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搞好乡村文化档案保护利用 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2020-12-20山东省民政厅地名研究所郭英

农业知识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化站乡镇历史

文/ 山东省民政厅地名研究所 郭英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乡村文化振兴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的实现提供着文化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率先振兴乡村文化,保留乡村文化的精华,厚植乡村文化的底蕴,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以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乡镇文化工作者应坚守文化自信,深刻认识乡村历史文化档案的重要价值以及文化振兴和乡村振兴交融共生的关系,不断强化乡镇文化站职能,深入研究和挖掘乡村文化、人物、传说的历史内涵,认真做好乡村文化档案的保护与利用,积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一、山东乡镇文化建设的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内容。只有不断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传承和宣扬文化正能量,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当前,山东省乡镇村文化管理仍存在乡镇文化站职能缺失、文化档案保护不足、文化产业落后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也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乡土文化因其被赋予了特定的历史内涵和地域特性,就不可能被简单地模仿和复制。目前“县县有文化旗帜,乡乡办特色文化,村村搞文化阵地”已成为风尚,到处都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热闹场面,其中一部分已经演变为“政府主导,百姓看戏,曲终人散、鸡毛一地”的尴尬局面,归根结底还是缺失文化底蕴的支撑。一些地方只是简单地帮助乡村修建一个广场,建立一个文化图书室,组织一个舞蹈队或鼓乐队即为振兴乡村文化,其中多数已沦落为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无根无源的“乡村文化”成了人民群众漠视的摆设和“鸡肋”。

二、加强乡村文化档案保护,厚植文化沃土

山东作为齐鲁文化圣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乡镇文化建设的自然优势得天独厚,有孔子、孟子、王羲之、诸葛亮、蒲松龄、李清照、孙子、辛弃疾、季羡林、莫言等诸多名家大咖。目前,山东省已成功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3 个,涉及10 大门类,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山东快书、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蹴鞠、八仙传说等历史文化享誉全国,都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和保障。

一是强化乡镇文化站文化档案管理。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搜集和保护历史文化档案就是乡镇文化站的重要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强化乡镇文化站职能,配齐配强文化管理队伍,组织文化专家深入挖掘各地富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匠心独到的民间工艺;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孔孟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聊斋、水浒、沂蒙红嫂、铁道游击队、闯关东等广为传颂的民间优秀故事等。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精心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保护,寻根溯源,搜集整理出相关人物的历史故居、古迹、传说、传奇故事等文化档案资料,建立完善一整套的山东乡镇文化历史档案。

二是强化乡村文化档案的保护利用。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齐鲁文化是先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人文特点和极高的开发价值。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实施特色乡村文化品牌战略,开发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积极开展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努力打造山东文化旅游品牌。

三是持续加强乡村文化的资金投入,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活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们必须持续开展齐鲁乡村文化的研究、发掘及保护利用,特别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文艺团体等的文化档案的搜集和整理。同时,我们应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的研究、保护与经济开发,深入挖掘文化档案的历史价值,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既要有新面貌,又要突出“老味道”,让社会主义新乡村富的有底蕴,靓的有色彩。

三、保护乡村文化档案,传承历史记忆

乡村文化唯有深入民心,方能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一颗璀璨明珠,名人贤士、名胜古迹遍布乡土,在全球都享有广泛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乡镇文化工作者应履职尽责,担当有为,积极开展乡村历史文化的发掘研究和档案保护,实现乡村文化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良性互动和共生共荣。

猜你喜欢

文化站乡镇历史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阈下的基层文化站建设分析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乡镇文化站现状及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