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培养
2020-12-19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王玮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王玮
数学作为小学教学工作中的教学科目之一,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任务。在新时期我国核心素养教育落实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自主知识探索能力及兴趣的培养,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任务。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提问,经过自主知识探索,对知识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中,要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与提升,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探索热情,以完成核心素养教育要求下“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根本任务。与此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也能够实现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改善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现实情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认可,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互动的知识探索形式,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提问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中,要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首要的任务就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教学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课堂基础。教师需要发挥其教学引导者、辅助者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提问,进而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问题的探索解决,帮助学生养成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性格特点的把握,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内容与课堂氛围的完美融入。以动漫人物为例,哪吒有10个苹果,给了爸爸3个,给了妈妈4个,自己还剩下几个?并根据教学进展,可以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教学实践,逐渐引导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学教有机结合,解决教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培养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有机结合是极为必要的,是实现对学生问题解决策略意识激发与培养的必然过程。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在教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引导,将“教”这一过程融入学生的“学”里面,以学习互动的形式,逐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意识。如教师讲解: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为“长×2+宽×2”,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是否还有别的方法进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呢?然后与学生共同研究,对长方形的四边进行拆解,引导学生得出“(长+宽)×2”这一长方形周长计算方式,并给予学生鼓励与认可,全面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知识回顾反思,增强教学意识
学习中除了需要了解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回顾也同样需要重视。回顾即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过程再现,教师教学中良好地利用回顾技术,有利于学生主动树立良好的学习认知。对于回顾来说,反思是回顾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正在学习或者研究的问题、知识进行再一次学习,并结合所研究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反思,进而使学生快速积累学习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解题的思路和策略在学生脑中有效地生成必然,也带来学生对学习难点和资料的回顾与反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同时,也要及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回顾,并要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具体步骤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指引学生对已经发生的客观问题和事物中包含的数学问题进行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针对问题进行解决,避免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
三、结语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完成核心素养教育任务的必然途径,是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逐渐提升其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意识,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