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殖对虾的主要病毒性疾病及其免疫防控措施(1)

2020-12-20张喜贵孟长明陈昌福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13期
关键词:凡纳滨白斑对虾

○张喜贵 孟长明 陈昌福

(1河南省新乡市康大消毒剂有限公司,河南新乡453700;2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

我国是人工养殖虾类的大国,最近数年来的年产量均达到了400万吨以上,主要养殖品种包括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和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等。随着虾类养殖业的发展,危害养殖虾类的各种疫病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几种主要的病毒性疾病,由于迄今为止尚没有商品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这类疾病,对养殖虾类造成的危害巨大,往往给虾类养殖业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在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虾类病毒病和虾类免疫系统的基础上,叙述如何利用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养殖虾类的免疫系统的措施,防控养殖虾类的病毒性疾病的措施。供广大的虾类养殖业者参考。

1 养殖虾类的几种病毒性疾病

1.1 白斑综合征

白斑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危害养殖虾类的病毒性疾病,是我国一类动物疫病,目前我国主要虾类养殖地区均有该病流行。

【病原】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属于线头病毒科,白斑病毒属。病毒颗粒呈球杆状,外观如一个粗棒状的线团,一端露出线头。该病毒大小为(80~120)nm×(250~380)nm,核酸类型为DNA。

【流行特点】白斑综合征病毒可感染虾类的卵、幼体、仔虾、稚体和成虾等。养殖水温在20~30℃时均会有病毒感染发生。

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易感品种包括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对虾和克氏原螯虾等养殖虾类。经口感染是养殖对虾中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和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毒也可经对虾的卵进行垂直传播。对虾摄食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的甲壳类会导致病毒进行水平传播。

【临床症状】白斑综合征暴发时,患病虾行动异常,弹跳无力,漫游于水面或伏于池边水底不动,并很快死亡。患病虾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甲壳上出现白点,直径小于3mm,或连成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病虾甲壳上仅有少量或几乎没有白斑。在患病的群体中,虾的颜色变化很大,主要呈淡红色或粉红色。

1.2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是一种危害养殖虾类的病毒性疾病,是我国二类动物疫病,该病在我国对虾养殖地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流行。

【病原】病原为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角对虾浓核病毒属。病毒无囊膜,呈二十面体状,颗粒大小20~22nm,核酸类型为DNA。

【流行特点】该病毒可感染对虾卵、幼体、仔虾、稚体和成虾各生长阶段。易感品种包括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蓝对虾(Penaeus stylirostris)。

感染该病毒或发病后存活下来的凡纳滨对虾和蓝对虾可终生携带病毒,并通过亲虾传给后代,还会通过互相残食或污染病毒的水体感染其他个体。携带病毒的亲虾产的卵通常不能发育和孵化,能孵化出的无节幼体具有较高的感染率。

【临床症状】被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感染的凡纳滨对虾幼虾可出现矮小残缺综合症,患病稚虾额角弯曲(向左或右弯曲45°至90°)或变形,触角鞭毛皱曲,体表粗糙,出现“大头”或其他表皮畸形。病虾大小差别很大,生长速度各异,体型比正常对虾小很多(侏儒虾),但在我国养殖过程中很少能观察到相应症状。

该病毒可引起蓝对虾稚虾急性、大量死亡,成虾感染后很少出现症状或死亡。急性感染状态的蓝对虾稚虾摄食明显减少,病虾在养殖池内缓慢游动至水面,保持静止不动,接着向后翻转,缓慢沉到池底(腹部朝上)。出现这种行为的病虾在几个小时内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体力不支或被其他健康虾攻击和残食。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凡纳滨白斑对虾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生长相关基因HDAC1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低温季节凡纳滨对虾室内生物絮团养殖研究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凡纳滨对虾气泡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凡纳滨对虾的营养功效和安全利用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病(WSSV)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