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工理论指导下文化传输式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探究
2020-12-20张庆
张 庆
(开封大学 财政经济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理论是关于人类认知中信息加工过程的理论。人类认知中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及信息输出等环节。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规律和特点。把信息加工过程与高职英语教学中强调母语文化及目的语文化导入、文化融合及文化创新的文化传输过程对应起来,用“信息加工”理论指导英语听力教学环节中文化传输各个步骤的实践,可以取得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信息加工理论指导下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理论
作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核心,信息加工理论提出,应把人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看作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被视为一个信息加工系统,能够依次进行信息接收、信息储存、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信息加工理论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基础之上,它把复杂的学习认知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所面临的刺激通过一系列内部构造被转化、加工的过程。”[1]信息加工理论把记忆放到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把记忆看成一个可以储存不同类型事物的存储器,学习者在里面可以对新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外界新输入的信息会激活并提取已储存在头脑中的有关背景知识,两者之间的交流碰撞会产生联想,联想的成果会具象化和抽象化。这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加工理论把记忆的步骤和核心很好地展示了出来,描述了记忆的过程,阐释了记忆的本质。
(二)英语听力训练中的信息加工模式
解读听力内容需要进行信息加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是两种常规的信息加工模式。多个实验表明,要想精准有效地解读听力内容,就须综合应用这两种模式,单纯依靠一种模式并不能真正达到目的。意即:在听取并掌握语音语义之后,利用记忆中储存的相关概念和知识,进行背景知识拓展或处理并重组信息。也就是说,听力理解是基于听者积极主动地使用双向信息加工模式来完成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头脑中原有相关背景知识储备的激活及提取,然后进行深层次解读,完善具体语义。听者在完成一个个听力任务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听力水平。
(三)英语听力训练中的信息加工策略
Anderson(1985)从认知理论的角度,把听力理解划分为彼此相连、循环运转的三个阶段:感知处理、切分和运用[2]。在感知处理阶段,听者聚焦于听力材料,利用短时记忆,暂存听到的语音;在切分阶段,听者提取短时记忆中的语音,按照从句、短语、单词等语言单位的概念,将其一一切分,并以心理表征的形式,在大脑中组建语义,然后利用长期记忆,将其内化;在运用阶段,听者依靠相关背景知识储备和句法知识,将心理表征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连接起来,努力解读听力材料。
1.听力感知阶段
听者在听力训练的初始阶段,接收听觉上的语音刺激,该刺激驱使运动感觉器官和相关神经系统工作,记录部分信息。短时记忆快速留存该部分信息,剩余信息则很快流失。短时记忆是语言加工处理的主要依仗。
(1)依赖短时记忆对语言进行加工处理
听力感知阶段,最为重要的是专注,因为解读听力内容的先决条件是在该阶段有足够的信息被感知记录,它强调短时间内记忆掌握的信息量。陈吉棠(1993)认为,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90%以上的专注力都集中于记忆、判断、分析和理解音响信号。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人类大脑短时记忆容量极其有限,只有寥寥7个组块,如果我们用过多的专注力去记忆和推断信号,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解析全部信息,从而会影响对听力内容的解读。所以,在听力感知阶段,进行语音解码尤其是定位和辨别单词、词组更为重要。为缩短解码语音的时间,一定要熟练掌握接收的语音信息。
(2)根据连读、同化、弱化、失去爆破等语言现象以及语调和重音来切分
英语与汉语不同,英语的语调节奏规律依靠重读、轻读音节的组合加重复来体现,更富律动。播音员运用语调并非随心所欲,一般来说,都会通过第一个重读音节的音高及之前停顿时间的变化来显示语调节奏,同时,按照意群,把文本切分为若干块,这样更有利于听众读取;另外,重读句中某些单词,以凸显丰富的感情色彩,赋予文本真实的生命。总之,熟练掌握语音、语调、重读,节奏、停顿等方面的规则和技巧,可以缩短语音解码时间,为接下来分析和解读语篇奠定基石。
2.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联结阶段
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联结指的是,把短时记忆中接收并内化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及背景知识储备联系起来,用已有的知识结构解码,归纳、重组新接收的信息,挑选其中的部分信息,将其纳入长时记忆,继续升级原有的知识结构,以备将来提取运用。
人的大脑的认知构造对其听力解读能力有巨大影响,即听力解读能力的大小,大部分取决于其图式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与否。
能否解读听力文本,关键在于能否激活大脑中的背景知识储备。大脑并非杂乱无章地存贮语义、句法及背景文化知识、理论见解等相关信息。当头脑中的图式被听力文本引发的线索激活时,文本中的信息会把图式中的变量具体化,新的知识和信息会因我们主动使用图式而同化,进而成功解读听力文本,或通过旧图式的改变来接纳新的知识。
3.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自动化阶段
听力解读的最高阶段是自动化阶段。一般来说,听力理解需经过思索、反馈等步骤才能完成。听力理解的自动化是指,通过学习,把听力理解从人为把控的过程转化为依靠潜意识、无需激发的自动的过程。其实,自动化一直存在于听力解读过程中:单词辨别是自动的,解析、加工复杂的句子是人主动把控的。熟能生巧。在不断学习的作用下,受控的过程可以变成自动的。
如果大脑无法自动加工语音、词义这些“浅层次”的语言要素,在这上面浪费过多专注力的话,那么在处理语篇等“高层次”语言要素的问题时,就没有多少专注力和时间可用了,就无法保持篇章局部和通篇的连贯。所以,在听力解读中,只有反复练习,做到融会贯通,才能保证下一阶段的学习顺利进行。
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文化传输机制
中国和英美国家的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天差地别,在语言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个人信仰、行为准则乃至人生追求等各个方面都是如此。例如,中西方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有差异;英美人在送礼、宴请的方式方法上与中国人不同;中国人与英美人的表情习惯及肢体语言不一样,甚至在谈话时个体之间保持的习惯性距离都有差异。无疑,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有很大影响。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比两种文化,讲解二者之间的差异来导入文化解码。在选择英语听力文本时,必须考虑文化因素,判断文本中的文化元素是否丰富。应选择那些有一定文化深度、广度的教材,以向学生展示英美文化的方方面面。讲解听力文本时,要对相关背景知识进行介绍。要有序、有目的地引入文化元素,按照学生的语言基础、接受和理解能力,选择相应的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文化传输,让学生及时产生跨文化意识,充分了解英美文化习俗和文化背景。
(一)内涵词汇的输入
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约翰说过:“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的差异都会反映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的事物、习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英语词汇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它特定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艺术和风俗民情等方面的特定信息都反映在其词汇中。每个国家的历史典故、格言、谚语等语言文化形态都是扎根在自己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这一块沃土之上的。《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以及英语文学宝库就是英语中许多典故的真正源头,这些典故中所涉及的人和事件都能从那里找到出处。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经过历史的演变,已经转化为日常口语。许多文学作品或戏剧中的人物,其名字成为那些具有类似特征的人的代名词。有些英语典故来自相关体育运动项目。教师应通过听力教学中的文化传输,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并逐步提高这些知识的层次和维度。
(二)听力文本背景知识的输入
英语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听力文本都有一个主题,该主题反映的是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潮。一般来说,教材中所选每篇听力材料的内容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适时引入这些背景知识,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的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信息加工理论指导下文化传输式英语听力教学的开展
(一)提高学生的语音听辨能力
英语听力的提高是以语音听辨能力的提高为基石的,语音听辨能力是英语听力的出发点,也是下一步信息处理的连接点,是进入信息处理环节的先决条件。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以语素、词语的发音为切入点,兼顾语调。要让学生掌握母语中不存在的那些音素,培养学生的语音辨析能力,进而提高其英语听力解读水平。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Krashen的i+1输入理论,听力文本应难度适中。如文本学习起来太容易,信息经过感觉存储器时,学生只需花费很短的时间来进行记忆处理,就无法充分调动人的大脑。如文本过难,就会减弱人的学习信心、积极性及兴趣,引发急躁情绪,有些人甚至会直接打消学习念头。难易程度适中的文本,对听者既能形成挑战,又可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最终被成功解读,能给人以自信和成就感。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加大背景知识信息量,适当增加文本难度,采用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围绕重点,加强精听或听说练习,并注重细节,让听力学习得到更多学生的喜爱。
(三)培养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
从生理学上讲,人的大脑中的短时记忆仅能容纳7个信息单位,超出范围的信息都会快速流失。记忆容量越大,越有利于听力解读。李玉升、吕鹏飞和姜双明(2007)针对提高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提出以下几种方法:第一,采用组块策略,扩大短时记忆;第二,在教学中渗透中西方文化,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其记忆速度;第三,利用笔记策略,抓住关键信息;第四,掌握句法规则,加快信息转换;第五,改善长时记忆,积累丰富图式。
四、结语
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根据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理论,对学生进行母语及目的语文化传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缺点,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文化传输式英语听力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文化价值观,提升其综合素质,使得英语教学的宏观目标得以实现。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