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特色民宿改造设计研究
——以茂县富顺镇为例
2020-12-20杜海辰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杜海辰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 富顺镇民居建筑简述
富顺镇位于四川茂县东部,全镇常住人口6050人,其中羌族人口占95%以上。羌族民居建筑类型除了广为人知的石砌碉楼民居,还有土屋、板屋等类型。富顺镇作为羌民族聚居区,其民居建筑类型为以板屋民居为主。从建筑结构上看,富顺镇民居建筑为穿斗式木框架结构,多为五柱落地的柱网模式,建筑高度一般为二层或者三层,屋顶为人字坡屋顶结构。从空间上看,富顺镇传统民居一二层为居住空间,顶层主要作为储藏或晾晒农作物的空间。从平面布局上看,富顺镇传统民居平面较规整,基本呈中线对称分布。主室布置在中轴线上,而其他客厅、卧室、餐厨等室内功能空间围绕主室灵活布置。受汉化程度较深的影响,传统羌族民居中的祭祀空间在富顺镇民居建筑中被弱化,部分村上民居在主室后面保留了传统羌族民居中的火塘空间,虽然说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传统文化,但由于长期在室内生火,房间内墙面被熏黑,地面布满尘灰,并且会有消防隐患。从建筑装饰上看,外立面木构件部分保留原木色或刷朱红色漆,一、二层墙面刷白,窗间墙上偶有羌族常见的羊头花纹装饰。顶层不设外墙,或以竹片、木板作为外墙,屋檐处在垂花柱上有简单的装饰雕刻,建筑立面呈现虚实结合的特征。民居室内为红顶白墙,墙面杂乱悬挂生活用品,室内并无更多民族性特征的装饰。由此可见,富顺镇当地民居在建筑装饰上其受汉族民居影响较多,羌民族特性的装饰已经不明显。
2 民宿改造设计策略
2.1 设计尊重原始结构
富顺镇民居建筑的建筑结构形式为穿斗式木框架结构,结构形式简单且能较好的满足室内空间的灵活布置。茂县富顺镇这种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形式,是汉羌文化结合的有力载体,体现了传统民居顺应自然和生活需求自然演变的痕迹,保护现有民居的原始结构不做大的改动,既是延续了原有民居的生命,又能保留原有建筑的个性。同时考虑到经济性,对结构整体性保存较好的当地民居改造为民宿时,应尊重原始建筑结构,通过局部的结构加固或者替换来满足新建筑的使用。
2.2 设计融入当地特色
民宿是兼旅宿和民俗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游客来到当地体验民宿,除了修养身心感受大自然而外,还希望能够感受当地的当地乡土风情、人文气息及文化传统。因此在传统民居改造为民宿的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特色。以富顺镇民居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融入当地特色。
2.2.1 建筑立面
富顺镇传统民居顶层多用于晾晒农作物,因此顶层通常不设墙。在改造民宿的过程中,需利用建筑顶层的空间,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对顶层进行处理,以保留传统民居里面虚实结合的特色:顶层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顶层使用空间向内侧推进,留出外廊空间,外廊栏杆采用和当地竹质或木质材料;在顶层砖砌封墙后外表皮粘贴木皮或竹片材质,达到与传统民居相似的效果。
2.2.2 室内装饰
在改造民宿设计中,为了使有游客在住宿中感受当地文化,需要在室内装饰中运用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的符号充分展现本土文化。比如羌绣、竹、脆红李、中草药等富顺当地特色元素,将其精心设计融入室内硬装、软装设计中,加强室内装饰中当地文化特点,使人记忆犹新。
2.2.3 传统文化元素的保留
火塘可以作为典型羌族文化元素予以保留,但考虑它在传统民居中导致的室内环境污染以及消防隐患等问题,在民宿改造中应该充分考虑其保留方式,使游客既能从中感受传统文化,又不会破坏民宿的功能。同时还可以保留原有老房子里的生活物资,作为展示文化的实体,例如农具、厨具、灶台等,将其以适当的方式作为陈设展示给游客。
2.3 设计符合现代生活需求
为了增强旅客的住宿体验,民宿改造设计还需符合现代生活的需求。
2.3.1 空间划分满足功能需求
传统民居在功能空间上只能满足日常居住,而改造为民宿时,需要增加一部分公共空间,供住客日常交流、娱乐等。因此可以利用传统民居中的顶层闲置空间,根据具体需求将其合理改造作为餐厅、茶室、儿童活动室、多功能厅等公共空间。
2.3.2 采光通风
传统民居存在开窗较少,室内采光通风不佳的情况。在民宿改造时,为了避免影响居住品质,需要增大原民居的开窗面积。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房间的家具布置、室外景观等因素合理增大开窗数量及面积,在改善室内光环境的同时,也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使住客在住宿中也能体验自然。
2.3.3 设备设施
在家具以及设备设施的选择上,也需注重功能性和舒适性。例如增加空调、取暖器、热水器、淋浴、马桶等现代化的设备设施来保证其实用性。
3 改造设计案例分析
以茂县富顺镇唱斗村陈少军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民宿改造分析。
3.1 平面功能分区
原始平面一层满足主人日常生活功能,二层堆放杂物。改造为民宿后将二层空间利用起来,增加了公共空间面积。其中一层原主室空间作为接待休闲区域,满足客人入住、休息、交流等需求。一层剩余的其他空间改造为三间客房。二层考虑到檐下空间层高不足,将整个使用空间向内缩进,留出外廊,剩余空间划分为客房、餐厅/茶室、厨房、儿童休闲室等功能空间。
3.2 室内装饰
整个民宿改造设计中室内装饰以现代舒适风格为主,穿插一些民族性或地域性的特色装饰作为点缀。
3.3 客房空间
一层三个客房以简洁原木色的家具以及硬装塑造现代风格,同时引进现代化的设备如空调、冰箱、卫生间等,满足住客对于现代化生活的需求。结合地域特色,在室内软装设计上三间客房分别以竹、羌绣、脆红李为特色进行设计。例如在以竹为主题的客房内,床头背景墙上设计竹子条纹装饰,增加竹艺挂衣架,摆放竹质茶盘。二层客房室内风格偏向民族化,家具和室内软装饰品的选用更偏向民族风。一二层客房面向景观的墙面做了大开窗处理,由此舍去了电视的功能,目的是想让住客在此体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暂时逃离现代生活的感觉。
3.4 公共空间
由于民宿整体空间不大,尤其是二层空间层高不足,因此公共空间的室内装饰风格也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不在墙面及吊顶上做过多的装饰。灯具、家具、室内陈设尽量选择具有一定民族风情来进行搭配。一层接待空间设计有展架,展示羌族刺绣、民间工艺品等,除了起到烘托室内气氛的作用外还可以供住客购买。
3.5 建筑立面
原建筑开窗较小,影响采光及通风,更改后在东西立面上增大了开窗面积。二层外墙向内退进后,外廊栏杆以木格栅的形式模仿原建筑立面竹片贴面的造型。根据使用功能需求,增加一层入户门的宽度,重新设计南立面入户门、窗户的边框造型,以羌族图纹为点缀,使其简洁中又带有一点民族特色。
3.6 室外庭院
将原民居建筑前的院坝空间进行规整,改造设计为民宿室外庭院。院落正门设置景观墙,造型上提炼羌族碉楼民居特征,辅以富顺镇建筑立面上常使用的羊头符号作为装饰,使住客一进入院落就能感受到地域文化。庭院东西两侧为遮阴区,东侧栽种竹林,设木荫架,将传统民居内的火塘放置于室外,冬天时客人可以围火取暖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避免了了室内环境污染等问题。庭院西侧种植当地特色水果——脆红李,春季观花,秋季赏果。树下设秋千、水缸等,供儿童嬉戏。同时将石墨等农具结合景观布置在此处,使儿童在玩耍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农活的乐趣。
4 结束语
民宿是兼旅宿和民俗文化展示的一体化旅游产业项目,在民居改造民宿的设计中,除了要满足游客现代人生活的客观需求,还要满足游客体验当地地域、民族文化的需求。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应考虑设计的大众性与特异性的相互融合,既不能一味的追求现代化装饰而忽略了传统元素,也应该避免传对传统建筑形式和装饰语言的简单保留。要做到提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在继承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