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省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优化路径探究

2020-12-20

开封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旅设置院校

姜 欣

(河南城建学院 管理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2018年,我国文化与旅游部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文旅融合开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2019年,文化与旅游部(以下简称“文旅部”)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提出了七项任务。提升旅游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是完成这七项任务的根本保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大都来自专业的高校教育。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对旅游行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方面的七项任务给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以河南省为例,探究在当前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提升路径和优化措施,以期对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省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及定位不清晰

目前,河南省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定位还不够明确。文旅融合背景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管理型还是服务型,是技术型还是技能型,这一点并没有明确。总体来看,河南省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没有做到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接轨。

(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比例失衡

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学科属于技术应用型学科,强调“做中学,践中悟”。传统的室内教学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效果不够明显。实践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据调查,当前河南省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较少,且上课频率较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设置失衡[1]。实习实训是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来看,这类课程的设置也较少。在这种氛围下,一些专业教师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对行业动态缺乏洞察力,认识缺乏前瞻性,能力培养成效不显著。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使之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也能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其职业忠诚度。

(三)课程建设与行业需求联系不紧密,且缺乏特色和时代性

虽然旅游管理已经升格为一级学科,但学术界对其本科专业核心和特色课程设置的意见还未形成共识。特别是在文旅融合之后,对课程设置的争论更多。旅游管理专业是依托于多个学科发展起来的,故其课程设置需要多元化。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要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如果在此问题上认识较为模糊,那么该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限制。专业课程建设与行业需求脱节,就等同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不会走得太远。目前,河南省大部分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都分为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包含旅游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营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虽然涉及范围广,但每门知识的讲解深度较浅,不利于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另外,河南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缺乏特色。例如,很难找到设置旅游危机管理课程的学校,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很少。旅游行业对市场的变化是比较敏感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产生输入性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政局动荡、经济危机(如亚洲金融风暴)爆发、自然灾害(如中国汶川地震、日本海啸)肆虐,还是重大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发生,都会给旅游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并拥有危机处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是专业人士必备的素质。如果旅游景区、旅行社和酒店的管理者没有树立危机意识,没有掌握危机管理知识,没有建立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那么当危机来临时,旅游企业就有可能迅速陷入困境,业绩也会随之出现断崖式下降。因此,旅游危机管理应该成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危机管理的专业性很强,河南省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旅游危机管理教育体系。

(四)教学模式及手段单一

目前,河南部分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始实行“课堂教学+课程实习”的教学模式,即:室内教学任务完成之后,由授课教师组织开展不多于两周的课程实习,形式以参观考察为主。由于实习时间较短,故实训效果并不显著。另外,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大多数教师仍然沿用填鸭式这种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记,缺乏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不断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层出不穷,线上教学方兴未艾,爱课程、学习通、慕课等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旅游管理专业,这些教学手段和教学平台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省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路径的优化

(一)明确培养目标,明晰办学定位

文旅融合背景下,市场对品质旅游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具有管理、运营和策划能力的高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目前行业所急需的。河南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准确把握市场的人才需求类型,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强调能力和素质,推动单项能力培养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培养运营管理岗位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服务地方旅游业发展。

(二)课程设置综合化

文旅融合要求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突出实践性,按照学科架构,构建多元化、综合性课程体系,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中应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等课程类别。应综合考虑,合理分配这些课程的学时,让学生既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又具备专业的实践技能,培养其学术研究和实践操作两方面的能力[2]。同时,还应依托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出以人文内容为主的文化旅游特色课程,以凸显专业价值,增加课程的文化内涵,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另外,应进行旅游危机管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设计,通过案例教学,传授旅游危机管理的知识和处理技巧,介绍相关政策和法规、对策及补救措施,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抗压抗挫折能力,提高其心理素质。

(三)深化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搭建学生实践平台和学术交流平台

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院应与企业合作办学,构建学校和企业“双主体”模式,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深化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上,应注重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可依托合作企业,设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联合培养,加强职业引导,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树立学生积极的从业态度和长远发展的观点,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可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建立交流平台,提高师资队伍尤其是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应积极承办技能大赛等各项赛事活动,为学生切磋业务技能提供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差异化和特色化办学的要求,加强校校合作,一方面促进学术交流,另一方面在学校与学校之间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

(四)促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并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可尝试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传统的“教师讲”往“学生讲”方向转换,即学生在课前观看授课教师的讲解视频,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合作探究。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只是答疑解惑;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成为课堂话语的组织者;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提升,充分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其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可以借助VR、AR等现代技术[3],在课堂上打造虚拟仿真工作场景,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加现场体验,锻炼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总之,硬核的科技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为文化旅游赋能。

三、结语

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增强使命感,立足于旅游行业发展实际,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专业知识丰富、人文素养较高、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和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文旅设置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