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内黄县气候资源 探索棉花高产栽培途径

2020-12-20

河南农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棉区结铃棉铃虫

棉花的生长发育对光热条件要求较高,大田条件在15 ℃以上的气温下才能正常生长,花铃期的最适温度为25~35 ℃。一般中熟陆地棉生育期间所需温度≥15 ℃,积温为3000~3600 ℃,温度不足易引起减产。由于不同生态区光热资源差异很大,棉花高产栽培途径各不相同。目前,我国南方棉区和北方棉区推广的“小壮高”和“矮密早”的高产栽培技术就是根据不同生态区的气候条件总结出来的。“小壮高”指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要求棉田群体密度适当下降(22 500~37 500 株/hm2),单株发育增强,果枝果节增多,棉田干物质积累增大,从而促成高产。这在温度条件好、生育期较长、水肥等条件良好的南方棉区是有效的高产栽培途径。“矮密早”指植株个体矮(60~80 cm),棉田群体大(西北内陆棉区为 150 000~225 000 株/hm2,黄河流域棉区为60 000~120 000 株/hm2),成熟吐絮早且集中,并结合地膜覆盖与化学调控,在西北内陆棉区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内黄县气候资源概况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5′~114°59′,北纬35°39′~36°09′。该地区从4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15 ℃的积温为3975 ℃,能够满足棉花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该阶段的降雨量为493.4 mm,日照时数为2 012.3 h,降雨量适中,光照较好。

二、棉花的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特点

棉花是一个喜温好光的作物,对光温条件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温度为10~30 ℃,且温度越高,生长发育越快。在不缺水的情况下,光照越好,产量越高。我国棉花大面积高产地区在长江流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区,长江流域气温>25 ℃,延长了棉花开花结铃有效期而获得高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区则是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而获得高产。棉花在大田条件下播种出苗的最低温度是13~15 ℃,棉花开花结铃的最佳温度是25~35 ℃,棉纤维发育要求的最低温度是15 ℃。

在内黄县,棉花在大田条件下,中早熟品种4月中下旬播种,播种至出苗10~14 d,出苗至现蕾30~40 d,现蕾至开花30 d。

根据目前的生产条件,降雨量的不足和过剩可以通过灌排措施来满足棉花生长发育所需。气温和光照的不足则需要通过调节棉花的开花结铃盛期与高温富照季节同步来弥补。由气象资料可知,内黄县气温>25 ℃的时段在6 月、7 月、8 月,故如何调节棉花开花结铃期使之与该时段同步,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关键。

三、皮棉产量结构

(一)以产量构成因素计算

每667 m2棉花结铃量5.6 万~6.9 万个,平均铃质量4.5 g,衣分40%,可达到100~125 kg/667 m2产量水平。如果每667 m2平均密度4500 株,则平均单株结铃14~17.3 个。

(二)以结铃时段计算

7 月15 日至8 月15 日的结铃量占棉花整个生长期的85%,每667 m2棉花结铃量4.8 万~5.9 万个,每667 m2平均日结铃量1600~2000 个,每667 m2棉株密度4500 株,单株平均日结铃0.4~0.5 个。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段内每667 m2棉花密度达4500 株,每棵棉花平均2~2.5 d 结1 个铃。

由上面的计算可知,在内黄县棉花4 月下旬播种,7 月上旬开花,在7 月15 日至8 月15 日这个时段内的结铃量达到总结铃量的85%,就有可能获得皮棉100~125 kg/667 m2的产量。

四、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技术途径

实现棉花高产,从人为可控的措施分析,大致可归纳为4 个方面:一是品种,这是实现棉花优质高产的内在根据。二是棉花赖以生存的土壤,它不仅是棉花生长的场所,而且要不断地提供棉花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以维持水肥气热的协调供应。因此,为棉花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基础。三是两膜栽培,能够补偿光热资源不足,延长有效开花结铃期,有效调节棉花开花结铃高峰期与高能季节同步,这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保证。四是贯穿于棉花由种到收全生育过程的所有技术措施,包括施肥、浇水、化调、整枝、病虫害防治等,这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关键。

(一)选用优良品种

良种对棉花增产的贡献率在26%~35%。因此,选用优良品种是提高棉花产量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适合内黄县种植的一熟春棉品种有冀棉38、国欣棉3 号、中棉所44、中棉所46 号、晋棉38 号、鲁棉研21、鲁棉研27、鲁棉研28 等品种。种植时要注意良种良法配套。

(二)实行地膜栽培

地膜栽培可以提早播种、提早出苗、延长生育期,确保大田苗全、苗壮,促进棉花早熟高产。

地膜覆盖植棉可以改善棉田土壤的温、水、气、肥等状况,特别是增温保墒作用明显,可以实现早出苗、出全苗,做到苗壮、苗齐,从而有助棉花早熟增产。

(三)科学施肥,培肥土壤

土壤条件与棉花产量和皮棉品质密切相关,肥沃的土壤是实现棉花高产、稳产的基础,培肥土壤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研究表明,可以通过逐年科学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进而获得高产。科学施肥的目的一是提高当季产量;二是增加土壤肥力,培肥土壤。

1.施好基肥。基肥以农家肥、磷肥和钾肥为主,配用少量氮肥。

2.重施花铃肥。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量最大的时期,也是争取高产最重要的阶段,施好花铃肥是关键。花铃肥以氮肥为主,抗虫棉一般对缺钾比较敏感,要注意增施钾肥,这样也更有利于吸收氮肥。

3.普施盖顶肥。处暑以后,由于棉株大量开花结铃,棉株营养生长逐步缓慢,结合打顶心普施1 次盖顶肥,盖顶肥以氮肥、钾肥为主。

(四)棉田灌溉与排水

根据内黄县的气候特点,棉田灌溉要注重3 次浇水。一是浇好底墒水,保证足墒下种;二是结合施花铃肥,浇足花铃水;三是浇好吐絮水。

(五)合理密植

从产量构成因素看,密度对单位面积总铃数及单铃质量的影响很大。总的趋势是,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单位面积的总铃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单铃质量则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因此,要找到一个提高密度增加的总铃数正好能弥补因提高密度造成铃质量减小损失的结合点作为衡量合理密植的标准。但是,这个结合点又随地力的肥廋、施肥的多少、有效生长期的长短以及品种的特性而变化。

1.遵循“以地力定密度,以密度定施肥”的原则,使肥密两者相互协调,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目标。在内黄县气候条件下,一般一熟春棉高水肥地3000~4000 株/667 m2,中等肥力地4500~5500 株/667 m2,旱薄地6000 株/667 m2。在同样的地力水平条件下,施肥量大的宜稀植,施肥量小的宜密植。

2.一熟春棉有效生长时间长,宜稀植。麦棉套种有效生长时间短,宜密植。

3.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定密度,一般植株高大、株型松散的品种宜稀植;植株矮小、株型紧凑的品种宜密植;早熟品种宜密植,中晚熟品种宜稀植。

(六)合理调控

1.肥水调控。在浇足底墒水的情况下,苗期、蕾期不浇水。到花铃期结合追肥,培土浇水。

2.化学调控。一是缩节胺化调。根据内黄县的气候特点,在苗蕾期不进行缩节胺化调。缩节胺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旺长,在棉花不旺长的前提下,应尽量在中前期让棉花迅速生长,扩大光合面积,搭起丰产架子,有利于棉花开花结铃盛期与高能季节同步。因此,在棉株初花期以后开始施用缩节胺效果较好。缩节胺用量应视天气、棉花长势、土壤肥力而定。二是乙烯利催熟。9 月下旬至10 上旬施用乙烯利,用量随时间推迟而加大。前期用量有效成分40%的乙烯利100~150 g/667 m2,后期用量为有效成分200~250 g/667 m2。

(七)综合防治病虫害

1.盲蝽蟓。自从转基因抗虫棉推广以来,盲蝽蟓逐渐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其危害程度超过了棉铃虫。盲蝽蟓迁移性强,防治难度加大,如果棉田四周有玉米、花生、树木等其他作物,防治难度更大。防治要点:一是注重棉花生长前期防治,特别是苗蕾期的防治;二是注重连阴雨天防治,早晚施药,09:00前、17:00 后施药效果较好;三是加强农业防治,盲蝽蟓发生严重的棉田在越冬卵孵化前清除周围杂草,或在越冬虫源地集中喷洒农药防除,以减少虫源。

2.棉铃虫。抗虫棉的推广应用遏制了棉铃虫的猖獗发生,过去防治棉铃虫兼治了盲蝽蟓等其他害虫,现在防治盲蝽蟓可以部分兼治棉铃虫,但是,棉铃虫重发生年份要加强防治。

3.棉叶螨。干旱年份容易大发生,发生特点是先在棉田点片发生,然后迅速蔓延,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很大危害。防治棉叶螨化学防治与农业防治相结合效果较好。如注意棉田灌溉,勿使干旱,早春铲除棉田杂草,切断其桥梁寄主等。

4.棉蚜。有些年份棉蚜发生猖獗,应注意防治。

5.苗病。一般把苗期病害称为苗病,分根病和叶病两大类。根病类有红腐病、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等;叶病类有黑斑病、角斑病、茎枯病、疫病等。苗病的主要危害是死苗造成缺苗断垄,使产量下降。用保苗剂拌种或使用包衣种子可以有效防治苗病。

6.枯黄萎病。该病是棉花的重要病害,对棉花的危害较重。目前的棉花品种大多都抗枯萎病,选种抗病品种效果很好。抗黄萎病的品种不多,且抗病性与丰产性呈负相关,选择抗病、耐病品种和轮作倒茬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棉区结铃棉铃虫
伊犁河谷区域棉花新品种筛选试验分析
新疆棉花花铃期障碍型低温冷害空间变化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南疆棉区4种化学打顶剂应用效果的研究
长江流域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2020年全国棉花产量持平略增
超高产优质棉花品种新陆中42生理特征及产量结构的研究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河北棉区战略东移稳棉增粮的决策依据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
棉铃虫重发频次趋高原因探析与综合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