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农民社会主义情感培养的路径探析

2020-12-20崔东方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民情感思想

崔东方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

一、农民社会主义情感培养的历史回顾

“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1]农民的社会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意识,是建立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惠民政策基础之上的,农民成为实打实的受益人,从而产生了深厚而朴素的社会主义情感。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民社会主义情感的培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农民是支持和拥护党领导和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主力军。党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口号,满足了农民拥有土地、吃饱穿暖的诉求。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各解放区共一亿多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得以实现。土地革命的成功激发了广大农民极大的革命热情,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支前。共产主义理想和建立新中国的目标极大地提升了党的感召力,广大农民坚信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能翻身得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党正是因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才最终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建国初期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2]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激发了农民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大大提升了农民对社会主义的亲近感与认同感,适时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又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农民的社会主义情感。毛泽东同志指出:“努力在工人阶级中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且适当地有步骤地用社会主义教育农民及其他群众。”[3]1951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要求:“保证在一切生产工作和其他群众性工作中具有充分的宣传工作,并且使一切具体工作的宣传具有必要的思想性政治性。”[4]三年后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在农村中的宣传工作的指示》,强调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是党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学校。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要求开展全民社会主义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大辩论,农民在这一教育活动中充分感知并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社会主义情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农村推行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再次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民再次走在时代前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农民作为改革开放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再次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社会主义情感却出现了淡化的迹象。这是因为在一定时期内我们的城乡统筹发展不到位,农民利益受损,同时有效的“饮水思源”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位,导致一些惠民成果的宣传教育效果欠佳。

进入新时代,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确立,我国民生大大改善,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实惠,人们的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在十八大以来推出的一系列“三农”政策的基础上,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5],2018年5月党中央审议通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2050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这些重大举措为实施有效的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加强农民的社会主义情感培养。

二、农民社会主义情感培养的现实问题

从我国农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条件看,土地过于分散、生产资料不集中、“原子化”的农民及其被强化了的小农意识,很难适应集约化、现代化生产及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在生产生活中,农民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更无力应对各种风险,因此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受益者变成了弱势群体。面对各种经济冲突、市场风险,小农小户的农民无力自保,强烈的不安全感、挫败感逐渐积累,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的及时跟进,使得广大农民能够振作精神,积极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然而在这一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却被弱化,尤其是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农村部分地区出现了基层组织涣散、党不管党、党员干部腐败堕落的不良现象。如广东省纪委自2015年4月起在全省集中排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线索,截至8月底,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3550件[6]。“有的情节甚为恶劣:一是借宗族势力,拳头说话,暴力开道,肆意侵犯村民人身权利;二是滥用职权,在土地转让、承包等各项工作中卡拿索要……七是在换届选举中,弄虚作假,甚至贿选。”[7]“2013年上半年广州白云区立案查处81名领导干部,其中村社干部43名……村官腐败直接侵害农民利益。”[8]部分村官与农民离心离德,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社会主义感情。

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是农村的一个突出问题。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当时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必须强化并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9]。随着大批农民进城当农民工,他们在为城市的发展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面临难以融入城市的窘境,同时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离开也严重制约了“三农”的发展,造成农村“空心化”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诸多问题,让农民备感无助,幸福感直线下降,农民亟需思想开导、心理辅导却少人问津。不法分子则乘虚而入,利用小恩小惠、“心灵鸡汤”满足农民的关怀诉求,冲淡了他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宗教、迷信、诈骗活动猖獗。

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对农民开展有效的社会主义情感培养和社会主义意识教育,需要建立在农民的合理诉求得到满足、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到位的基础之上,需要党组织这个堡垒作靠山、作知心人,党员干部作路标,需要组织的关心、关爱与积极引导。

三、新时代农民社会主义情感培养的新路径

近年来,国家出台各种涉农政策、法规,为农民社会主义情感的培养及其社会主义信念的确立带来了良好契机。抓住这一契机,强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工作,用实实在在的惠农举措感召农民,将抽象的社会主义信念、意识化作具体可感、可触、可见的政策关怀,从而强化农民的社会主义情感,坚定农民的社会主义信念。

(一)用从严治党的成绩让农民体悟党“权为民所用”的品格

要善于从党从严治党、开展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惩治腐败等系列成果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党员“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先锋模范作用,重新树立“兴党为民”“亲民爱民”的形象,用一个个生动事例引导农民深切体会党大公无私、为民请命的高尚品格,重新激活“党群一家亲”“干群鱼水情”的美好情感。

1.以“两学一做”榜样感召农民。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就是农民奋斗的路标。要严格按照《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抓住“关键少数”,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己的邻居、伙伴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的高尚人格就是无声的语言,感召着农民亲近党,广大农民正是通过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的美好。

2.用“打苍蝇”为农民撑腰。村官贪腐现象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社会主义情感。十八大以来,党雷厉风行,“老虎”“苍蝇”一起打,大大小小的贪官纷纷落马。这些反面教材一方面产生了强烈的震慑效应,让贪腐分子懂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另一方面净化了社会空气,维护公平正义,为老百姓做主,大快人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乘势而上,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农民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信任感。

3.以组织问责为农民搭建靠山。党组织是老百姓的靠山,有问题找组织,农民有再大的难处都不怕。2016年通过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10]进一步强化从严治党,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对条例所列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等问责情形进行全面追责。在重塑党的形象、重铸基层组织中,要“权为民所用”,急农民之所急,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思想政治工作要及时跟进,让农民感受到党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增进其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二)用惠民政策的系列成果让农民体验党“利为民所谋”的情怀

要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各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善于运用这些政策带来的成果,让农民在实实在在地享受政策红利和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中,真实体验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博大情怀。

1.以土地流转强化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规模化和现代化是必经之路。2014年出台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要求五年内完成承包经营权确权,引导农村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11]。“地权稳定有利于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稳定的预期投资收益。”[12]农业现代化必须实行规模化运作,土地流转使得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扩大农民就业增收的范围,有助于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和绿色发展,防止土地抛荒。土地流转让农民触摸到了实实在在的承包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这一契机让农民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其主人翁地位的来源和保证。

2.用精准扶贫维护农民尊严。精准扶贫是指针对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精确帮扶。习近平同志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要在继续发挥中国制度优势的基础上,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因原因、因类型施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1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人穷志短。长期以来,贫困让贫困农民被边缘化,没有话语权,贫困农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如今精准扶贫让贫困农民终于直起腰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14]在政策的推行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让农民知道实惠从哪里来,到底是谁在帮扶自己,要让农民懂得这就是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强化农民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3.靠“新农合”让农民“病得起”。“辛辛苦苦三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是很多农民对农村医疗现状的悲叹,许多农民根本不愿意去检查也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更谈不上如何防病治病。他们基本上是小病扛、大病拖,即使有病也不愿意到医院治疗,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舍不得花钱、花不起钱,医疗健康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到2016年6月底之前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5],目前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的开展,也将让参保农民‘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真正使农民从此告别‘病不起’。”[16]“花小钱,保大病。新农合真的是好,没生大病体会不到,生了大病一下就体会到了。”[17]新农合制度的实施让农民敢于进医院治病了,农民“病得起”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结合农民的幸福体验,及时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农民把感恩之心跟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联结起来。

(三)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前景让农民体会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要积极宣传党的乡村振兴计划,让各种战略目标和举措深入人心,彰显党在满足农民对于发展的期待、提升农民的尊严和存在感中的历史作用,在农民心中确立和强化党呕心沥血为人民谋划美好未来的形象,让生活中触手可及、生动鲜活的案例现身说法,润物细无声地让农民深切体会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用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进一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18]。多年来,党中央就“三农”问题每年公开发布“一号文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将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为新时代“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宣讲十九大精神,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农民讲清楚党和国家促进农村发展的大政方针,讲清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目标、要求及惠民举措,从而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农民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

2.应用高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2019年,习近平同志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撑,大量先进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如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指导生产,利用电子商务加快农产品流通和消费等,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日益改善的现实生活中挖掘鲜活素材,向农民充分讲述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展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猜你喜欢

农民情感思想
耕牛和农民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饸饹面“贷”富农民
情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