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方略

2020-12-20王建明

终身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水平办学特色

□ 王建明

新时代我国高等继续教育正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转变,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是新时代高等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崭新课题。在开放大学试点推进的十年里,作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等学校,开放大学探索了高等教育普惠民生的服务模式、办学形态和技术路径,形成了新型大学的基本架构、制度体系和人才培养规程。适应新时代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开放大学未来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的理论精髓,以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为目标,推动内部发展要素和外部发展条件的优化,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价值追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当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当代中国前进的根本方向、当代中国进步的根本动力等时代命题做出了重要判断,为新时代各个领域改革发展的实践提供行动指南。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明确价值追求。

1.把握当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引领我们确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宗旨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为我们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新目标、新任务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此,全党全社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开放大学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使命,“面向社会成员终身的、可持续的发展需要,面向社会成员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完善自我等多样化的学习需求”[1],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是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的价值旨归。

2.指明当代中国前进的根本方向,引领我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前进的根本方向,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必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时代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始终坚持: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国进步。

毋庸置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高水平开放大学的本质属性。新时代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突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作为衡量高水平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实现的基本准绳。

3.提出当代中国进步的根本动力,引领我们确立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水平开放大学发展的基本方略。

开放大学建设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是推进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必须坚持实施改革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好思维能力与活力释放问题;坚持实施开放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好体制机制与路径选择问题;坚持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好顶层设计与基层自主创新问题;坚持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好内涵提升和优势集聚问题,不断向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目标迈进。

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是一个崭新的事业,没有先进经验可参考,亦没有成熟模式可遵循, 唯有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的理论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才能在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取得新胜利。2018年底,江苏开放大学党委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会议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校发展实际相结合,回顾了江苏开放大学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经验,分析了学校面临的形势和主要矛盾,擘画了“一个目标、三步跨越、四大战略、十二项工程”①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的宏伟蓝图。党代会报告精神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指导我们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的实践。

二、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逻辑确立建设路径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质态的整体性表征,其发展逻辑是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系统都注重质量从而带来整体高质量的逻辑。在教育领域,“我国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已经进入了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促进公平的新阶段”[3],高质量发展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后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要求。不同类型的高校要从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具体需求出发,以质量和特色为目标,争创不同类型的一流。开放大学建设必须遵循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使命,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1.坚持高水平开放大学的发展目标

高等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一定时期学校基于社会需求,对学校自身历史积淀与办学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后确立的,是高等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的统一。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伴随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进程,高等教育对“能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和“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两个基本问题的回应也在始终发生着变化。当国家将开放大学建设作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之一,提出开放大学要“努力办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等学校,基本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支撑,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重要保障”[4],已经将开放大学建设与我国建设“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的进程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开放大学的建设必然是一个以高水平开放大学为发展目标,不断追求新高、卓越、品位的动态性过程。

历经创办广播电视大学、更名开放大学、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开放大学一路走来,是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历史进程相对应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作为高等学校根本任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未发生过变化。开放大学建设要始终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问题,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地满足社会成员提升知识技能等终身发展的需求,在物质条件、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制度文化等方面提升内涵、增强实力、形成优势,在同类型高等学校群体中走在前列。

2.建立彰显大学主体地位的治理体系

“高水平”是发展目标,是声誉体现,更是开放大学作为新型高等学校主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追求。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使高等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职能在大学内部不断产生新的组合、形成新的联系,多样化或者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学科发展的交叉与融合、知识与文化的发展与碰撞等形成主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发展阶段,来自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变革也正在快速和自然而然地产生,高等学校的类型更为多样,不同类型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办学资源不断向优势高校集中等。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开放大学拥有了独立的学位授予权,成为独立的办学主体,但由变革所带来的竞争和压力也要独立承担。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历程来看,“无论是柏林大学的崛起,还是MIT的腾飞和斯坦福的后来居上,都源于他们对现代大学新的使命和新的功能的敏锐把握和深刻理解,在于它们面对新趋势、新需求、新机遇和新挑战,做出了及时的、恰当的回应”。[5]在克拉克·克尔看来,当下大学发展的“主要考验仍然是它如何明智和迅速地调整自己以适应重要的新可能性”[6]。那么,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首先需要明晰的就是如何迅速和有效地适应变革、直面竞争、承受压力。这个调整与适应的过程,是开放大学实现内外部系统协调与平衡的过程,开放大学不可能满足所有要求,实现所有功能,而应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做出适切性的战略选择。

具体而言,开放大学要具备时代意识,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需要统筹推进建设进程;开放大学要形成主体意识,基于办学主体的确立逐渐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开放大学要确立责任意识,以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回应政府职能转变所带来的政校边界调整;最后,开放大学要营造使命意识,加强内部治理,为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这一使命增进能力,形成内聚力。

3.深化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持续改革

改革是时代精神,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也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教育改革必须从问题出发,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7]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而言,曾经的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是改革的产物,是在用改革的方法尝试解决高等教育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在此背景下,国家通过举办开放大学,将其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有机构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习需要,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保障;作为一种社会福利,为学习者提供优质、低成本、有竞争力的教育服务;作为一种全新模式,加快融合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新时代,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度、新特点和新需求,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问题、新短板和新不足,开放大学坚持自我革新,以“高水平开放大学”为办学目标,将改革不断深入。但无论如何改,作为高等学校的新类型,开放大学的改革始终要基于其作为一所“大学”的本质特征,因为“大学”这两个词所蕴含的不仅是一个实体,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大学与一般的学术机构相比较来看,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有一套专门的培育人的机制,这一机制中不仅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是一体的,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知识生产与人的培育合二为一。”[8]因此,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要以学术共同体的建设逻辑,整合知识生产规律、教师发展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学术繁荣规律,推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4.坚守崇尚创新创业精神的文化自觉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成就越显著,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高等教育系统建设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就越高。对于开放大学建设而言,只有开放大学系统内的自我认同和自我革新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它只有在建设过程中显示出区别于其他类型机构的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法替代的作用,才能实现从“存在”到“有价值”,从“持续建设”到“持续发展”,从“有大学的样子”到“有大学的内涵”。因此,开放大学不能按照现有高等教育类型和机构的样子来办“高水平开放大学”,而是要将创新创业精神视为一种文化自觉,因为“结构和制度的改变可以仰赖外部的强制性力量,而文化的变迁则需要组织内部生态环境的根本变化以及大学自身的‘遗传’或‘基因’的改变”[9]。开放大学自身的“遗传”或“基因”中有着对传统的“教学型”“研究型”“应用型”等大学类型或特点的基本遵循,加之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存在着对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只有以“创新创业”思维为框架,重塑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新范式,才能紧密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特征,顺应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具体而言,开放大学要主动打破“围墙”,注重学术的应用取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学术创造,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造性人才培养,强化知识运营以推动实用学术成果的应用转化, 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努力“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鼓励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10]。与此同时,开放大学要保持开创性的理念、品格和精神品质,科学分析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建设要求,为我国新型大学建设提供经验指引。

三、以高等教育治理的实践智慧生成治校方略

高水平开放大学的办学目标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起点做出的创新诠释,但在具体实践中,只有将目标落实到学校的顶层设计和具体举措,才能稳固改革发展的大局和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述,“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强调与崇尚实干的实践智慧,体现的是知行合一的品格和能力,因此,要办好开放大学,必须高举“开放、本科”的大旗,“固大学之本,兴开放之利”,一要考虑社会的需求,二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三要彰显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向上突破”的关键时刻,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上层次。

1.为党育人,服务地方

实践的落实与推进需要方法论的指导,其中,“由谁来抓落实”极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在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过程中,校党委要始终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着力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内嵌到办学治校的治理体系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开放大学建设同样要“一以贯之”。“高水平开放大学”是开放大学办学的目标,但并不是开放大学建设的终点。开放大学建设的根本是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定力不动摇,不断增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于地方开放大学而言,“因地而设的发展定向、受地支持的资源导向、为地服务的价值取向”要求学校紧紧围绕“四个服务”,根植地方,与所在区域高度耦合,互助共赢,为所在区域人民服务,为当地政府决策服务,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以文化人,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立德树人是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的根本。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基于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其采用远程教育的形式决定了人才培养总体呈现出鲜明的互联网思维特点,即师生交流尊重“平等性”,学习行为体现“个性化”,教学方式强调“交互式”,教学管理趋于“扁平化”。作为学术共同体的高水平开放大学要实现服务终身学习的办学宗旨,必须充分尊重这些固有的特点。但“教育是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和有组织的获得信息、理解、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等的学习,学习是由环境决定的多方面的现实存在”[11],因此,高水平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性、交互性、参与性和合作性特点,不断加强在线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塑造开放大学特有的线上教育文化,用文化的理念、文化的内容和文化的方法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从具体举措来看,“‘化’人之‘文’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保证‘文’的方向;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来滋养‘文’的生命;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命脉,来传承‘文’的基因;必须以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为借鉴,来丰富‘文’的涵养”[12]。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13],塑造价值、提升能力、传承知识、健全人格、激发梦想,构建起“去中心化”的育人体系,营造出全新的“无边界”育人生态,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3.开放合作,向上突破

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趋势使然,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我国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当下正处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向上突破”的关键时刻,如果建设得法,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办大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所涉领域众多,必须从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出发,围绕建设目标,开放合作,整体推进,实现各项领域、各环节改革措施的协同配合与良性互动。同时,由于建设任务繁重,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整体的推进效果,因而还要“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14]具体而言,要紧密围绕“高水平”这个关键词,在整体提升开放大学办学水平的基础上,在大学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要方面坚定不移地向上突破。其中,教师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依托,要牢固树立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使开放大学的办学能力上水平;学科专业是大学的细胞,教师的根在学科,学生的根在专业,要通过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使开放大学的培养体系上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通过产学融合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办学声誉上质量。依据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方式方法,在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逐步实现学校的综合实力上台阶。

4.创新模式,发挥优势

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学校办学的整体优势最终还要体现为办学特色,办学特色可以具象化为大学发展的导向力、精神力、发展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最终成为竞争力。因此,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要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追求特色并逐渐形成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开放大学优势。然而,“在长期的大学改革与发展实践中,我们往往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大学办学特色作为在竞争中寻求生存空间的手段和工具”,事实上,特色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基于历史积淀与现实实践形成并不断强化的,大学的历史与传统是办学特色生成的土壤,而对于传统长期的坚持与追寻才是办学特色的确立。“人无我有”是特点,“人有我强”才是特色。对于开放大学而言,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不但改变了教育教学方式,而且以更全方位、全角度的方式深度介入了社会转型、产业升级,以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是开放大学办学历史和传统中形成的特点。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要形成特色,就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在科技已经深度融入时代变革的当下,依然要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特点,努力构建智能化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基于新兴技术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技术交叉与融合应用的教育生态,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成为高水平开放大学的办学优势,最终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新型大学。

5.理顺体制,激发活力

“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努力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做贡献”是开放大学的根本宗旨。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学术共同体,要推动学术繁荣,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在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背景下,我们要坚定考核导向、问题导向和一线导向,激发体制活力,实现事业发展的新跨越。

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要理想信念坚定、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要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教学,以高水平的教学促进科研。要狠抓落实“以国家基金为标志的基础研究、以横向课题为标志的应用研究、以教改课题为标志的教学学术研究”,在“三高一费”上寻求新突破。要因人而异、一人一策、分类管理。管理是盯出来的,潜力是逼出来的。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由“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要因材施教、一生一策、发展个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校管决策,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重在“策”字上下工夫。要走好群众路线,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善于把领导班子的集体意志转变为群众自觉的行动。

部门管协调,要做好“两服务一帮扶”这篇大文章。服务学术、服务师生、帮扶学院开展工作。要“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强化服务”,帮扶要帮到点子上,帮忙而不是添乱。要唱好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歌,让信息技术发挥优势,群众少跑路。

学院管办学,要在“三结合”上下功夫,学院工作“与服务地方相结合,与服务市县开放大学相结合、与服务校友企业相结合”,要把好“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四重关口,把招生看作“生命线”,全员发动、人人出力。市县开放大学、高职职教集团、企业行业作为招生的“三条腿”,一定要做大做优做强。三足鼎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是永远的进行时。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亦是永远的进行时。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是开放大学永恒的发展主题,是一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诉求,遵循高质量发展逻辑,不断追求新高、向上突破、治理现代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没有止境。从结果的层面看,开放大学的水平、质量、声誉是否“高”具体表现为丰富的物质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卓越的学科水平、健全的现代大学制度、先进的大学文化、高远的办学理念等要素完备的程度,为此我们要加速转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紧紧抓住发展的“窗口期”,“回归本分、回归常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尽快转到以本科为本上来,走上以习近平新思想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高质量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为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而奋斗,努力实现“一个目标、三步跨越、四大战略、十二项工程”的宏伟蓝图。

注 释:

① 一个目标指,江苏开放大学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加强能力建设,奋力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和合作提质量跃台阶上水平,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施展我们的抱负,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实现我们的梦想,建成一所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新型大学。三步跨越指,未来五年:完成校区功能布局调整和新校区建设,初步建成理念先进、定位科学、模式成熟、治理有方、社会认可的“开放式、应用型、社会化”,具有江苏品味、在亚洲有一定影响的较高水平开放大学。2030 年左右(建校 50 年):力争顺利通过硕士学位授权评审,服务江苏全民终身学习的综合能力显著增强,在国内同类高校同类教育中的“江苏模式”基本成熟,示范作用凸显,在亚洲有广泛影响的高水平开放大学。2050 年左右(建校 70 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1—2个学科跻身全国一流学科行列,在国内示范作用更加显著,在亚洲影响更加突出,国际知名的开放大学。四大战略指,改革发展战略、开放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战略、特色发展战略。十二项工程指,人才强校工程、学科引领工程、科技兴校工程、质量立校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体系建设工程、社会服务工程、综合改革工程、作风建设工程、校区建设工程、文化名校工程、和谐校园建设工程。引自《打赢攻坚战 开启新征程 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型大学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猜你喜欢

高水平办学特色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