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大棚葡萄栽培技术规程

2020-12-20刘更森房经贵冷翔鹏樊连梅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年3期
关键词:立柱灌水苗木

刘更森,房经贵,冷翔鹏,樊连梅

(1.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青岛市现代农业质量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9;2.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高校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9)

黄河三角洲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7'~119°10',北纬37°20'~38°12',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全部及潍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烟台市部分地区,共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 km2,约占山东全省面积的1/6[1]。该区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能资源丰富,但年降水分配不均,且蒸发量大。因成陆时间短,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土壤盐分含量较高,不仅原生盐碱,而且极易次生盐渍化[2]。目前全区除有23万 hm2重盐碱地外,每年还有20~23 km2新淤地形成。在新淤地土壤中,因含盐量较轻,较适合农业利用,但土地非常脆弱,通常因土壤返盐而撂荒。土地盐渍化、盐碱地数量大、分布广是该地区主要生态特征之一。因此,在该区进行设施葡萄栽培,为盐碱地高效开发利用,以及农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对于改善盐碱地种植结构、综合利用土地和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具有特殊意义。本规程的制定将为当地设施葡萄标准化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1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规程涵盖大棚葡萄建园、大棚结构设计、定植技术、温湿度控制、土壤管理、肥料水分管理、整形修剪、果穗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适用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设施葡萄栽培。其他盐碱地地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园地选择

葡萄园应选择光照充足,通风、灌溉、排水条件良好,土层深厚,有机质1%以上,地下水位1 m以下的地块。要避开交通要道,距离公路至少在100 m以上。产地环境应符合NY 5087-2002《无公害食品鲜食葡萄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保证土壤、水分、空气无污染,灌溉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葡萄园应根据面积、自然条件和架式等进行规划,小区面积一般为1.33~3.33 hm2[3]。葡萄园干路筑在小区之间,宽5~8 m;支路宽2~4 m,与葡萄行向平行。葡萄园灌排系统实行三沟配套,葡萄行与行之间的沟系叫“墒沟” 一般宽60~80 cm,深30~40 cm;相邻小区行头对接的地方开一沟深80~90 cm、宽100 cm左右的排水沟,即“腰沟”;葡萄园四周的沟叫“围沟”,一般深度达100 cm以上,宽150~200 cm。实行三沟配套,才能真正做到葡萄园水分涝能排,旱能灌。

3 大棚设计

塑料大棚为钢构拱棚,南北走向,长度为60 m,宽12 m,边高1.8 m。脊高2.8~3.0 m,拱架间距1.0 m,纵向设6道直径12 mm拉杆,其下设直径50 mm钢管作为立柱。立柱横向间距2 m,纵向间距5~6 m,用钢管在边柱最高处横向链接加固,拱杆和立柱入土深度为20~30 cm,用混凝土锚定。大棚覆盖的薄膜为三防(防雾、防水珠、防老化)高保(保温)聚乙烯薄膜,采用压膜线固定。大棚南北留门,东西两侧各有宽1 m的通风口。

4 苗木栽植

4.1 品种选择

应选择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品种。适合盐碱地设施栽培的葡萄品种主要有‘阳光玫瑰’‘藤稔’‘巨峰’‘春光’‘蜜光’‘维多利亚’‘美人指’‘玫瑰香’‘矢富罗莎’‘红地球’等。

4.2 苗木标准

苗木要求符合NY 469-2001的规定。所选葡萄苗木有自根苗和嫁接苗两种,要求必须纯正,无机械损伤,无检疫性病虫害。推荐选用‘110R’‘SO4’‘5BB’和‘1103P’耐盐碱砧木的嫁接苗,嫁接口高度10~15 cm,且愈合完全,根系发达,侧根分布均匀舒展。

4.3 土壤改良

苗木定植前挖定植沟,沟深为60~80 cm、宽为100~120 cm。挖沟时将表层土壤和底层土壤分开放置,回填时先放表土。定植沟底铺设10~20 cm厚的炉渣,防止返盐返碱,炉渣层之上铺入破碎的稻草、农作物秸秆等,一层草与一层土交替铺至40 cm厚时再加入有机肥,以充分腐熟的圈肥为主,每667 m2施有机肥约4000~5000 kg、过磷酸钙50~100 kg,同时添加30~40 kg氮磷钾复合肥,与回填土混合均匀之后一起填入定植沟中。土壤回填后,要及时浇大水洗盐排碱,并沉实土壤,灌水量为1050~1500 m3/hm2[4]。

4.4 栽植方式

4.4.1 葡萄架架设

采用双十字V形架,立柱长2.5 m,间隔4~6 m,入土50 cm。每个立柱上架设2根横梁,3层共6道铁线。两头边柱规格10 cm×10 cm ,中间柱8 cm×8 cm 。上横梁长80 cm,下横梁长60 cm,离地距离分别为115 cm和150 cm,生产上一般选用5 cm×5 cm木方作为横梁,在中段用电钻打孔,用U形螺丝固定在立柱上。在立柱距地80 cm处拉第一层铁丝,铁丝要绕过柱子呈回形,形成左右2道铁丝。再以同样方法,在上部两根横梁两侧各拉第2层铁丝,形成3层共6道铁丝,选用直径3.3~4.0 mm镀锌铁丝。因立柱地面上高度2.0 m,如水肥充足、苗情长势好时,可在其顶端再拉1层,形成4层8道铁丝[5]。

4.4.2 栽植密度

大棚内采用双十字V形整形,株行距为0.8 m×2 m,每667 m2栽植417株。

4.5 苗木定植

黄河三角洲地区以春季栽植为主,最佳时期在3月上中旬。栽植前对苗木进行适当修剪,根系留15~20 cm长,地上部分留2~4个芽,然后将苗木在清水中浸泡12~24 h。待水分沥干后,定植前再用2%阿维菌素乳油800倍,加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浸泡全株苗木15 min左右。采用挖坑栽植,坑深20 cm、宽30 cm。栽植时根系要摆布均匀,填土至一半时轻轻提苗,再填土与地面等平,最后灌透水,待水下渗后封土,然后覆盖地膜。苗木定植后在20~25 d内不灌水,在新梢长出5~10 cm时每隔2~3周追施1次尿素,株施25 g左右,施后灌水[6]。

4.6 幼树整形管理

幼树萌芽后,新梢长到20~30 cm时,按照“留强去弱”的原则,选一健壮的新梢做主干培养,以简易竹竿做立柱,将其引绑到立柱上。随着新梢的伸长生长,不断对副梢留一片叶摘心,摘除卷须,当长至距地面85 cm处时对主梢进行摘心,以上部新发的两条副梢做为主蔓培养,当两主蔓长到30 cm时按正反方向引绑到第一道铁线上。生长季每10~15 d,每株施尿素50 g、磷酸二氢钾30~50 g。病虫害防治与成年树相同。

5 扣棚管理

5.1 打破休眠

萌芽前1个月(立春前后),待植株完成2/3休眠时,使用破眠剂打破休眠。此时棚内最低温度需稳定在3 ℃以上,葡萄树先灌1次水,待地表面干后,用20%石灰氮液涂抹葡萄芽体,或用50%单氰胺(荣芽)20~25倍液,喷布树体。

5.2 三膜覆盖

覆盖3层塑料膜,在11月中下旬(立冬后)扣第1层棚膜(最外层),无霜冻时白天、夜间均打开风口,低于0 ℃时关闭通风口,以满足葡萄自然休眠对低温的需要;1月中下旬(小雪前后)扣第2层棚膜(棚内膜),满足增温需要;比第2层膜晚半个月(立春前)扣上第3层膜(苗上膜),满足保温需要。撤棚膜时间,一般苗木发芽后,温度超过25 ℃以上时,可根据温度情况先撤第3层苗上膜;夜间温度不低于7 ℃时(坐果后)撤膜第2层膜;葡萄成熟下架后撤膜撤第1层膜,便于施肥和修剪等[7]。

6 温湿度管理

6.1 温度调控

(1)休眠期。秋季落叶修剪后,于11月中下旬扣膜,此时白天需放下棉被避光,夜间卷起棉被并打开通风口,以降低棚室内温度,促进葡萄及早进入休眠状态。当白天棚内温度降到0~7.2 ℃范围时,夜间不再卷起棉被。此后经过30~40 d大多数葡萄品种可通过自然休眠,12月下旬即可揭棉被升温[8]。

(2)萌芽前。白天20~23 ℃,最高不超过25 ℃,夜间5~10 ℃,最低不低于0 ℃。

(3)萌芽期。采用缓慢升温,第1周揭帘1/2,第2周后才可以全部揭开。白天20~25 ℃,夜间10~15 ℃,最低不低于3 ℃。

(4)新梢生长期。白天控制在25 ℃以下,夜间温度控制在7~8 ℃。白天25 ℃以上时适当放顶风,降温换气。不能超过30 ℃,否则易造成徒长,出现叶片薄、节间长、花序退化现象。

(5)开花期。以15~25 ℃为宜,超过25 ℃时必须放顶风,降温换气;夜间温度控制在14 ℃以上,有利于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

(6)幼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夜间保持15~18 ℃。

(7)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 ℃,夜温保持18~20 ℃。

(8)果实着色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 ℃,夜间15 ℃左右,拉大昼夜温差,促进果实着色和糖分积累[7-8]。

6.2 湿度调控

主要措施有通风换气、覆盖地膜、滴水灌溉。

(1)催芽期。催芽期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以上,土壤相对湿度要求在70%~80%。

(2)新梢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左右,土壤相对湿度要求在70%~80%。

(3)开花期。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50%左右,土壤相对湿度要求在65%~70%。

(4)浆果发育期。此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70%,土壤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

(5)着色成熟期。在浆果成熟期适当控制水分供应,可促进浆果成熟和品质的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50%~60%,土壤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9]。

7 土壤管理

7.1 土壤翻耕

早春进行地面翻耕,行内翻耕深度15~20 cm,整平地面,修好堤埂,埂高8~10 cm。

7.2 中耕除草

生长季节进行多次中耕除草,深度10 cm左右。特别是清耕果园,为松土保墒,每次灌水后待水分下渗后,都要进行中耕[10]。

7.3 地面覆盖

春季追肥灌水后,将杂草或秸干粉碎后,覆盖在树冠下和行间,厚度10~15 cm,上面压土少许,连续覆草2~3年。土壤浅翻,深度20~30 cm。

8 施肥

8.1 基肥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2010,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11]。根据产量、地力等因素,科学合理的施用,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活性。施肥时间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以沟施方式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在植株的一侧距树干约40~50 cm,开宽20~30 cm、深40~50 cm的施肥沟。一般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000 kg,同时加施一些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40~50 kg,磷酸二氢钾30~40 kg。

8.2 追肥

追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在生长前期,可浅施速效性氮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铵等;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磷肥要适当深施。具体方法是,在距葡萄植株30~50 cm处挖沟施入,沟宽20~30 cm,深15~20 cm,施肥后立即灌水[12]。

(1)催芽肥。葡萄萌芽前10~15 d,每667 m2施入尿素15 kg。

(2)花前肥。开花前7~10 d,并在距植株40 cm处追施尿素,每667 m2施入尿素30 kg。

(3)花后肥。果实横径达到0.5 cm时,每667 m2追施磷酸二铵50 kg。

(4)果实膨大肥。果实横径达到1 cm时,结合灌水,每667 m2追施硫酸钾20~30 kg。

(5)叶面追肥。生长季可追施叶面肥,常用的肥料种类为尿素、硼砂、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等。一般在上午10:00时以前或下午5:00时以后进行,浓度通常为0.1%~0.3%,连续使用时间间隔为10~15 d。在开花前7 d和开花期,结合防病进行叶面喷肥,选择0.2%~0.3%硼砂、0.1%~0.2%硫酸锌混合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叶片和花序。有利于提高葡萄坐果率,并防止大小粒产生;果实膨大和着色期,结合病害防治,喷药时加0.3%KH2PO4、0.2%硫酸亚铁或0.1%~0.3%的尿素,维持叶片的光合效能[13],提高果实品质。

9 水分管理

9.1 灌水时期[9]

(1)萌芽期。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萌芽期及时灌水可促进发芽整齐、新梢生长和花序进一步分化。

(2)新梢生长期。此期为葡萄的需水临界期,对水分供应十分敏感,灌水过少新梢生长缓慢,而过多新梢易徒长。土壤湿度宜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

(3)开花期。花期不宜浇水,但为了促进开花整齐,需要在花前1周浇一次水。

(4)幼果膨大期。此期与新梢生长几乎同步进行。如水分不足,产量会显著下降。土壤湿度宜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

(5)果实迅速膨大期。此期也是花芽大量分化期,及时灌水对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有重要意义。土壤湿度宜保持在70%~80%。

(6)浆果转色至成熟期。为促进浆果着色,提高果实品质,此期应严格控水,一般于采前15~20 d停止灌水,土壤湿度宜保持在55%~65%。

(7)更新修剪期。为保证葡萄安全越冬,此期必须灌足水分,土壤湿度宜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85%。

9.2 灌水方法与灌水量

灌水方法有沟灌、畦灌与滴灌等。每667 m2灌水量40~50 m3,但越冬水量要达到60~80 m3。

10 整形修剪

葡萄双主枝V形整枝,在苗木芽眼萌动后,选留一个健壮的蔓作为新梢,其余的全部抹掉,新梢长20 cm左右,以简易竹竿做立柱,开始打活结引绑到立柱上,随着新梢的伸长,不断对副梢留一片叶摘心,摘除卷须。当新梢长至距地面85 cm处时摘心,以上部新发的副梢两条做主蔓培养,把主蔓引绑到第一道铁线上,作为第二年结果母枝。

10.1 冬季修剪

修剪时间在落叶后至上冻前进行,一般在每年11月底至翌年2月前。双主枝V形葡萄结果母枝采用短梢修剪(2~4芽)为主,不留预备枝。

10.2 夏季修剪

(1)抹芽定梢。当芽长到1~2 cm时进行抹芽。主要抹除主干与主蔓上的潜伏芽和着生方向、部位不当的芽,双生芽、三生芽中的副芽,还有过弱、过密的芽等。一般分2次进行:第1次在萌芽初期,10 d后进行第2次[14]。当新梢长到10~20 cm,能辨认出有无花序时定枝。根据“留花不留空,留壮不留弱”的原则,抹除无花序的梢、过密的梢和生长缓慢的梢[13]。

(2)绑蔓。当新梢长到30~40 cm时均匀绑缚于架面,相邻新梢间距保持18~20 cm。

(3)摘心与副梢处理。营养枝主梢长度达到60 cm时,留6~8片叶摘心;顶端1~2个副梢留3~4片叶摘心,其余副梢留1~2片叶反复摘心。花前3~5 d,结果枝花序以上留5~6片叶摘心;顶端1~2个副梢留3~4片叶摘心,其余副梢留1~2片叶反复摘心,保证花序上部至少留16片叶,以控制生长,充实花果,花序以下副梢全部从基部除去[7]。

11 果穗管理

11.1 整穗疏粒

在开花前5~7 d或初花期,去副穗,掐去穗尖的1/5~1/4,每个花序保留10~12个支穗。疏穗一般在落花后15~20 d进行,根据结果枝生长势确定留穗量。生长势强的结果枝一般留2穗果,生长势中庸的结果枝留1穗果,生长势弱的结果枝不留果穗。经过疏穗使每株葡萄保留8~10穗果。在果粒呈黄豆粒大小时进行疏粒,疏去部分小、病、伤、畸形和过密的果粒。大粒品种,如‘藤稔’留45~50粒,穗质量750~1000 g;‘红地球’留60~80粒,穗质量800~1000 g;无核品种一般留100~120粒,穗质量为400~600 g;经过疏穗和疏粒后,每667 m2产量控制在2000~2500 kg[7]。

11.2 无核化处理

于盛花期用25 mg/L赤霉素浸蘸花序,花后10~15 d后再用25 mg/L赤霉素加10 mg/L氯吡脲浸蘸1次果穗,可获得无核化果实。

11.3 膨大处理

开花前3 d用50%赤霉素喷施花序,开花后10 d用50 mg/L赤霉素+100 mg/L吡效隆浸蘸果穗。采用膨大剂处理的葡萄要求树体生长旺盛,水肥充足。每10 d左右追肥1次,每667 m2施尿素50 kg、磷酸二铵20 kg、硫酸钾12.5 kg[7]。

11.4 套袋处理

(1)套袋时间。在花后20 d,待整穗疏粒结束后进行套袋处理,最晚在转色期之前完成。

(2)喷杀菌剂。为预防白腐病、霜霉病和灰霉病的发生,套袋前果穗喷布3000~5000倍20%苯醚甲环唑、1500~2000倍液50%烯酰吗啉和40%嘧霉胺1000倍液,待果面药液干燥后方可套袋。

(3)果袋选择。根据葡萄生长的微环境、品种的穗形和大小选择具有抗风雨能力强、透气性能好、透光度高、防水度高、防菌等特点的纸袋。如:巨峰系宜采用巨峰专用的纯白色纸袋;红色品种可用透光度大的带孔玻璃纸袋或塑料袋等[15]。

(4)套袋。在上午10:00时以前和下午4:00时以后,或阴天的全天都可套袋。

(5)除袋。一般可以不去袋,带袋采收;也可以在采收前10 d左右去袋。一般红色品种可在采收前10 d去袋,以促进良好着色;如果袋内果穗着色很好,已接近最佳商品色调,则不必去袋,否则会使紫色加深,着色过度[15]。

12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2009。

(1)发芽前。用3~5°Bé石硫合剂喷洒树干和地面,消灭植株残留病菌和虫卵。

(2)生长前期。用40%氟硅唑6000~8000倍液,根据虫害发生情况混配48%毒死蜱1000倍液喷布树体。注意花前花后加强灰霉病防治。一般每667 m2用速克灵烟剂250 g,于傍晚闭棚熏蒸。

(3)生长后期。重点预防霜霉病、白腐病。预防霜霉病可选用50%烯酰吗啉1500倍液、60%百泰1200倍液或66.8%霉多克800倍液。防治白腐病的药剂可选用50%腐霉利1000倍液、25%阿西米达1500倍液。

(4)近成熟期。喷2次40%嘧霉胺1000倍液防治灰霉病[8]。

(5)采收后。交替使用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50%霜脲氰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预防霜霉病[17]。

13 采收、包装及贮运

应选择天气晴朗、气温较低的上午或傍晚采收。采后预冷、分级、装袋保鲜等应符合GB/T 16862-2008。采后室外停留不超过2 h,并加遮盖物,避免日晒升温。

13.1 采收前管理要求

在采前30 d应不再施氮肥,15~20 d不打药[18],10 d停止灌水。采前遇雨水,则应延迟采收。

13.2 采收时期

含糖量依品种而定,一般不低于18%,酸度在0.5%以下。果实颜色达到品种特有的色泽,果肉由坚硬变为硬脆,且富有弹性,具本品种特有的风味[9]。

13.3 采收与包装

在果园交通便利、遮阴、通风处搭建工作棚和检验分级工作台,保持工作台的环境整洁。采收实行流水线作业。剪穗、运输、修穗分级、装箱[18]。

13.4 快速预冷与贮藏

葡萄运至冷库后要打开袋口,在-1~2 ℃条件下进行预冷,使温度尽快下降。当温度下降到0 ℃时,将保鲜剂放入袋内,然后扎紧袋口,在-0.5±0.5 ℃条件下长期贮藏[18]。

猜你喜欢

立柱灌水苗木
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立柱挠度影响因素试验分析及其仿真
八旬老者 文化养生——记85岁北大老学长陈立柱
灌水取球
番茄灌水掌握技巧
冬季棚菜灌水四关键
苗木供求信息
张衡在他的地动仪中是如何成功地用立柱验震的
五台山掠影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