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背景下建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例
2020-12-20王李娜尹亚姝王居峰嘉兴广播电视大学
王李娜 尹亚姝 王居峰 嘉兴广播电视大学
1 以《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为载体,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建筑专业人材培养的必要性
1.1 课程标准中思政目标缺失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原有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这些教学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对学生职业素养及道德品质的提升起不到更好的作用。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育人,而思政目标是所有教学目标的灵魂,一门课程里没有思政目标的指引,教学目标很容易失去方向,不能达到预期的人材培养标准。而对于建筑专业教学来说,将工匠精神纳入思政教学目标中,对人材的培养就更具有针对性。
1.2 人材素质现状不满足企业要求。
现阶段,建筑领域对专业素质水平、道德素质水平高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逐渐的增加。虽然许多企业表示,大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能够满足企业需求,但是,许多学生的责任感、严谨、追求精益求精的细节和创新等,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道德素质是企业评价学生未来潜力的关键内容,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1.3 思政元素丰富
《施工组织设计》的教授以客观性知识为主,注重知识的理解和技术的传授。由于预算失控,在工程项目进程中出现暗箱操作、偷工减料等现象,和从业者对公平、环境以及生命的漠视存在密切的关联[1]。所以,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代表的建筑专业课程与全面育人要求的高度契合,思政元素较丰富。
2 以《施工组织设计》课程为先例,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建筑专业人材培养的路径研究
2.1 课程标准增加思政目标
思政目标像一盏灯,指引着其他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出专业过硬、素质较高的思政人才队伍,设定科学的思政教育目标,根据实际教学状况,采取科学、有效以及针对性强的思政教育措施,以此提高思政教育实效。通过整合,将思政目标总结如下。
(1)充分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敬业精神。通过将建筑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前沿技术及我国从古至今到目前疫情下的工程项目实例教育,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价格控制等内容的教学实例,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使其内心深处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敬畏感,这对他们敬业奉献精神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学生需要具有严密的工作思路、细致的计算和严谨的绘图能力,才能按照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将工匠精神从各个角度融入教学中。
2.2 创新教学内容。
在每次课开始之前,组织学生结合时政热点,开展“课堂思政五分钟”。教师在发布课前任务时,插入一个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思政元素,请每位同学思考并做分享准备,课堂中教师随机抽取一位同学做短汇报。“课堂思政六分钟”可采用多种形式:探讨时事热点、播报行业新闻等。每位同学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将工匠精神诠释的淋漓尽致,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每位同学的上台演讲都以现场视频录制、文字记录学生的全过程并存档,回看见证学生成长突破的点点滴滴,发现几乎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一次蜕变,他们变得更自信、表达能力更强,同时在学习中也更认真细致了。
建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比较固定,但是思政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实践教学时必须对教学内容的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准确寻找思政教育和教学内容有效结合的关键点,将鲜活、多样的案例融入思政课程,以此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2]。
《施工组织设计》的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主要学习流水、网络施工原理、进度控制和单项及综合施工组织设计。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应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创新的思维意识,在灵活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及时有效地渗透以工匠精神为主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计算、绘图和优化进度的过程中形成严谨、细致和创新的思维,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
《施工组织设计》教学内容中的第二部分为课堂实训。在进行建筑实训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广联达PMST工程项目管理沙盘,让学生扮演工程项目的各种角色,如经营人员、采购人员、财务人员以及项目经理等,对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进行模拟训练。在前期策划过程中,需要全组队员经过细致地分析每一环节的操作,否则都会影响到项目的下一环节,从而影响合同价格和工期。故实训中工匠精神的渗透更能结合实际,更具有指导意义。
2.3 改革教学手段
采用混合教学方式,教学线上线下同时进行。2020 年初的疫情,“停课不停学”让全体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了全过程线上学习的体验,这就意味着线上学习在接下来教学中将会常态化。如何将课程思政在线上和线下全过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因此在教学中,以混合教学为主线,采用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角色转换法、分组教学法以及开展企业专家讲座等方式,将工匠精神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渗透。
2.4 多角度教学考核
细化考核原则,使课程思政有的放矢。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考试课程,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本课程不再采用“25%平时成绩+75%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结果,课程总成绩由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组长评定成绩、教师评定成绩、阶段笔试考核成绩等多块组成,从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全方位考核,并细化考核原则,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统一[3]。
2.5 工匠精神思政元素的挖掘
以《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内容为载体,巧妙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工匠精神思政元素的挖掘要做到自然又贴合教学内容,生动且吸引学生注意力,创新又与时俱进,挖掘时可以结合“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1)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作为建筑行业从业者,无论是从造价控制还是从工程质量等方面,爱岗敬业不仅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体现,更多的时候这种职业精神会体现在工程经济及质量安全之中。
(2)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品质之一是精益求精,对于建筑人材来说,严密的工作思路、细致的计算和绘图能力是精益求精品质精神的体现,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位数字都会给经济或者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
(3)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协作”指的是团队的所有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相互合作;“;“共进”指的是团队的所有成员为了完成目标,协同奋进。在《施工组织设计》的课程实训中,主要体现的就是团队精神。在前期策划和后期实施过程中,需要全组队员经过细致地分析每一环节的操作,否则都会影响到项目的下一环节,从而影响合同价格和工期。
(4)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既要做好理论知识的教学,还需要做好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时,需要实时去更新相关信息,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建筑革新,了解BIM、装配式建筑等前言动态。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是在新时期工匠精神的灵魂。
3 结束语
成人及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即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材的重任,因此在德育为先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将以“工匠精神”为主的思政元素层层渗透,以此培养“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大思想格局的当代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