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环境保护规划的策略研究
——以Z国综合性产业园为例
2020-12-20符迁
符 迁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200)
江西省积极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以产业双向合作为主抓手,以境外产业园区建设为主攻方向,着力加大对外投资并购力度。2018年8月,江西省7个国有企业在Z国注册了江西联合工业投资有限公司,以Z国江西友好合作区建设为抓手,构建国际产能合作平台,促进江西优势企业输出技术、资金及设备,夯实江西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提升江西企业在海外的影响力。本文针对发展中国家Z国综合性产业园环境保护规划展开了一系列策略研究。
1 项目概述
产业园区位于Z国中央省C市,2019年江西联合工业投资有限公司购得Patel farm用地,用地位于C市区东侧,占地面积为20.89 km2。本园区作为Z国江西经济合作区用地,占地面积为5.74 km2。园区边界西侧紧邻C市区,北侧为T2公路廊道边界线,南至江西联合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地块边界线。
Z国江西经济合作区位于Z国中央省C市,距离省会K市约40 km,距离首都L市约87 km。Z国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在18~20 ℃,全年分为三季,5~8月为干凉季,气温15~27 ℃;9~11月为干热季,气温26~36 ℃;12月至次年4月为温湿季,气温26.7~32.2 ℃,全年雨量集中在该季,北部年降雨量约1 400 mm,向南递减至700 mm[1]。
Z国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矿藏有铜、钴、锌、铅、镍、铂、锰、锡、铁和金等,被誉为“铜矿之国”;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磷酸盐、钾长石、硅灰石、大理石、花岗岩和方钠石等。全国大约45%的国土被森林覆盖。
目前,项目规划区还在起步阶段,各类环境指标都比较好,但项目规划区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容易受到工业生产所产生废物的污染。
2 产业园环境保护规划原则
环境保护规划的依据和标准应优先以Z国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同时参照中国现行标准执行。坚持围绕以下原则进行规划设计:
(1)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工业园区建设必须落实园区规划环评,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方针。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进入园区的企业大力推广环保高新技术,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确保建成后园区各类污染排放总量符合规划环评确定的总量控制目标。
(3)坚持建设项目先评价后建设的原则。
(4)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3 产业园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Z国江西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应以不破坏当地的环境质量为前提,通过制定科学的企业入园标准,选择符合园区发展规划、科技含量高、清洁生产水平优秀的企业进入园区生产,严格执行Z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工业污染源,做到达标排放,努力建设环境保护和循环生态型工业园区。对企业排放的“三废”进行科学地再处理,通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达到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目标,逐步建成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安静,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工业区[2]。
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分四个阶段逐步推进,规划起步阶段重点发展以纺织服饰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配套发展仓储物流和加油站、商业街为主的商贸服务业;产业发展阶段主要发展加工制造业和绿色能源产业;产业成熟阶段基本实现特色农产品产业园和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目标;产城融合阶段建设以特色农产品业和加工制造业为基础,以生态旅游、研发、商务商贸为特色的“产城融合+跨界复合型+三产联动”的新城模式。规划分为近期和远期两步,近期重点规划产期起步阶段,远期规划至产业成熟阶段。环境保护规划涵盖近期和远期规划。
产业园区环境质量目标:集中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类大气标准,水环境质量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声环境质量全部按功能区达标,集中区区域绿化覆盖率>45%。
4 产业园环境保护规划措施
根据产业园区全面的分析研究,对Z国产业园环境保护进行规划,基本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1 区域环评
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Z国江西经济合作区的区域环评,根据现有环境状况及发展规划确定环境容量,并制定集中区环境保护制度,废弃物处理、利用、排放标准,入区企业项目环境评价办法以及园区环境监测管理规范等[3]。
4.2 废气污染控制措施
产业园区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废气污染:(1)入园企业采取的生产工艺应为清洁生产工艺。(2)工业废气源应处理达标后经过不低于15 m排气筒排放。对无法完全密闭的排放点采用集气装置,严格控制废气无组织排放。(3)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禁止使用高硫煤为燃料。(4)对排入大气的废气实施达标排放,控制外排污染物总量。(5)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的企业,必须经市有关部门审查后方可进入园区,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应在主要烟囱出口位置安装废气在线监测系统[4]。烟气中污染物排放浓度符合《空气污染控制(固定源排放标准和许可证)法规,1996》的相关排放限值。
4.3 废水污染控制措施
(1)排水系统实施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制度。每个生产区设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生产废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
(2)各生产区生产单元建造循环水系统,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多级串接使用,节约水资源,减少排水,逐步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
(3)园区建造一座集中式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园区内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
(4)企业生产废水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应设置足纳管标准要求,不满足进管标准的生产废水不得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生产企业的生产废水应在厂内设置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废水预处理,满足标准要求后再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否则应单独处理至满足《水污染控制(生产及生活污水)法规,1993》标准的要求后再进行排放或回用。
(5)企业用地范围内受污染区域的初期雨水(前15 min降雨量)应收集后纳入废水处理系统。
4.4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
根据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性质的不同,要对其进行不同的综合利用和有效处置,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减轻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无害固体废物可作为建筑材料等外销,有害固体废物运至专门堆放有害固体废物的场所堆存。场所的设置需符合《废物管理(废弃物运输及处理地点许可)法规,1993》要求,处置场所需经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被授予许可证后方可使用。危险废物的处置执行《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根据园区的发展规模,园区内应规划固体废物处置场地,在条件成熟时采用卫生填埋、焚烧、综合利用等措施处理园区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
4.5 噪声防治措施
高噪声设备的降噪措施主要以隔声减振为主,吸声为辅,设置隔声操作时利用建筑隔声、安装消声器、提高安装精度以及在管道上用保温棉吸音材料做隔音处理,以减轻设备噪声对外部环境的影响程度,有效地降低设备场地的噪声。
4.6 绿化措施
绿化具有较好的调温调湿、吸灰吸尘、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的功能,在防止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绿化对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保证职工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
园区的绿地系统规划要充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因地制宜、尽量利用原始植被、减少人工制造,把园区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工业园。在产业配套区中心、交通岛、街旁等处进行全面绿化,在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二类与三类工业用地间均设置防护绿地。要结合外部及内部主干路进行地块规划分区,辅以绿化隔离带、集中绿地、绿化美化造型等,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同时要做好土地复垦工作。
5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
在园区内建设任何项目前,必须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或环境项目概述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或环境项目概述表必须由在环保部门注册的独立机构完成,再经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后,项目方可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必须依据所编制的环境管理计划进行,并接受环保部门的检查。
园区可设置环境监测站,负责企业污染源的逐日检测和大气环境的例行监测,环境监测工作也可委托当地有资质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进行。
6 结语
本项目的环境保护规划是按照Z国现行法律法规和中国现行标准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园区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