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2020-12-20彭春雷
彭春雷,王 偲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长沙 410006)
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1]既然哲学是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那么哲学大众化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切实掌握群众,如何成为人民群众可以自觉用来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既是由哲学理论的抽象性到具体性的转化,也是由哲学为社会精英拥有到由人民群众掌握的过程。这里的“大众”,是指不区分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等界限,超越了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特征的处于现实生活中的广大人民群众。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涵特征
通常提到的“哲学化大众”和“大众化哲学”这两个概念,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应当包含的重要内容。前者体现人民群众掌握哲学原理的过程(化大众),后者体现哲学为人民群众用于实践的过程(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为解放广大劳苦大众服务的,充分展现了哲学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语言通俗化、内容简洁化、思想深刻化、表达故事化、形式多样化等多个方面。
(一)语言通俗化
既然哲学要实现大众化,主体是人民群众,那么语言表达的通俗化就应该成为大众化的前提条件。语言通俗化要求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学道理,通常指的是我们说话和写文章要通俗易懂,容易被人们理解、接受。北宋沈约有言:“文章当从易——易见事,易识字,易通读。”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要用简单通俗的话语来传播,要接地气。如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先生所著《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这两本著作可以说是把深刻的哲理融入生动故事的典范,书中用浅显生动的语句来代替相对深奥的哲学语言,深入浅出地反映现实生活,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这类“三易”文献还相当少,大众化、通俗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读物更是罕见。有些文章故弄玄虚、装腔作势、脱离实际、远离大众,不仅会严重阻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程,而且还容易造成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误读和误解。
(二)内容简洁化
内容简洁是相对于内容繁琐而言的,指通过对相对复杂的理论进行必要的精简梳理,使思想内容表述得更精准、朴实、管用,更容易被人们理解、掌握和接受。邓小平同志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马列著作有过精辟的论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2]大而厚的本子是少数专家学者用来搞学术研究用的,群众一时也看不懂。“用”重在强调对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有用;“精”要求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关键是内容精炼、点到实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要用一种简明直白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简洁、明快、科学、管用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简洁化的基本要求。
(三)思想深刻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实现大众化,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哲学理论的深刻,要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以理服人,以深刻的思想来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这是实现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大众化哲学不仅要求语言表达通俗易懂,更要求以深刻的思想充满对现实世界的全面关注和批判,并始终把彻底解放劳苦大众的神圣使命作为价值旨归。人民群众之所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人生哲学和实践哲学,主要在于其思想境界的高度和价值向度,说到底,也就是其思想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思想能否深刻的关键则取决于思想能否及时响应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因为对于任何具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其价值在于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诉求,并始终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3]“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这就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工作者必须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认真感受百姓生活的真情实感,积极响应人民群众的呼声与诉求。
(四)表达故事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于广大群众而言显得深奥难解,如同中国的成语。但是每个成语的背后都蕴含着生动的故事情节,成语释义都是通过以理论事、叙事说理,讲清楚源于现实生活的事和理,这样不仅把道理说明白了,而且更容易让受众理解、接受和掌握。因此,采用故事叙述的方式讲述哲学原理,会让人们感到亲切,感觉哲学就是讲述生活,而不会产生疏离感。表达故事化即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化情节,并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活故事来传递相对深奥的哲学原理,从而让哲学理论真正被大众理解和接受。艾思奇是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在其著作《大众哲学》一书中,选取的内容都是当时老百姓关心的国际国内大事或发生在身边的生活故事,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不断启发和引导人们探求救国真理,并力图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之路。“果树林里找桃树——哲学是什么?”[5]14“猫是为吃老鼠而生的——目的性、可能性与现实性”[5]285等,即作者通过将深刻的哲学理论融入到生动的故事情节,通过谈论大众所关心的生活故事,从哲学与生活相联系的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典范。
(五)形式多样化
事物的表现形式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容相同的事物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内容所要求的形式,是依其本身发展情况及周围条件来决定。”[5]250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宣传马克思主义,将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程。在满足人民诉求的前提下,应当注重选取多样化的宣传形式进行传播。比如采用符合老百姓日常习俗、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更能够收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效果。同时,在信息化时代,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理论宣传助力,尤其是需要重点加强新媒体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的路径和机制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实困境
(一)内容教条化
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目前所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是沿袭苏联模式的版本。这种教科书是适应特定时期的教学需要组织编写,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其缺陷及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教科书中将哲学内容机械的划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在此基础上将哲学的具体部分进行编排组合,这样的“权威”教材发放至院校就成为唯一能够合理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书籍。另一方面,这种沿用苏联模式的教科书,除教材内容选取存在不足和缺陷外,其机械的编排组合方式容易让读者将既有的文本内容奉为一成不变的经典权威,而其中一些涉及理论与实践的诸多重大问题还需要哲学界作进一步研究,教条化的做法在大众化过程中容易让人断章取义和以偏概全,久而久之,给人们形成了一种把书本理论当教条,一切从公式、定义出发,凡事总习惯于先诉诸于理论教条而不是诉诸于实践的思维定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解放广大劳苦大众的哲学理论,是让人民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于分析、研究、解决现实问题。对这一理论的教条化处理严重阻碍了其大众化进程,唯有打破对理论的僵化与教条化处理格局,还原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有发展前途,才能彰显其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才能真正让哲学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
(二)形式单一化
首先,版本形式单一。当前市场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类读物大多数是多年前的版本,顺应时代发展并不断更新的版本甚少。版本样式的过于单一会给读者一种陈旧而缺乏创新的感觉,不能更好地吸引广大读者。其次,传播方式单一。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灌输,以及宣传部门制作的各种宣传广告。前者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采取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传播,后者则是缺乏针对性而只顾追求规模的铺天盖地的盲目宣传。如教师一讲到唯物论、认识论与辩证法,就会沿用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方法,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输送给学生,既不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也不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和质量提升。有关意识形态的宣传仍然是采用比较传统的单一的广告宣传模式,既不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也不管老百姓是否喜闻乐见,只是一味完成任务式的搞形式宣传,效果可想而知。
(三)研究学院化
研究者们习惯于以一种抽象思辨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学术的独立性在研究中被过分强调。有的学者认为学术就是文字功夫,与政治无关,与社会无关,主张放逐现实而回归纯学术,习惯于在书斋里自说自话地进行纯粹抽象的思辨活动。另一方面,研究内容大多是对历史文献进行反复阐释,对现实关注不够。目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研究以学院研究为主,其研究过程偏重于以文本解释文本,以旧文献解释新文献,新文本引用旧文本等,而对于时事政治和百姓日常冷暖的关心关注少之又少。概言之,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研究者以固有的理论来解释理论,专注于学究式的个人研究,以文献来解释经典,又以经典再释文献,其研究对于治国兴邦的实际效用不大。
(四)认同危机化
马克思是一位真正的大众哲学家,他的哲学是为解放无产阶级劳苦大众服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是以大众哲学的形象登上了历史舞台。内容教条化、形式单一化、研究学院化,表面看来似乎只是学术尤其是哲学与政治的分离,实则深刻反映了哲学家对于社会发展应尽职责与应负使命的缺席缺位,由此引发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同危机,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昔日“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1],而如今,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较多人只知其名却不知其意,抑或不知其名亦不知其意,甚至认为其为无用之学,这种不良局面必须扭转过来。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思考如何有效破解困境,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对策,对于确保我国牢牢把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夯实国民教育,培植公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因此,公民的哲学信仰本质上与公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仰是一致的。不断夯实国民教育,对于培植公民的哲学信仰将起到巩固基础的作用。
第一,通过夯实基础教育筑牢国民的哲学信仰。加强基础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培植公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信仰至关重要。要选拔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教师充实基础教育队伍,以生动活泼的故事叙述方式讲学,以潜移默化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不断培植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信仰。
第二,重点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正确引导。受功利主义、怀疑主义及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价值观侵扰,部分院校对于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所放松,导致学生信仰迷失、“三观”不正等问题不断滋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好理想与信念的问题,正确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积极动员群众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程。要通过夯实国民教育,增进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同。通过持续的宣传动员让广大人民群众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神韵,让人们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内涵和文化魅力。
(二)采用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多样化的宣传渠道
一方面,要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充分发挥传统宣传手段的作用。报刊、杂志在选材策划方面应该创新形式,并不断丰富内容,应多研究读者的心理和需求,努力推出读者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通俗化的理论作品。另一方面,应当尽可能的充分发挥新媒介的优势。互联网、电脑、手机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快捷的信息渠道,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但互联网等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西方各种价值观念、政治思潮乘机而入,这对理论宣传工作形成了巨大挑战。在现代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整合互联网多元文化的意识形态资源,如何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影响力,已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必须认真对待并切实完成的紧急任务。
(三)积极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平民话语体系
一般情况下,深奥难解的哲学理论会让广大民众敬而远之。因而需要积极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平民话语体系,通过以平民话语的表述方式来讲解深奥的哲学原理,逐渐剥开哲学的一层层神秘面纱,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掌握。
第一,坚持以平民为话语体系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就十分重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相结合,通过科学分析和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国内外各种复杂的矛盾斗争经验,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无论是从哲学理论层面还是社会实践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性,坚持让这一科学理论为中国最广大的民众接受、掌握并服务于人民,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成为指导人民实践活动的思想武器,进而转换成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而一步一步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的平民化和大众化,让哲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让广大人民从学习和掌握哲学当中切实感受到乐趣和享受到益处。
第二,坚持采用多角度与多元化的叙述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在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其哲学理论与思维方式的指引作用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因此,应当从多个角度与多元化的视角尽可能立体、全面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平民话语体系。
第三,坚持用故事化的方式表述哲学原理。哲学理论原文通常因语言晦涩而显得深奥难懂,不利于群众理解和掌握,但是采用故事化的话语却可以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语言说出深刻的哲理,以这种接地气的方式阐释哲学思想能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日常生活中,向人们陈说概念往往不如讲故事,越是复杂的问题,答案其实越应该简单平实、生动形象。将哲学原理编写成反映人们生活的故事文本,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话语讲述哲理,更容易抓住受众的心理并增强其兴趣,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好的宣传效应。
(四)建立一支强大的高素质的理论宣传队伍
宣传队伍应具有扎实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理论功底扎实的工作队伍是搞好理论宣传的基础条件。宣传队伍应当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宣传工作者应当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理论水平直接影响到宣传工作的实际成效。“以其昏昏”必然无法“使人昭昭”,如果宣传队伍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过硬,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含糊不清,那么在开展理论宣传的过程中就会误人误己,一旦面临复杂的问题和形势,就容易手足无措、贻误宣传时机甚至导致宣传方向的严重偏离。
忠诚、干净、担当应当成为宣传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政治上可靠才能行动上自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宣传工作应当突出强调工作的针对性,注重实效,关键是要能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和社会舆情,尤其在事关大是大非问题的时候,应当及时站稳人民立场,积极响应人民的诉求。与此同时,宣传队伍应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及时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限,敢于以真理的力量正本清源,澄清可能存在的模糊认识。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能打胜仗、求实创新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宣传队伍必须要经常学习新的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宣传工作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展好、实现好和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决杜绝脱离人民生活的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