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纾与金圣叹《左传》评点异同论

2020-12-20庄丹

关键词:林纾金圣叹才子

庄丹

(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金圣叹(1608—1661),字若采,号圣叹,别号唱经子,苏州长洲县人。平生评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杜诗》等多种著作,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左传》评点著作有《左传释》一卷及收入《天下才子必读书》的《左传》一卷,其中《左传释》成书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前,《天下才子必读书》的《左传》一卷成书则晚于《左传释》,“乃圣叹绝笔之书也”,刊刻于康熙二年(1663年)。《左传释》现存选文5篇,《天下才子必读书》则选文48篇,但有2篇同,故金圣叹《左传》评点现存共51篇。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人。其论文以义法为核心,以左、马、班、韩之文为“天下文章之祖庭”[1]156。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春觉斋论文》《文微》《韩柳文研究法》等书行世,是著名的古文家、评点家、翻译家。林纾《左传》评点著作包括《左孟庄骚精华录》和《左传撷华》,其中《左孟庄骚精华录》作于1913年,计32篇;《左传撷华》作于1916年,计83篇。但《左孟庄骚精华录》中有29篇为后作的《左传撷华》所收录(除《郑伯伐徐》《平子立减会》《齐侯将纳公》3篇外),且评点没有任何删改,故其《左传》评点共存86篇。

金圣叹可谓真正开创清代《左传》文学评点的第一人①,其文学评点《左传》的核心理论,一直延续到“力延古文之一线”[1]196的林纾。“若以桐城派义法主张与评点范式为经纬,则其交集点又兼具总结意义之座标正是林纾”[2]446,对二人之《左传》评点深入比较,不仅可以追溯清代《左传》文学评点的渊源,而且可以进一步理解林纾在古文上的成就与贡献。

一、林纾与金圣叹《左传》评点相同处

金圣叹《左传》评点十分注重文法,其《天下才子必读书》中的《左传》评点,则真正上升到了“法”的美学特征。金圣叹《左传》评点注重“法”的特征对清代《左传》评点的蔚为大观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如被公认为是最佳古文选本的《古文观止》《左传》评点史上具有“法”的里程碑著作的《左绣》、桐城派开创者方苞的《左传义法举要》等都鲜明地反映出对这一“法”的美学特征的继承与发展。其后桐城派健将的《左传》评点学代表作如李文渊《左传评》、姜炳璋《读左补义》、刘大櫆《评点左传》、姚鼐《评点左传》、曾国藩《评点左传》、吴汝纶《评点左传》、吴闿生《左传微》等,都承继着《天下才子必读书》《古文观止》《左绣》《左传义法举要》等《左传》评点著作所建立的文法特征,并将这一评点特征发挥备至。故张高评先生尝谓:“桐城文家所师者,一左传耳;所谓桐城义法者,左传之义法也。”[3]64

林纾与金圣叹一样强调《左传》文法②,认为“左氏之文,万世古文之祖也”③,其《左传撷华·序》云:“仆恒对学子言,天下文章能变化陆离,不可方物者只有三家:一左、一马、一韩而已。左氏之文无所不能,时时变其行阵,使望阵者莫审其陈图之所出。”在具体篇章评点中也时时强调《左传》为文之根柢,如成公三年《楚归晋知罃》篇,林纾即评:“吾故谓之知外交之关窍,然词锋之妙,和婉中却含刚果,皆非列史中所及,此所以为左氏之文也。”[4]卷上43《左传》“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5]48,林纾于此强调《左传》为文之“词锋之妙”,具有“和婉中却含刚果”之艺术特征,实非列史所及。

林纾与金圣叹二人在《左传》相同选文评点中最鲜明的表现是都十分注重字法。如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篇,金圣叹评点道:“下一‘复’字,便有一甚可再语也。通篇文字在叙事时,如此。”[6]88此篇叙晋献公又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一个“复”字,实是全篇文字叙事之“一甚可再语”处。林纾于此亦评云:“试视开头一个‘复’字,宫之奇口中一个‘再’字,虞之国家已了此两字之中,何必再读下文邪。”[4]卷上8林纾与金圣叹一样十分注重字法,继承金圣叹“下一‘复’字,便有一不可再语也”之评,说明开头之“复”字与宫之奇“一之为甚,其可再乎”之“再”字,实已了此全篇叙事。文中宫之奇还有“犹尚害之,况以国乎”之谏,金圣叹评曰:“辣语险语”[6]89,而林纾评云:“‘犹’字是纵笔,‘况’字是收笔,文字精透极矣”[4]卷上7,可见林纾对字法之重视可谓青出于蓝而盛于蓝。又如僖公十五年《阴饴甥对秦伯》篇,金圣叹评点道:“‘不和’在‘必报仇’‘必报德’二句,看他句上,一样双加‘不惮征缮’四字,乃是其制缚秦伯之要着也。上再加‘君亲’,下再加‘宁事戎狄’‘有死无二’,真是一字千椎,二字百炼。”[6]92此篇叙晋阴饴甥见秦穆公,秦穆公故意以“晋国和乎”发问。阴饴甥不仅直言不和,而且以‘必报仇’‘必报德’,双加‘不惮征缮’四字,使秦穆公无辞以对,真可谓“一字千椎,二字百炼”;而林纾亦总评云:“纾曰此文妙处,重在四个‘必’字,又连用四个‘德’字,都有来历。‘必’字根‘秦伯必归晋君’一语而来,‘德’字即为下文秦伯‘姑树德焉’一语之伏脉……及吕甥说出‘报仇’‘报德’,尚不著意,而著意却在‘不惮征缮’四字。”[4]卷上9-10林纾此评同样注重字法,不仅强调“必”字、“德”字,而且点出用字之来历;而对于“不惮征缮”四字之强调,又与金圣叹之观点趋于一致。

林纾不仅在字法上与金圣叹之评点相同,且在人物评点等方面也继承金圣叹之特点。如隐公十一年《郑伯伐许》篇(《天下才子必读书》此篇篇名为《庄公戒饬守臣》),叙郑庄公进入许城,许庄公逃亡到卫国。郑庄公让许国大夫百里事奉许叔,并说明自己决不把讨伐许国作为自己的功绩,不仅不长久占有许国,而且准备让公孙获辅助许叔安抚百姓,《左传》引君子之言认为郑庄公“可谓知礼矣”。但金圣叹评点郑庄公则认为其“一片纯是奸滑”、实是“一生无礼”,具体评点如下: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己弟叔段何在,而爱许庄公之弟耶?一片纯是奸滑,毋为其妙文所欺也。)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自瞒云,非己欲伐许也。一片纯是奸滑,文却妙绝。)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看他怕人说,便自开口先说。奸极,然的是妙文。)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笔笔老奸,心事吞吐,然的是妙文。)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天或佑许也。看他说在自己身后者,明明自己在时,必不使许得悔祸也。笔笔老奸,心事吞吐。)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兹,此也。言若他族来逼,则不如此许公复国。奸口奸心,不露自露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犹俗言连根俱丧,岂但丧许也。奸口奸心如此。)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说至此,老奸不免尽露。然计远者心孤,亦自不得不露矣。)”[6]85-86

郑庄公让百里事奉许叔住在许都的东部,金圣叹于此评:“己弟叔段何在,而爱许庄公之弟耶?一片纯是奸滑,毋为其妙文所欺也”,真可谓一针见血。郑庄公对其亲弟公叔段欲谋叛乱尚不及时制止,而让其行不义之事后一举消灭,若对待许庄公之弟许叔能有此真心相助实是值得怀疑;接着郑庄公称是上天降祸于许国,鬼神对许庄公不满,而借其手惩罚许庄公,金圣叹于此指出这是郑庄公自瞒之辞,“非己欲伐许也”纯是“奸滑”之表现。后郑庄公更说明其把许国当兄弟之国,是帮助许叔安抚百姓,并通过对待亲戚、他族相逼、挽救危亡、敬祭祖先、巩固边疆等一系列言辞论述其是礼待许国,帮助许国治理国家。金圣叹亦随着郑庄公的每一层言辞句句夹批,认为其“奸口奸心”不露自露,展现了郑庄公这一绝世奸滑的枭雄形象。

金圣叹在此篇对郑庄公人物形象评价虽是一面之辞,但深刻影响了后世《左传》评点学者对郑庄公人物形象的理解,如林纾亦总评云:“纾按此篇非叙郑庄之让,直写郑庄公奸……顾就文章而论,则悲惋中却含刚劲,语语是枭雄吐属。‘一二父兄不能共亿’,隐指齐鲁之同来者,若专以许为己功,适所开罪于齐鲁;其下故引共叔段事,感触物情,谓同胞且不足恃,况在同姓同盟之嫉妒,两两印证,则许万不能入己之封域;至望许公复国,意似忠厚,实则不是忠厚之言……最后说到‘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枭雄自利自私之心,已和盘托出。不然郑果有礼,则许庄公在卫,咫尺之地,何妨以人招归,与之坚订盟誓而还。乃别立许叔,岂不多此一举。然庄公老谋壮事之人,其告公孙获也,句句皆露真相。知事所必至,许必不为己有,聊且割据其半,自表战功……综言之,郑伯之不能有许,犹刘裕之不能自留关中,奸雄无久远之图。且许罪亦不至灭国,此尤郑公所知,故不即兼并。经左氏写得情词悲恳,遂成异观,自其心迹观之,则一一呈露。读《左传》者以此法求之,百不失一。”[7]2-3林纾在此篇对郑庄公人物形象也如金圣叹所评,开头即直接指出“非叙郑庄之让,直写郑庄公奸”。对郑庄公持论之评价,在金圣叹的基础上更注重揭示郑庄公“不是忠厚”人物之缘由,如以“若专以许为己功,适所开罪于齐鲁”等原因说明“则许万不能入己之封域”;在“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句,林纾认为郑庄公“枭雄自利自私之心,已和盘托出”,与金圣叹“说至此,老奸不免尽露。然计远者心孤,亦自不得不露矣”实是内在一致。后林纾对郑庄公“老谋壮事之人”、“奸雄无久远之图”等分析有理有据,入木三分,使郑庄公人物形象真正“自其心迹观之,则一一呈露”,表现出与金圣叹对郑庄公“奸滑”人物形象评点上的一脉相承。

二、林纾与金圣叹《左传》评点不同处

林纾与金圣叹都是历史上评点《左传》篇目较多的作者,但其中相同的选文仅《郑伯伐许》《宫之奇谏假道》《阴饴甥对秦伯》《楚人伐宋以救郑》《介之推不言禄》《展喜犒师》《烛之武见秦君》《秦三帅袭郑》《原轸败秦师于殽》《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郑子家抗晋》《楚子问鼎》《鞌之战》《楚子归知罃于晋》《吕相绝秦》《子产毁垣》《齐使燕婴请继室于晋》《蹶由对楚》《楚子狩于州来》《宣子求环》共20篇;而金圣叹《左传》评点与代表科举应试范本的《古文观止》在《左传》编选上相同的篇目有《郑伯克段于鄢》《卫州吁弑其君完》(《古文观止》篇名为《石碏谏宠州吁》)、《周郑始恶》(《古文观止》篇名为《周郑交质》)、《庄公戒饬守臣》(《古文观止》篇名为《郑庄公戒饬守臣》)、《齐伐楚盟召陵》(《古文观止》篇名为《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宫之奇谏假道》《齐桓下拜》(《古文观止》篇名为《齐桓下拜受胙》)、《阴饴甥对秦伯》《子鱼论战》《介之推不言禄》《展喜犒师》《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子家与赵宣子书》(《古文观止》篇名为《郑子家告赵宣子》)、《楚子问鼎》(《古文观止》篇名为《王孙满对楚子》)、《宾媚人责晋人》(《古文观止》篇名为《齐国佐不辱命》)、《楚归晋知罃》《晋使吕相绝秦》(《古文观止》篇名为《吕相绝秦》)、《戎驹支不愿与会》)(《古文观止》篇名为《驹支不屈于晋》)、《子产论币重》(《古文观止》篇名为《子产告范宣子轻币》)、《晏子不死君难》《季札观周乐》《子产坏晋馆垣》《子产论尹何》(《古文观止》篇名为《子产论尹何为邑》)、《子围逆女以兵》(《古文观止》篇名为《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子革对灵王》《吴许越成》共27篇。《古文观止》选文34篇,即有27篇与金圣叹《左传》评点选文相同;而林纾《左传》评点选文86篇,却仅有20篇与金圣叹《左传》评点选文相同,可见林纾《左传》评点在选文上之不同。且林纾《左传》评点极少见有引用金圣叹《左传》原文评点,而《古文观止》则与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在评点内容上相似、相同之处甚多。相似之处代表如《郑伯克段于鄢》篇中“小人有母”,《天下才子必读书》评曰:“只四字,直刺入耳,从耳直刺入心,下俱羡文耳。”[6]84-85《古文观止》则相似评曰:“只四字,妙甚。直刺入心。”[8]4相同之处在《齐伐楚盟召陵》《宫之奇谏假道》《子鱼论战》《展喜犒师》《子家与赵宣子书》《宾媚人责晋人》《子产论币重》等篇随处可见。

综上分析,林纾《左传》评点在选文篇目及评点内容上与金圣叹《左传》评点诸作确有不同之处,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在八股文法、评点体式、评点美学风格上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其一,八股文法上的不同。作为清代《左传》文学评点的开山之作,金圣叹“《左传》评点主要的理论来源是八股文理论。”[9]40如僖公十五年《阴饴甥对秦伯》篇,金圣叹夹评道:“整整二扇,说出‘不和’之故”、“二扇下又用‘不和’字结正,笔法精整”、“看他通篇用整整二扇之法,又用接连四扇一气写成,奇奇妙妙”[6]92,其评即直接引用二扇、四扇等八股文术语进行评点,可见《天下才子必读书》评点之八股文特征。而林纾则明确表示反对八股文评点,如其在成公十三年《吕相绝秦》篇总评云:“若拘其段落则八股先生之评语矣,坊本自作聪明,往往如此。”[4]卷上49八股文写作十分注重起、承、转、合之基本段落结构,故坊本也往往借用八股文结构之精髓来深入评点;而林纾于此着重强调应不拘段落来评点,反对八股先生之评语,表现出与金圣叹《左传》评点在八股文法上的不同特征。

其二,评点体式上的转变。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评点《左传》不仅各篇有总评,而且在文章之中随文夹批,点出字法、句法、章法、用笔、命意、照应、布局等学文门径。稍后的《古文析义》《古文观止》《左传评》《左传义法举要》等都继承这一评点体式,共同发展形成了《左传》评点全盛期代表性的成熟体式。而林纾评点基本用总评形式,仅个别篇有夹批,却趋向于史学评点,并非如《天下才子必读书》等体式的文法评点。如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篇,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先有总评,后每句都有相应的文法评点;而林纾《左传撷华》此篇评点仅有四处夹评,且夹评已然变成史学性质的注笺:“二年灭下阳也”、“司盟之官”、“桓叔、庄伯之族,献公之从祖昆弟,尽杀之在庄公二十五年”、“繄,是也”[4]卷上7。他在总评上则已经趋向于现代文学批评的专题论文式的评论,已然不同于金圣叹《左传》评点的基本体式④。

其三,评点美学风格上的发展。金圣叹《左传》评点在评点美学风格上主要注重奇、妙,而林纾已发展到注重自然、风趣、识度、声调、性情、神味等美学风格。具体如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不言禄》篇,金圣叹评点时以“妙”称,不仅在“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后夹评:“妙,妙!说得雪淡”[6]94,而且在“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处连用五个“妙”字评点,可见其对“妙”这一美学风格的推崇。而林纾此篇则总评道:“纾曰天下好文章不是好手能凭空虚构而出,一一本之天然。”[4]卷上13可见其评点美学风格已发展到认为文章贵自“天然”之境界。又如昭公十二年《楚子狩于州来》篇,金圣叹评点此篇也每以“奇文”、“奇妙”、“奇谈”、“大奇!大妙”称绝,而林纾则总评曰:“愚按此章文字甚类故家之子弟,先畴垂尽,一旦忽将其家藏周鼎、商彝一一陈诸厅事,遍召倡优杂技与之考究古器之由来,语虽堂皇却句句不脱纨绔习气。而门客中滑稽之士,则亦句句侧媚,庄中寓谐……综言之,此篇前后皆借古事以发挥。灵王所引故事,多半是得诸传闻之伧语;子革所引故事,则深中王心之隐微。王无心而子革有心,写深人与浅人论事,步步皆有趣味。”[4]卷下36林纾评此章认为“文字甚类故家之子弟”,句句“不脱纨绔习气”,句句侧媚,庄中寓谐,皆有趣味;其注重的美学风格已不同于金圣叹以“奇”、“妙”称绝,而以“庄中寓谐”、“风趣”为尚。

三、结语

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中的《左传》评点,真正上升到了“法”的美学特征。这一美学特征的发展对《左传》文学评点的蔚为大观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如《古文观止》《左绣》《左传义法举要》等都鲜明地反映出对金圣叹《左传》评点美学特征的继承与发扬。通过《天下才子必读书》与《古文观止》选评《左传》比较可知,《古文观止》事实上不仅在评点内容上借鉴和引用了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的《左传》评点,而且在评点体例及美学特征上继承了金圣叹《左传》评点的美学特征。

又如《左绣》,前人有谓“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渡与人”[10]62,冯李骅特以“绣”目《左》,谓“鸳鸯既绣出,金针亦尽度”,即是要将左氏文法尽度世人。《左绣》认为《左传》“长者于万言,短者于一、二字”,皆“笔笔有法”,并称评《左传》是“专论文法”。在具体评点则归纳了宾主、离合、剪裁、详略、虚实、埋伏、褒贬、起法、过渡、伏应、眼目、断结、提应、牵上搭下、以整齐为错综、以中间贯两头等各种文法,处处体现出一种重法的特点。正因《左绣》对《左传》之字法、句法、章法、篇法不仅言其然,而且言其所以然,便于初学者揣摩文法,是以刊行之后流传深广。冯李骅在《刻左例言》中明确说明《左绣》的成书是参看了金圣叹的《才子必读》一书,在具体的评点中也有表示引用了金圣叹的《左传》评点。如襄公三十一年《子产坏晋馆垣》篇,《天下才子必读书》评曰:“子产妙辞,更不必说,须细寻其处处细针密线,前后不差一黍。又要看前段文伯之悻悻,后段叔向之津津,俱是为极写子产而设。”[6]123《左绣》相似评曰:“金圣叹曰前段文伯之悻悻,后段叔向之津津,俱是为极写子产而设。”[10]1395比较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与《左绣》之评点,足见《左绣》对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评点内容及法式的继承。至如桐城派开创者方苞的《左传义法举要》,始终坚持以“义法”贯之,以“义”为经,以“法”为纬;以随文评点的形式,先列一标题,然后评点《左传》行文的各种精妙之处,并在篇章结束后总评,加以畅论各种文法。客观地说,方苞及其开创的桐城派不仅将《左传》经义发展为技法品评的对象,而且使之作为古文创作的内在法式:“左传——史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归有光——方苞”[11]42,乃至成为有清一代文学的主流样式。

而林纾《左传》评点为其捍卫古文根柢之作,确是字字从肺腑中溢出,其“评点左氏之文,以阐发《左传》义蕴及其章法、遣词,可谓直探《左传》文学美之精髓”[12]305,与金圣叹《左传》评点在字法、句法、章法及人物形象评点上一脉相承,但在八股文法、评点体式及美学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林纾尝一度被划为桐城派,然据其《左传》评点与金圣叹及桐城派《左传》评点之异同点,可见其与桐城派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但又能对桐城派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勇于超越⑤。其《左传》评点与“古文万无灭亡之理”融合为一,当之无愧为传统古文的“殿军”[13]217。

注 释:

① 李卫军认为《左传》评点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明万历以前,是形成期;明万历至明末,为发展期;明末至清乾隆时期,为全盛期;清嘉庆至民国初年,可称《左传》评点的延续与余辉期。”(参见李卫军《〈左传〉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2页。)笔者总体同意此四个分期,而具体时限则有所出入:第一阶段,明嘉靖以前,为《左传》文学评点的形成期;第二阶段,明嘉靖至明末,为发展期;第三阶段,清初至清乾隆时期,为全盛期;第四阶段,《四库全书总目》编纂完成至民国初年,可称为《左传》文学评点的余辉期。其中金圣叹《左传释》及《天下才子必读书》为《左传》评点全盛期开端之作。

② 金圣叹认为“若用笔而其笔之前后、不用笔处无不到者,舍《左传》吾更无与归也”,强调“临文无法,便成狗嗥,而法莫备于《左传》”,且“批《西厢》,以为读《左传》例也。”而林纾亦认为:“能自《史记》《汉书》《左传》《礼记》《诗经》中求根柢,再以八家法度学周、秦及其它经文,乃有把握。”“古文之味皆自经来,然必自古文学起,渐次而读经,经高妙而古文平淡,如此拾级以进,乃序顺而可有功。”其同样以《左传》为根柢,并认为读经“必自古文学起”,以此法“拾级以进”,方可有功。

③ 方苞及其桐城派认为作文法式传承为“左传——史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归有光——方苞”,尊《左传》为文章鼻祖,并认为《左传》文法源远流长、泽被后学。

④ 林纾之专题论文式的现代评论有其诸多长处,如人物形象分析上更有识见、专题评论上更具宏观及创新视角等,但就当前国人在国学上的基础及学习而言,不利于文本之深入研读。评点之法,实为“桐城派诸学者莫不用为读文章之秘方”;中华文化的精义是以文悟道、以至文与道融合为一的,评点则是实现“文道合一”之古典文学精义的秘方。我们应该借鉴西方社会抽象性、系统性的理论体系,但不应从根本上放弃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精义,西方社会所谓形而上的哲学建构是唤不起国人乃至民族的真正感情的。一些著名学者如陈衍、夏敬观、严复、梁启超、黄节、马其昶等都有评点著作多种;国学大师黄侃先生著作甚少,但留传下来的即是具有评点特色的《黄侃手批十三经》,而当代似乎越来越缺少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评点著作。事实上,评点与专题论文式的评论实有不同,其是真正内蕴顿悟式的、心灵式的文学批评样式,在当代文学批评领域应进一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⑤ 林纾身处清末民初,时西学渐入并成波涛汹涌之势,以至新旧文学交替演变,而其能承继古文道统,以毕生精力“力延古文之一线”。林纾尝说明“吾非桐城弟子为师门捍卫者,其盖天下文章务衷于正轨”,其对桐城派古文之立场及对《左传》评点的接受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猜你喜欢

林纾金圣叹才子
奇才金圣叹
说才子气
金圣叹刑场别子
林纾当众烧借据
回望林纾:孝道、爱道与友道
外婆的荔枝,如何影响了林纾的人生观
才子的朋友圈更有料
拥抱
体界才子,文坛清风
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点评中“犯”概念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