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型作文“行高于人,‘非’‘仰’之辩”导写

2020-12-19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事理惰性辩论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说:“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德行高于众人,众人必定会诽谤他”。汉代儒家学者郑玄却认为人们对“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意为人们“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

某中学拟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方)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反方)为题举行一场辩论赛,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写一篇辩论稿,以一辩的身份开篇陈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导 写

这是一道很好的辩题,“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直指人性中阴暗灰色的一面,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则直指人性中积极阳光的一面。要写好这篇辩论稿,必须关注生活,观照社会,体验人情,洞察人性。自古就有“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之初,性本恶”之辩,而这道辩题无疑是其延伸版。辩论是要以理服人的,有理不在声高,为此,在动笔之前必须把事理理清、捋顺、析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道辩题也是暗扣时代主旋律的,它昭示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必要性、急迫性。其实,无论是感动中国人物,还是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无一不是“行高于人”的杰出代表。这是一个需要英雄也产生了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崇尚英雄、敬仰英雄的时代。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只有“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才可能将这个时代推向最好的时代;而“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则必将这个时代推向最坏的时代。前者催人砥砺前行,而后者则带给人警醒反思。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对“非之”的撕破,还是对“仰之”的高扬,都是推动社会前行的一种力量,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佳作展示

【正方】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 李炜韬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并非所有人都能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阳光也并不能洒满世间每一个角落。

如果人人都抱着“见贤思齐焉”的乐观态度,社会上哪会有争名夺利、勾心斗角?人们看到身边有人成绩显著、功成名就,正常的心理会是什么?有羡慕,甚至有嫉妒,更有甚者会萌发出一种恨意,这些人往往怨天尤人,慨叹自己时运不济,怨恨别人凭什么活得那么光鲜。正是这种阴暗心理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甚至有人为了把德行高于自己的人拉下马,不惜使用贬低、造谣、诬陷等卑劣手段,彻底暴露了其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

其次,人的惰性也是导致非议“行高”之人的重要原因。“天不造人上之人,亦不造人下之人。”在有些人看来,人是生而平等的,你“行高”了,岂不就显得我“行低”了?而要让你再次和我处于同等的地位,最省时省力的方法不是我向上爬,而是把你拖下来,而且拖得越低越好,因为到那时我反而有优越感了。人总是有惰性的,正是惰性让有些人选择了用“非之”的态度对待“行高”之人,而“望人穷”“幸灾乐祸”是这种惰性心理的集中体现,“丧文化”也正是在这个病态的温床上潜滋暗长出来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孔子那样贤达,总是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态度。“刷存在感”这种行为可以说司空见惯,有些人往往通过非议他人的过人之处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现在一提到“键盘侠”,大部分人一定咬牙切齿,21世纪的一大特点就是即使足不出户,也会被远隔千里的人气得半死。“键盘侠”操起键盘,认为自己比肩神明。就拿前一阵古天乐事件来说,大家都知道古校长致力于慈善事业多年,捐赠了多所学校,却有键盘侠说他“才”捐了几所学校,我只想问一句:“你配这么说吗?你捐了几所?”这些污名之言真是令人发指。

请不要去测试人性,因为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因此,行高于人,自有“非之”一众人在,这是必然的。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点 评

这篇辩论体现出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它将人性的阴暗面展露得一览无余。它虽不敌鲁迅的匕首、投枪,但也似针如刺,揭示了有些人庸常自私的心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给我们的写作启示在于,辩论词要让人心悦诚服,就必须将事理讲清说透;而要将事理讲清说透,就必须走进生活,咀嚼生活,去体验人间烟火,把待人接物的人情事理揣摩透。生活是一本大书,读之深,才能悟之彻。

【反方】

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 茆秋羽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有人说,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仰视。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它培养了一代代“行高”者,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当“仰之”。

人类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其终结指向是真、善、美,而“仰之”则是提升自己的必然选择。因为“行高”者自带能量,而且是满满的正能量,“仰之”则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丰赡而持久的道德力量和精神力量。

“仰之”可以感召人发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行高”者总是带给我们以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精神抖擞,感召着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新冠肆虐,武汉告急,众人纷纷逃离,但有一位84岁的老人星夜登上了从广州开赴武汉的高铁,他就是钟南山院士。在这根“定海神针”逆行精神的感召下,天使白来了,橄榄绿来了,守护蓝来了,志愿红也来了。他们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切断了病毒传播的魔爪;他们也汇聚成一抹温暖的色彩,让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又迅速地恢复了生机。

“仰之”可以引领人发展,“见贤思齐”。方向往往比努力更为重要,而“行高”者就是航标,引领着人们从“小我”驶向“大我”。正是在“敦煌守护者”常书鸿等前辈精神的引领下,樊锦诗从未名湖来到了莫高窟,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正是在“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精神的引领下,2020年高考湖南省文科第四名钟芳蓉摆脱庸常成功经验的束缚,在价值排序中把对民族文化根基的守护放在了比世俗所认为的赚钱、就业、身份、地位更高的位置,坚定地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

“仰之”可以激励人发展,仰之弥高,行之弥坚。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而“行高”者可以不断激励我们的精神,让我们的思想更坚定,意志更坚强,脚步更坚实,从而推动我们更好更快地发展。林鸣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为了安装第一节沉管,他96小时没有休息,正是在他这种担“责”不推、担“难”不怯、担“险”不畏精神的激励下,他的团队成员人人都拿出了技术攻关越天堑的勇气,进行了无数次试验,召开了上千次讨论会,终于攻克了全世界最困难、最复杂的外海沉管建设难关,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造”的力量。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新时代青年只有敬仰“行高”者,传承并发扬其精神,才能勇立大时代,铁肩担使命。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点 评

这篇辩论词与时俱进,雄辩有力。作者一方面条分缕析地阐述了“行高”者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感召、引领和激励作用,充分论证了“仰之”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撷取了钟南山、樊锦诗和林鸣等三位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并论述其对人的发展所起作用,充分彰显了“仰之”的时代感。在论证过程中,先说理后举例,足见其思辨功力;在例证过程中,又能由事生理,足见其逻辑功力。

猜你喜欢

事理惰性辩论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列举法的惰性——老师,我怎样学会深度学习(新定义集合篇)
语 丝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惰性知识
惰性知识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