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照市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现状及对策

2020-12-20杨静王文彬解瑞清王燕

防护林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林带黑松日照市

杨静,王文彬,解瑞清,王燕

(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日照 276800)

沿海防护林是指以海岸为主线建立的以人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综合森林生态防御体系。沿海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核心,是沿海防护林中最基础、最主要的骨干林带,是抵御自然灾害的第一道屏障和生态防护线。加快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对于改善沿海地区人民生活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设高效稳定的防灾减灾体系的技术保障和客观要求[1]。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位于我国沿海中部、山东半岛南翼,海岸线168.5 km。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点到面组织开展营造,到60年末以黑松为主的沿海基干林带已初步建成,70年代又引种了水杉、池杉、意大利杨,发展了苹果、山楂、淡竹等经济林,现在日照市沿海基干林带基本保持了六七十年代的原貌。自2001年国家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通过采取断带补植、增加宽度、增加树种、优化结构,乔、灌、草立体配置,绿化美化相结合,以及对低效残次林的更新改造、经营抚育等措施,造管并举,全面提升了林分质量,沿海基干林带得到了完善和提高。

1 建设现状

日照市的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分布在东港区涛雒镇、秦楼街道、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的两城镇、日照开发区的北京路街道、奎山街道和岚山区的虎山镇、安东卫街道、岚山头街道等。树种主要以黑松、刺槐为主。2006年国家级公益林定界中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是766.7 hm2,其中东港区653.3 hm2,岚山区113.4 hm2。2017年国家林业局对国家级公益林进行了重新界定,日照市界定的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是634.5 hm2,其中东港区205.4 hm2,山海天364.5 hm2,开发区2.7 hm2,岚山区24 hm2。

日照市初步构建起了“山、海、路、田、城”相连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基干林带已成为沿海地区防御自然灾害的第一道生态屏障,为沿海地区的国土生态、人民财产、工农业生产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防灾减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屏障作用,有效地保护了沿海的村庄和农田。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的两城镇肖家村沿海450 hm2农田,以前由于经常受到风沙、海雾侵袭,粮食产量只有1 500 kghm-2左右,自20世纪60年代建成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以来,风速下降了40%左右,减少了风沙、海雾和作物病虫的危害,提高了早春温度,玉米平均产量达到6 375 kghm-2,小麦平均产量达到6 750 kghm-2,使过去风沙地变成了“四季田”。尤其在1997年8月19—20日,百年不遇的风暴潮席卷了近百公里海岸,日照市28个渔码头毁于一旦,651只渔船被撞碎淹没,房屋倒塌,农作物倒伏、防潮大坝冲垮等损失十分严重。但调查灾情时发现,凡是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好、植被茂密的地方,受沿海基干林带保护下的村庄和农田基本上没有受灾,看不到庄稼倒伏和房屋倒塌的情景。

2 基本经验和做法

2.1 加强领导,落实措施

历届市委、市政府对沿海基干林带建设非常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全民动手植树种草绿化荒山美化城市活动的决定》、《日照市沿海防护林管理办法》、《日照市义务植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实施生态建市战略 大力开展三年造林绿化活动的意见》、《关于加强全市水系生态建设的意见》等,都把沿海基干林带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作为绿化责任状的重要一项,重点检查考核。尤其是《日照市沿海防护林管理办法》的制定实施,使我市沿海基干林带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同时把沿海基干林带建设作为市直部门义务植树基地,每年植树节期间,组织市直部门、工矿企业干部职工和驻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有力地加快了沿海基干林带建设步伐。

2.2采取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地方财政补贴和当地群众投劳等办法,广筹资金,增加投入

为搞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我市各级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增加建设资金投入。尤其是自2001年国家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项目以来,通过积极争取,我市在资金方面得到了中央财政的大力扶持。另一方面,把沿海基干林带列入国家公益林补贴范围,进一步增强了沿海乡镇、村管护沿海基干林带的积极性。近几年,大沙洼林场、阳光海岸及很多沿海村都把沿海基干林带的建设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新建沿海基干林带133.3 hm2。

2.3 因害设防,综合治理

针对沿海地形复杂,灾害频繁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海岸段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对较窄的沙岸在大潮线的外侧,用推土机筑高1.2~1.5 m,宽8~10 m的防潮坝,并以石块或草灌护坡,以防止海潮的侵袭,从而加宽林带,将断带补齐;对低洼沙滩采取台田整地,而后压条造林,为提高造林保存率,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客土造林办法,每穴填入0.2 m3的客土,以促使幼树良好生长。

2.4 适地适树,科学营林

针对海岸沙滩大 部松散瘠薄,非旱即涝,且风多、雾多、大气中盐分多等特点,首先选用黑松、紫穗槐为先锋树种,而后直播了麻栎、枰柳等[2];并选择适宜地方栽植刺槐、毛白杨,I—69杨、水杉、池杉、淡竹以及旱柳、河柳等亦生长良好。同时针对沙滩自然植被稀少,风吹沙动的特点,为尽快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采取黑松×紫穗槐,黑松×麻栎(灌丛)行间混交方式,黑松行距3~4 m,中间再种一行灌木;还在林缘种植保护单叶蔓荆、月见草、北沙参、柽柳等植被,以形成乔灌草结合的植物群落。

2.5 多措并举,加强抚育管理

一是以耕代抚,清沟改土。造林后两、三年内,在条件较好的沙地台田间作花生、豆类、药料等,以增加施肥,培养地力,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二是抚育间伐,轻度修枝。为促进林木的生长,对密度较大的黑松林进行抚育间伐,间伐强度保持在15%~20%,以伐代替修枝或进行适度整形修枝,提高防护效益。三是带状改造,天然更新。为提高沿海基干林带林分质量,逐步对林龄30以上生长衰退的黑松林,采取条带更新方式,改换成杨、枰柳、麻栎等树种,达到针阔带状混交。同时注意保护黑松天然苗及灌草植被。

3 存在的问题

3.1沿海基干林带的管理、保护难度越来越大

沿海基干林带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并且立地条件差,营造困难,严重影响了沿海乡镇、村建设、管理的积极性。而且沿海基干林带由于其特殊的区位优势,沿海岸线的开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受利益影响 ,对沿海基干林带的蚕食屡禁不止。

3.2 扩大林地的难度大

虽然沿海基干林带基本合拢,但部分宽度地段不足100 m的,要想实现全线100 m宽的目标,需要占用农田、鱼池,沿海村庄土地稀少,难度相当大。

3.3 造林树种选择受限制,病虫害严重

由于泥质海岸大部分被挖为虾池,沿海基干林带基本都建立在沙质海岸,因而立地条件较差,加上海水、海风侵蚀,适宜的树种有限。我市的沿海基干林带主要以黑松、赤松为主,近年来,日本松干蚧、赤松毛虫、松树枝枯病等病虫害发生较重,枯枝、枯树现象随处可见,对沿海基干林带的林分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4 投入不足

我市是一个新建城市,经济基础还相对薄弱,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上虽然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但由于沿海基干林带造林成本高、管护投入大,目前的资金投入仍不能满足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管理和保护的需要。

4 对策

4.1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让全社会认识到沿海基干林带是沿海地区人民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借以发展的“生命林”和“保安林”,进一步增强群众对沿海基干林带保护意识。同时要重点做好对各级领导的宣传,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沿海基干林带保护、管理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引导各级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对沿海基干林带的保护、管理变成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为。

4.2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对沿海基干林带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就必须通过法律法规的手段,加强政策层面的支持,以更严厉的措施惩处对沿海基干林带的破坏行为,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另一方面扩大沿海基干林带面积需占用部分农田、鱼池等用地,因为牵扯到各方面的利益,会给农民就业和收入造成一定影响,更需要政策的支持。

4.3 建立新的投融资机制

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建设沿海基干林带资金投入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3]。一方面沿海基干林带具有一般生态公益林所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一旦破坏后恢复更难,政府对其投入应大于一般的生态公益林,建议逐步提高沿海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另一方面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沿海基干林带建设、保护和管理,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

4.4依靠科技提高沿海基干林带的建设质量

引进、推广适宜沿海造林的树种,大力应用乡土树种,切实解决沿海造林树种单一的问题,多树种造林,多造混交林、复层林,更好的发挥沿海基干林带的生态功能。同时应进一步增加中幼林抚育的投资,把中幼林抚育作为提高沿海基干林带生态效能的重要手段,造林与管护并重,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切实发挥好沿海基干林带的生态屏障功能。

4.5 加强对沿海湿地的保护

湿地的恢复与保护是沿海防基干林带建设中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湿地的恢复与保护,未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的足够重视,成为沿海基干林带建设中的一薄弱环节。根据国际《湿地公约》规定,凡低潮位时水下6 m以上的海岸滩涂也属于湿地范围。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生态基础之一,因此湿地恢复与保护应列入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的议事日程。

猜你喜欢

林带黑松日照市
餐桌上的“黑钻石”
古村街景
村居
矜贵黑钻魅力意式美馔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故事棒棒堂小猪秀秀的觅食之旅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山东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