学会)创造了一种引起思想激动的气氛,这在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中间广泛地起着作用,这就是现代的公共舆论在中国的开端。……因此,这些新的渠道经沟通,能够很快地把分散的个人观点集中起来并加以鼓吹。”④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79-380页。同样,《益世报》在五四运动中的“情感动员”起到了一定的动员效果,这些文章唤起了各界人士的爱国心情,动员更多有正义感的民众加入到运动中去。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伤亡学生后,《益世报》的大篇幅报道掀起了各地哀悼活动,《女师范开追悼会》 《学生团开追悼会与游行讲演》等。“新闻报道能使社会运动组织者感到自己和自己正在做的工作的重要性”⑤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77页。,这些学生讲演团的活动被报道,能够作为对学生积极宣传抗日爱国的肯定,从而进一步鼓励了学生的爱国运动。除了这种直接的社会效应以外,五四运动时期《益世报》的文章也与读者产生了积极的互动。一些与报刊立场相同的文章会被刊登出来让读者阅读,如5月24日《益世报》登出的一名“自由生”的读者文章,内容写道:“天下之大,匹夫有责。凡有血气执能忍此服从二字?遂并个人爱国之心亦为所磨灭也。”⑥《时评》,《益世报》1919年5月24日。这种良性互动表现出读者对于《益世报》的信任和肯定,反之也能进一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3)社团动员。五四运动时期的《益世报》除了事实报道、情感动员两种动员方式以外,其刊登报道一些社会团体的活动文章也为社会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动员作用,可称其为“社团动员”。近代中国社会团体的建设发展在五四新文化时期达到了高潮,大小社团组织反过来又成为五四运动发展的推动力。在这段时期,一些新成立的社团为了得到更多民众的支持和关注,借助《益世报》这块“阵地”发表公告文章。其中常出现的有“救国十人团” “天津学生联合会” “望海楼公教救国讲演团” “女界爱国同志会” “上海工界协进会”等。这些社团组织往往将本社团近期所进行的活动内容、开会记录及社团的思想宗旨致函《益世报》,从而引导民众的行为。如“救国十人团”在成立之初所公布的社团成立规则及思想“每十人为一团推一代表曰团代表,十公团推一代表曰十代表,百团曰百代表千团曰千代表……提倡国货,宁死不买仇人的货物;自己的住屋不许仇人贴广告。团友每人每月须储蓄国币贰角以上,积至一元即送银行存储”。①《救国十人团发现》,《益世报》1919年5月10日。

《益世报》将“救国十人团”这一组织方法刊登后,各地区各界人士纷纷仿效,相继成立不同阶层的以“打击日货”为主要宗旨的救国团体,如“女界救国团” “商界十人团” “唐山夏令学生救国团”。“救国十人团”的团体规模也逐渐扩大,其在7月17日的来函中称“老西开公教救国团成立后不几旬已成七十余团之体”②《救国十人团来函》,《益世报》1919年7月17日。,可见民众的参与热情。以“救国十人团”为代表的近代社团组织借助《益世报》宣传思想,对于当时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动员作用。

3.五卅惨案

(1)事实报道。从 1925年 6月 1日开始,《益世报》开始对“五卅惨案”进行题为“沪英捕枪杀案”的连载性报道,持续了25天。在惨案发生之后的第二天,《益世报》便用较大篇幅描绘了英捕枪杀中国学生的经过以及被枪杀的人数。一开始,《益世报》对“五卅惨案”的关注集中于政府动向以及学生运动、工商界罢工罢商运动的发展状况,并对其过程进行了具体描绘,如6月2日报道的中国商会开会,通过多项决议,内容包括“动议罢工,拒绝外国纸币,提回在外国银行之存款”。③《上海两惨杀案之续讯》,《益世报》1925年6月2日。随着英捕继续采取严厉手段造成华人死伤事件,《益世报》扩大报道篇幅,对各界人士民众的反应态度进行了关注,内容多为各地的援助情况,其中对天津人民群众的援助活动报道较多,如《各团体援助上海学生》《津人援助沪案之昨闻》《津各界对沪案之愤起》《津人援助沪案呼吁声》等,各地救援会组织也相继出现。除了报道性的文章,《益世报》还以大字刊登各地专电直接展现各地运动的发展情况,“(北京电)今日各校学生,要求政府、各铁路不得装运英日货物”④《专电》,《益世报》1925年6月4日。,“(南京电)宁公私立学校及学术团体,组织宁学界上海惨杀后援会”⑤《专电》,《益世报》1925年6月7日。。这些专电内容一方面向大众展示了各地区人民的抵制决心,另一方面为社会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情感动员。在“五卅惨案”发生之后,报刊人继续沿用社论、时评等专栏对民众进行情感动员。在案件刚发生之后,《益世报》于4日开始进行舆论宣传,首先发表时评《京沪工潮之单纯意义》,阐明上海工人运动“意义极为单纯,因于劳资争持之罢工,既非过激行为,而同情事业工人之援助表示,更非宣传赤化”⑥《京沪工潮之单纯意义》,《益世报》1925年6月4日。;之后接连两天发表评论呼吁政府民众与英日两国进行经济绝交,“沪人群起经济绝交之运动,实足制外人于死命”⑦《经济绝交》,《益世报》1925年6月5日。,“各地之罢市、罢工、罢课,虽足以激励民气,然求其最有效率,当莫如经济绝交”。⑧《具体运动与群众倾向》,《益世报》1925年6月6日。除此之外,《益世报》接连每日发表时评,抨击英、日捕的“狂妄暴行”⑨《超越治安问题》,《益世报》1925年6月5日。,并呼吁国人重视此“三十年来外交案件中之至严重者”,“忧心如捣者,当不仅记者一人而已”。⑩《艰苦中之奋斗》,《益世报》1925年6月5日。在此之后,多篇评论如《告天津人民》《今日与庚子》《沪案责任与生存权之竞争》等,都是《益世报》在该事件中情感动员的代表性文章。

《益世报》对学生运动的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学界的抵制热情,随着学生、工人游行示威活动愈演愈烈,这次社会运动逐渐扩展为一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到抵制队伍中去,并且起到了显著的援助效果,“是以学界无论在何热闹地方,讲演一二小时,各铺商人,请愿停止营业,静听学生演讲,却无盈利之心”,运动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即以纸烟一项,属于英国制造者……二十几种,竟无人问津”⑪《沪英捕枪杀华人案十二志》,《益世报》1925年6月13日。,在华租界居住的外国人因此受到严重影响,“租界内西人,已经受重大打击,第一感困难者即华人不售事物”①《沪英捕枪杀华人案十志》,《益世报》1925年6月11日。。

三、结语

以上简要概述了《益世报》在近代中国的群众性爱国运动中所起到的社会动员作用。《益世报》作为近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四大报刊”之一,通过详细的报道让越来越多的国人了解社会局势的发展,并激励爱国者投入到爱国运动中去,对社会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益世报》只是北洋时期中国新兴媒体的一个缩影和代表,其反映的是大众媒体在社会事件导向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报刊既是信息传播的物质载体,也是促进传播者与受众得以交流的中介和纽带,更是形成、复制、扩散和放大社会舆论的社会工具。”②蒋晓丽:《传者与传媒》,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类在进行社会运动时,需要一个力量“推波助澜”,而以《益世报》为代表的近代报刊便充当了这个角色,其用文字所拼接成的铿锵有力的文章像绳线一般牵引人们的思维与行动。所以,如何更好地利用大众媒体,如何更好地发挥大众媒体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是每个报刊人或学者都应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雷鸣动员报刊
雷鸣和细雨
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强劲、震撼 Rythmik Audio(雷鸣)FV25HP
音乐迪斯尼
Capital Market Analysis
坑人的兄弟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