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20史凯航
史凯航
(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森林被喻为“地球之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能量基础和重要生态屏障。防护林作为五大林种之一,发挥着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农田、护路护岸等调节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防护林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探索。
1 防护林建设概述
在历史上,我国的森林非常茂密,森林覆盖率达到64%。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口增加、战争破坏、毁林开荒等导致森林毁坏严重,一些地区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1]。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都还没有有计划且具备一定规模的防护林建设的工程体系。一些沙区的群众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袭,保护区域内的农田,自发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等位置种植树木,用来抵挡风沙[2]。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防护林建设工程进入到了真正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我国的内蒙古、陕北、东北西部、冀西、河北坝上等地区建设了大规模、大面积的防护林,并逐步形成了防护林网,后来逐步发展扩大到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等地域[3]。到了1978年,我国开始建设实施一项伟大的防护林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土流失、遏制土地沙化荒漠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增加森林资源储备。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之后,我国又相继启动实施了一系列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长江中上游、黄河中游、珠江流域、淮河太湖流域、辽河流域等沿江、沿河的防护林工程以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平原绿化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全国防沙治沙工程等林业生态工程,这些工程共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3.5%,覆盖了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地区。在1997年,我国确立了一批生态破坏严重、需重点治理的重要区域,并计划实施防护林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青海江河源头、金沙江流域、嘉陵江流域、黄河中下游水土流失区、三峡库区和川西林区、黄土高原风沙区等[4],构筑起我国大陆生态安全屏障的基本骨架。
2 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防护林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 防护林退化问题
随着早期营造的防护林进入成过熟期,一些地区防护林的林分质量开始下降,病虫鼠害频发、抗逆性降低、防护功能减弱,同时受既往造林技术、后期营林措施和管护水平以及立地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国防护林退化的问题逐步凸显。自2003年开始,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就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濒死木和枯死木[5]。近年来,辽宁地区的樟子松衰退、杨树“小老头树”和松材线虫病等问题也逐步显现。
2.2 林农林牧矛盾问题
一直以来,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向地要钱,尤其当生态环境尚未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时候,大多数农民都选择了经济产出更高的产业。同时,由于基层普法难度较高、执法难度较大等原因,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毁林开荒、林间放牧等现象屡禁不止,林农林牧矛盾逐步加剧。
2.3 困难立地造林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国土绿化面积显著增加,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剩下的无林地基本上都是条件恶劣、生态脆弱的困难立地,造林难度大、成本高。尽管林业科研机构和各大高校积极参与防护林建设,但是现有的林业科研成果还是无法满足防护林建设的实际需要,一些新技术也因各种局限性导致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
3 防护林发展的趋势
3.1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国在防护林建设初期开展的大规模营造林活动,主要以粗放型经营建设为主。随着防护林建设步伐的推进,生态环境问题逐步得到了改善,而在经历一个或多个生长周期后,一些地区的防护林衰退问题、森林大面积死亡问题、病虫鼠害和森林火灾频发等问题逐步显露。伴随着防护林经营学科的研究发展,防护林建设开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利用有限的林地营造出高质量的林分成为今后防护林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
防护林除了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合理进行经营还可以产生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其经济效益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直接收益。通过采摘红松、山杏、沙棘等林木的果实或对成熟林进行有计划的更新改造,可获取直接收益。二是林下经济。林农可根据立地条件种植林下参、林下菌等经济作物或者开展林蛙、家禽等林下养殖来获取经济利益。三是森林旅游。可利用林区负氧离子含量高、风光独特、回归自然等优势特点,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区域经济。
3.3 加强多学科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过“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充分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营造防护林的根本目的是抵御自然灾害,而不是片面追求成林成材和生物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水定林、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营林生产过程中不能“单打一”,应加强同草原、水文、农业等部门间的沟通合作,加强各学科间的科研成果交流和学术互动,不断促进生态系统正向演替,营建稳固高效的林草生态系统。
4 我国防护林建设发展相关对策
4.1 加强防护林建设后期的经营管理
通过开展中幼林抚育、退化林分修复和防护林结构定向调控等技术措施,尽可能地营造复层异龄混交林,提高防护林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加强后期对林木和林地的管护,切实提高防护林的建设质量。
4.2 鼓励发展林地经济
随着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发展林地经济成为激发林农造林、营林、护林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进一步挖掘林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对营造珍稀树种、大力发展林下林间经济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性鼓励。
4.3 加大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
林业具有生长周期长、区域差异大、易受气候影响等特点,因此必须加强对优良树种的选育栽培和科学造林的模式研究,做好推广应用工作,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防止科研、生产两脱节。同时,加强同农业、水利、气象等科研部门的合作交流,建设科学合理的综合性防护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