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生态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思索

2020-12-20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门窗 2020年4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公共交通城市道路

王 颖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 引言

绿色生态理念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发展的趋势下形成的,运用生态学、环境学、社会学等专业原理,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合理统筹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以达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绿色生态理念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资源,突出人的作用,强调以人为本,系统地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骨架与血管。城市道路设计引入绿色生态理念对于改善交通设施,优化出行条件,美化城市景观,达到绿色交通、生态交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2 城市道路系统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道路系统在城市建设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整个城市的骨架与血管,支撑城市的建设,促进城市的外延,联系、融合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需要有健康、完善、与城市规模相匹配的城市道路系统,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城市道路的快速发展,虽能有效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快城市环境的变化但是也给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道路建设的割裂性,破坏了环境的整体性与和谐性。道路施工材料、路面污染物的残留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道路施工、运营过程中的废气、废渣污染大气环境,尤其是车辆尾气更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道路建设造成地面蒸发减少,阻隔水、温度的交换。道路建设过程中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带来土壤、水体、空气等污染,给动植物的生存和延续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3 绿色生态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重点

3.1 绿色生态设计

绿色生态理念下的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节能、节资、节地的方式减少对资源的破坏。通过废物利用、循环利用的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设计实现建设贴近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融合,形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和谐三者同步协调、稳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

3.2 全周期设计

绿色生态理念应当贯穿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周期的各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之间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

规划阶段:重点分析道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系统规划,避免环境敏感区域。合理利用原有地形,降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负面影响。兼顾保护沿线生态环境,预留动物迁徙通道,保障植物、动物的生存栖息环境不受破坏。运用窄马路、密路网、开放街区的理念,集约使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设计阶段:在规划阶段的基础上,优化路线走向及竖向设计,避免大填大挖。优化空间设计,满足人、车对道路的使用需求,提高道路与环境的融合。优化断面设计,优先选择窄车道、窄马路设计。优选适宜的色彩搭配、行人休憩、街心游园等细节设计,做到道路与环境的协调、融合。

施工阶段:要降低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选择污染小、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新型环保材料。合理选择取弃土场,避免施工造成土体破坏、水土流失。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及防护措施,减少噪声、废气污染。避免物料渗入,避免造成土壤、水体污染。

通过阅读文献并进行梳理,特别是国内外已使用且证实有效的量表,结合专家访谈,并针对本文研究对象的特征,制定本研究的测量变量及项目.地方依恋的测量量表,主要借鉴Williams等关于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两个维度的测量量表,以及国内学者陆敏、史春云、董文俊、唐文跃等关于地方依恋研究的问卷测量量表[10-11,25-26].2018年6月9日组织进行了100份问卷预调查,对徐州主要城市公园的访客进行调查,经过研究组反复讨论修改,确定正式问卷后再进行野外调研.问卷调查项目包括受访居民的基本属性特征,以及居民对绿地空间的免费开放感知、公园满意度、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4个方面.

运维阶段:采取措施加强道路的维修养护,提高路基、路面、构造物的使用状态,延长道路使用寿命。良好的道路使用条件,还能同步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尾气排放等问题。

3.3 以人为本设计

城市道路的基本功能是满足人和车的通行需求,在绿色生态理论下的城市道路设计应重点考虑人的需求,体现对人的关怀。用过必要的技术手段保障行人的通行安全,提高行人通行效率。通行环境还应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功能,降低噪声、尾气、粉尘等对人的生理、心理的负面影响;满足人的审美要求,提升人的舒适感,为行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4 公共交通优先

公共交通是一种具有低成本、低能耗、大运量、高效率交通运输方式,是城市道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成为与人民群众日常出行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

近年来随着各地出现并迅速普及的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等交通设施,成为公共交通系统的有效补充,逐步形成了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的一体化绿色交通系统,为广大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也契合了绿色生态理念的要求。

4 绿色生态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根据城市道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负面影响、绿色生态理论下城市道路的设计重点,结合城市道路设计版块,绿色生态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4.1 平纵横设计

城市道路的平纵横设计应进行综合设计,同步协调道路与地形、景观、沿线生态环境的协调融合。但是城市道路的平纵横设计往往受到规划的制约,规划中拟定道路的平面走向、纵向设计以及道路断面,在后期的道路设计中须控制执行。城市道路的规划者们在规划阶段应宏观把控、综合设计,从绿色生态的角度分析路网结构,布设道路平面走向及纵向设计,对道路横断面、交叉口设计、公交站点的布设等要素进行综合控制,断面设计尽量选择窄车道、窄马路断面,合理预设道路的空间组成及结构形式。

4.2 路面设计

城市道路的路面通常分为机动车路面以及人行道路面,路面的面积占到整个道路面积的超过50%以上。道路路面不仅是噪声、废气、化学污染物的源头之一,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热岛效应”。道路路面吸附大量的热量、阻断雨水的下渗,隔绝了土基与路表之间的温度、湿度、空气的对流和交换,引起局部小气候的变化。

在路面设计这方面,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经验,优先选择透水性强、可降噪、安全耐久、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环保路面材料,非机动车道一般可采用全透水材料,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

4.3 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设计宜采用小尺度设计,用较小的设计速度确定交叉口的转弯半径。合理设置路口建筑后退到道路红线的距离,节约用地,还能使街道空间紧凑、协调。严格限定交叉口渠化展宽的条件和幅度,优化交叉口的渠化设计,对车辆及行人进行合理的引导、疏通,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交叉口采用慢行、行人一体化过街方式,可通过地面划线加信号灯控制,重视行人二次过街技术的运用,提高行人过街效率和路口利用率。

4.4 交安设施设计

设置专门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通过硬性分割或者设置隔离设施保障行人、非机动车互不干扰,各行其道。

在道路设计中采用绿波设计,实在信号联动,提高路段通行能力。采用电子屏、广播等多种方式加强道路信息交流,避免拥堵。

4.5 公共交通系统设计

公共交通系统建立以公交车为主体,出租车及网约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及共享单车为连接的新型公共交通模式。在建设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置公交专用道,结合交叉口设计统筹设置便捷的公交停靠站。依据道路沿线交通出行需求,设置公共自行车或共享单车停靠点,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零距离换乘。

公共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升绿色交通出行的环境,为推行绿色低碳出行打好基础条件。

4.6 绿化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重点是对道路建设造成的生态景观破坏的恢复和弥补,降低道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提升道路的生态品质,达到与自然景观融合,与自然生态和谐的目的。

道路绿化带可设计成带有储蓄水功能下凹式绿地、生态渗渠等,增强道路的排水功能,减小热岛效应。

绿化设计中还应考虑行人及非机动车的遮阳设计,选择适宜的树种,形成绿荫连续的人行廊道。

5 结语

城市道路设计是一项涵盖多专业的综合系统性工程,除上述设计内容外还包括静态道路设计、海绵城市设计、照明设计、附属设施设计等诸多方面,需要用绿色生态理念进行综合系统的整体设计。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公共交通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施工中几种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绿色生态小镇,不可错过的投资圣地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