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腹泻药物治疗的现状及进展分析

2020-12-1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7期
关键词:抗生素肠道黏膜

陈 冰

(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 毫州 236800)

WHO指出:改善小儿腹泻症状的新型手段为低渗性口服补液盐及补锌疗法,同时以抗生素、母乳喂养与饮食等干预,可使腹泻临床病程大幅度缩短,缓解躯体不适感,减轻腹泻症状。随医学技术进步及完善,小儿腹泻治疗前景愈加广阔,微量元素、微生态制剂、肠粘膜保护剂及抗分泌药物等运用率显著提升,下面就相关药物治疗状况进行阐述。

1 致病因子治疗

1.1 病毒侵袭

秋冬季节出现的水样腹泻大都与病毒感染相关,其中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为量多、次数多的稀糊便或稀水样便。对由病毒感染所致的水样便腹泻患儿不建议行抗生素治疗,需进行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的有效纠正,同时予微生态制剂或是黏膜保护剂等。

1.2 细菌侵袭

黏液脓血便一般是细菌感染所致,需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一般较为多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及痢疾杆菌等。抗菌性药物需结合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进行择选,然而因病原学判断过程较长,大部分医生会依照临床特征进行相应药物的选择。

1.3 寄生虫侵袭

寄生虫侵袭机体后可诱发迁延性或是慢性腹泻,一般寄生虫类型有小隐孢子虫、溶组织阿米巴及蓝氏贾第鞭毛虫等。其中小隐孢子虫感染可采取大蒜素予以治疗,以甲硝唑联合双碘喹啉治疗溶组织阿米巴,而应用呋喃唑酮及盐酸米帕林治疗蓝氏贾第鞭毛虫。

2 饮食疗法

部分小儿腹泻是因机体受病毒侵袭所引起,表现为厌食、发热等,进而使小儿用食量显著降低,机体能量供应失衡,虽进食些许食物,但其所含有的能量并不能满足患儿正常所需,随着时间推移,体内脂肪、盐水化合物均会经大便流失,导致营养不良,累及生命健康。临床对急性腹泻者常采取禁食疗法,利用静脉输液营养减轻症状,但实践证明,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注入可使肠黏膜萎缩,加剧病情,加重营养不良,并反复发作,更有甚者阻碍患儿体质量、心智及脑力发育,需引起高度重视。随医学体制不断改善,饮食疗法于小儿腹泻中运用范围愈加广泛。研究认为,腹泻患儿接受母乳喂养者可继续母乳喂养;年龄低于半岁患儿,若此前为非母乳喂养,诊治期间建议进食配方乳,对年龄高于半岁患儿建议食用普通食物,即常见的面条、稀饭等,不建议食用含糖量高的食品[1]。

3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为机体补充锌、铁、叶酸及维生素C、B1等。研究指出,急性腹泻患儿能进食后即予以补锌治疗,大于6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20mg,小于6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共10-14天,可缩短病程,减轻不适感,亦能短期防治腹泻复发。各种腹泻均需补充锌元素,原因如下:锌离子能够降低NO生成量,弱化其对细胞的损害,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通过弱化胃肠激素分泌水平进行环磷酸鸟苷浓度的降低。

4 微生态调节制剂或菌群调节剂

该类药物可对肠道正常菌群起到恢复作用,重塑天然保护屏障,一般临床可见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及双歧杆菌等。文献指出,益生菌可对急性感染腹泻发挥良好效果,能够缩短腹泻时间至少20h。双歧杆菌及嗜热链球菌均能降低抗生素应用引起腹泻的可能性,然而对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者效果不佳,需谨慎使用[2]。菌群调节剂可对肠道内氧分进行削弱,加快厌氧菌及菌群繁殖进程,比如乳糖及果糖等,其对双歧杆菌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5 消旋卡多曲及轮状病毒疫苗

消旋卡多曲对脑啡肽酶具有选择性阻滞功能,可进行内源性脑啡肽降解的显著抑制,提升消化道脑啡肽活性,以减少水电解质大量分泌。如若以口服方式用药仅能对外周脑啡肽起到一定效果,对其他系统脑啡肽酶活动无显著性影响,适用于水样腹泻或是分泌性腹泻。除此之外,轮状病毒疫苗经口服给药后可进行儿童免疫机制的提升,使用安全性较高[3]。

6 肠黏膜保护剂

小儿腹泻病致病因子繁多,如免疫功能紊乱、病原体侵袭、营养失衡等,可致肠道黏膜受损,继而引起疾病,为此,临床在具体诊治中除以缓解症状为目的外,还需对患儿肠道黏膜屏障加以对症治疗。对细菌性腹泻者,依据不同病原菌及菌种择选与其相对应的高效窄谱抗生素,从而实现杀菌灭菌及防止肠道正常菌落受损的效果,进而对肠黏膜屏障起到间接保护作用。诊治过程中将患者作为核心开展细菌药敏实验操作,采取敏感抗生素且对给药后机体反应实施严密观察。当前,临床多其蒙脱石散、炎琥宁注射液等进行肠道黏膜的有效保护,其中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腹泻可进行肠细胞吸收及分泌功能的积极维持,用药后该药物附着于肠道黏膜表层,加大黏膜厚度,同时能够对黏液产生一定刺激,弱化其降解速率,增强黏液屏障功能。炎琥宁注射液核心成分是穿心莲,这种药物可对呼吸道病毒和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进而发挥药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进行蒙脱石散剂、炎琥宁注射剂药效的进一步提升,在患儿病情迅速改善的基础上减少诊治周期,提高临床诊治安全性及可靠性。另外,亦有学者对上述诊治方式实施对照研究,诊治后腹泻症状大幅度改善,药物副作用也在可控范围内[4]。

7 中药疗法

婴幼儿腹泻是当下临床多发性消化道病症,中医认为其多是“脾肠不足”所致,消化机能较差,加之幼儿正处于发育阶段,主靠精气供养,患病后加重脾胃负担,如若长时间饮食不当,可致脾胃困乏,进而损伤脾胃诱发腹泻。因此,诊治需以扶正固本、补脾益胃为主[5]。一项对照研究指出,对非感染性腹泻患儿采取中药治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3%,且在相关文献中发现,取一定量云南白药,将其混入浓度为70%酒精中,搅拌呈糊状,然后取患儿神阙穴,将糊状药物贴敷于穴位之上并予无菌纱布固定,治疗后患儿基本治愈[6]。

8 总 结

小儿腹泻致病原理相对繁杂,是临床儿科常见性、多发性病症,无时间及空间限制,对患儿健康成长、发育均有不良影响。大便次数增加、性状改变是该病的显著特征,严重者可产生全身性症状,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此病多发于0.5-2岁幼儿,发病后可致患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临床应重点关注。当前药物治疗是关键,为防止抗生素滥用,建议采取液体疗法,同时辅以饮食、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微生态及菌群调节剂、黏膜保护剂、抗分泌药物及中药等,确保治疗效果。随医学技术逐步完善、药物学不断发展,未来小儿腹泻药物治疗方法会更为多样化。

猜你喜欢

抗生素肠道黏膜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抗生素的故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要从“肠”计划 肠道SPA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