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冲击、影响及对策
2020-12-20隋增行
文/ 隋增行
第一,从短期影响看:
——对粮食生产的直接冲击有限。虽然疫情给部分地区物资流通带来了一些困难,但总体而言,各地备耕开犁没有出现较大问题,粮食生产情况总体正常。
——对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带来区域性、阶段性滞销冲击。疫情发生正值春节鲜活农产品消费旺季,受物流受阻、消费不振、供应链断裂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出现农产品大量积压、销售渠道不稳、价格跌破成本线的情况。
——对畜禽和水产养殖造成短期较大冲击。疫情防控初期,各地交通管制和封村断路,致使养殖业饲料供应受阻、交易市场关闭,大量畜禽无饲料可用和被迫压栏,部分养殖户损失巨大甚至濒临破产。
第二,从长期影响看:
——农资市场供给压力影响后期农业生产。因前期备货量较为充足,对南方春耕和北方冬小麦春管没有造成较大影响,春季农资供应基本稳定。但是,随着农资库存逐步消化,满足全年粮食和其他作物农资供给压力增大。
——农业企业经营困难逐步波及全产业链。疫情对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带来短期沉重压力,特别是对规模经营主体冲击大于小农户,对民营企业冲击大于国有企业,对疫情重度地区企业冲击大于疫情较轻地区企业,对生产季节性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冲击大于其他行业企业。
——全球粮食生产与贸易的不确定性推高了我国粮食市场调控难度。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 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 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随着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很多国家相继实行交通封锁及限制民生物资出口的政策,农产品大宗贸易首当其冲。
第三,对策建议:
——尽快出台扶持农业生产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措施。当前,稳住农业,对经济社会全局至关重要。近期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对稳定农业生产和恢复农村生活秩序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提前公布稻谷最低收购价,籼稻较去年每斤提高1 分钱,粳稻价格持平,释放了国家重农稳粮的信号,但涨幅仍未达到市场预期。因此,既要看到这些单一的、临时的政策短期效果,也要正视后疫情防控时期对农业的潜在影响和持续压力,建议统筹运用财政、货币、价格、收储、流通、贸易、基建等政策工具,制定专项扶持农业生产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措施。
——全面保障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供给稳定。农业是受上下游产业影响敏感度较高的行业。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对农业投入品及时、稳供、保量提出了高要求。在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下,应加强重要农业投入品生产和市场运行调度,为春耕春管和全年农业生产做好农资供应准备。尽快全面恢复农资生产秩序,特别是推动湖北磷矿和化肥企业复工复产,打通原料和产品运输通道。紧盯重点品种、重点季节、重点区域,确保种子、农药、化肥、农膜、饲料等重要农资产得出、运得到、用得上。特殊之年,应加大重要农资原材料和产品应急储备力度,保障钾肥、磷肥等对外依存度高的矿石原料进口渠道畅通,实行重要农资分区分级储备并保持一定比例。
——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能恢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从事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或乡村旅游业,这些领域受疫情冲击严重。一定程度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优势成为规模风险,规模效益成为规模损失。建议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政策扶持的重点,精准发力助其解决生存之忧、尽快恢复产能。实施疫情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专项支持,防范资金链断裂导致大量破产倒闭,防止诱发系统性风险。及时启动农业保险赔付,弥补因疫情造成的相关损失,帮助其恢复再生产。此外,要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基建”支持力度,全面提升其风险应对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加强粮食安全预警监测与市场调控。疫情从公共卫生危机开始,逐渐向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及国际贸易危机蔓延。粮食作为最基本的生活物资,提高粮食贸易壁垒不仅可能成为短期应急选项,很有可能发展为长期的大趋势。要密切关注全球粮食市场走势,特别是跟踪监测世界主要产粮国和出口大国的政策变化,动态调整我国粮食进出口策略。非常时期要优先保障国内粮食供给,牢牢守住口粮安全底线。还要加大我对外依存度高的重要农产品贸易监测和预警,推演不同情势下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与变化,及早制定应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