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对策分析
2020-12-20周伟
周 伟
(阜南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安徽 阜阳 236300)
皖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小麦和玉米的主产区之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作物秸秆不再用作燃料,失去了它最初的价值,违规焚烧秸秆的现象频频发生。在每年的夏、秋时节,国家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资和财力实施秸秆禁烧。为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秸秆禁烧的宣传工作。同时采取疏堵结合,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出路的问题。
1 焚烧秸秆的危害
1.1 造成大气污染
在秸秆燃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白色烟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碳氢化合物。烟雾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指数可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浓度高于平时1倍,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高于平时3倍,相当于五级浓度日均水平[1]。
1.2 诱发呼吸道疾病
在焚烧秸秆产生的白色烟雾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可吸收颗粒物,会刺激咽喉粘膜,造成咳嗽、胸闷,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1.3 引发交通事故
秸秆燃烧时产生的白色烟雾,降低能见度,容易造成交通事故。2012年6月9日,宁洛高速公路安徽省蒙城段由于受到沿途燃烧秸秆产生的烟雾影响,发生多起车辆追尾的特大交通事故,共造成11人死亡,59人受伤。2020年3月20日,在松原市附近的珲乌高速公路上,又因焚烧秸秆而导致可见度下降,引发交通事故,造成23辆汽车损毁、1人死亡、20人受伤。
1.4 引发火灾事故
农作物秸秆属于易燃性物质,遇火即着,一着一片,火势会迅速向四周蔓延,没有办法进行扑救。由于焚烧秸秆而引起的火灾事故,同样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1.5 破坏土壤结构
焚烧秸秆过程中产生的极度高温,会直接把土壤里的微生物群体烧死、烫死,腐殖质、有机质矿化,进而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导致土壤中的肥力逐渐减弱。同时,高温蒸发了土壤中的大量水份,改变了土壤的特性,加重了土壤板结,破坏了地力,加剧了干旱,使农作物生长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2]。
2 秸秆禁烧策略
我国把秸秆禁烧工作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和蓝天保卫战的重要内容,坚持“以用保禁、以禁促用”,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合作、村民积极参与的禁烧局面。
2.1 加强组织领导
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秸秆禁烧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实施。县政府出台了《秸秆禁烧方案》和《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通告》,要求各乡镇和县相关部门对秸秆禁烧工作加强管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部署和调度,确保秸秆禁烧措施落实到位[3]。
2.2 广泛宣传动员
乡村是秸秆禁烧的主战场,要深入开展秸秆禁烧宣传工作。通过开动员会、悬挂条幅、张贴通告、流动广播、发放“明白卡”和“一封信”、组织宣传小分队等多种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秸秆禁烧政策,营造深厚的禁烧氛围,不断强化禁烧意识,引导广大民众自觉实施秸秆禁烧。
2.3 及时清理转运
为减少全年禁烧压力,防止将秸秆堆推至河道沟渠污染水体,在做好收种、耕作的同时,要组织镇村清理田间、地头、路边、沟塘等处散落秸秆,做到“四离一集中”(离田、离路、离林、离沟塘河,集中堆放),将散落秆清理转运纳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并作为督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清理不彻底的及时提醒、督促整改、消除隐患。对能转化利用为牲畜饲料和家庭燃料的秸秆,应当积极引导农民按照农村环境整治标准的规定收集、堆放和使用,不得影响村容。
2.4 强化督查巡查
我县实行层层包保督查责任制,不断强化秸秆禁烧的工作责任。县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确保包保管理全覆盖,每一地块都要有包保责任人。在抢收、抢种重点时段,开展全天候、不间断、全覆盖的巡查,确保没有焚烧事件发生。县包点领导坚持每日到乡镇巡查一次,分管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工作的副县长,靠前指挥,每日到包片乡镇开展工作,督促乡镇及时解决在禁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县督查组每日对全县秸秆禁烧的工作进行督查,对县、乡、村包保人员在岗在位情况进行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包保人员缺岗缺位的情况进行通报并实施责任追究。
2.5 加大政策支持
严格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奖补资金,对秸秆收储企业和秸秆利用农户实施奖补措施。对收储企业在当年购置的秸秆处理机械,县财政以每套价格(1台卧式捆机、1台秸秆粉碎机、2台抓草机)的25%进行补贴;对单一收储转运企业或经纪人销售秸秆超过2 000 t的,县财政按出售时的正式发票作为奖补依据;对当年工业秸秆利用率在1 000 t以上的企业,按照省有关文件的规定进行奖补[4]。
3 秸秆综合利用
近年来,阜南县坚持以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五个方面的利用为支持,全面推行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对促进农业的发展、节约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大气污染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根据县农业农村部门统计,2020年全县农作物秸秆产量为102.57万吨,其中肥料化利用为39.18万吨,基料化利用为5.35万吨,饲料化利用为10.17万吨,工业原料化利用为3.03万吨,能源化利用为44.8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100%。
3.1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就是使用秸秆粉碎机直接把秸秆粉碎后埋入地下,通过土壤作用对其进行腐蚀,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肥力。实施秸秆还田的地块,来年的作物可以更好地生长,一般可提高产量5%~10%。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简单易行。近年来,阜南县大力推进秸秆还田技术,改善了空气质量、减轻了工作压力、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20年农作物机械化还田37.92万吨,占全县秸秆总量的36.97%。
3.2 秸秆饲料
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粗纤维,营养价值低、适口性差,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直接粉碎、青贮、黄贮、微生物发酵、秸秆氨化等技术处理后,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主要饲料。秸秆饲料化,有效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据统计,2020年阜南县秸秆饲料化消耗秸秆量10.17万吨。
3.3 秸秆发电
将秸秆破碎后送入锅炉中燃烧,产生的热能使水加热为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转动,使其转化为电能。秸秆发电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以阜南县某秸秆发电公司为例,2019年消耗秸秆约25万吨,发电量2.1亿千瓦时,营业总收入1.43亿,企业利润1 500万元,同时节约标准煤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6万吨。
秸秆发电厂产生的余热还可以为工业园区的企业提供蒸汽,从而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阜南第一期供热管道建设长约13 km,设计管道流量可达30 t/h。目前使用的蒸汽公司有12家,日均供货量约为130 t。二期供热管网设计成直径为250 mm,全长约1.2 km,已全线贯通。目前阜南经济开发区已实现集中供热。
3.4 秸秆固化
固化秸秆燃料是以农作物秸秆燃料为主要燃烧材料,经颗粒机的高温作用、低压碳化成型的生物质燃料,俗称秸秆煤。成型后的颗粒燃料,比重大、体积小、耐高温,清洁环保、燃尽率高、便于存储、方便运输。成型燃料体积大约为普通原料成型体积的1/30~1/40,比重大约为普通原料成型体积的10~15倍(热值密度为0.81~1.4),热值密度为3 400~6 000 cal,是高浓度挥发酚固体燃料。配套气化燃料中的复合利用生物质气化炉,可有效取代目前传统燃烧柴薪、煤炭、液化气和民用天然气,生物有效气化成分的综合利用率最高可达80%以上,燃效较目前传统的柴煤燃烧气化方法可以高出30%,加上超低温高产量复合生物质气化燃料的配套生产线及原材料,综合效益显著。
通过秸秆打捆、收集、运输、储存,形成新的产业链,带动周边乡镇群众就业,既解决了收储难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全县目前共有8家生物质固化企业,年消耗秸秆量约12万吨,年产生物质颗粒约8万吨,产值约6 000万元。季节性带动就业人数达1 000人,人均年收益约1万元。
3.5 循环经济
以秸秆的综合利用模式为发展纽带,阜南县积极开展秸秆和秸秆液化沼气的清洁能源综合利用、食用菌综合生产研发基地、有机肥的综合生产利用模式等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方式,使秸秆成为农业循环发展的助力器。在废物资源的利用过程中,阜南县坚持了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模式,推进了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针对以往利用率低、企业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在循环农业、生物质炼制、生态肥料的产品和能源的开发等领域引进了美国联美、中信格义、中益公司和林海等一批高档企业,总投资62.1亿元,有力推动了阜南县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大发展。
4 结论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我们将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建设。同时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