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诱发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2020-12-19王玉洁郭志勇赖学莉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血常规骨髓红细胞

王玉洁 郭志勇 赖学莉

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王玉洁);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郭志勇,赖学莉)

病 例 资 料

患者,男,22岁,于2017年1月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慢性肾衰竭,在本院行腹透管安置术并规律腹透治疗。2017年1月18日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87 g/L,诊断为肾性贫血,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hEPO)10000 U皮下注射,1次/周,并补充铁剂等造血原料,后复查Hb 110 g/L。患者于2017年7月21日复查血检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 5.71×109/L,Hb 45 g/L,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96.4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ean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32.6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 338 g/L,血小板(platelet,PLT) 195×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ulocytepercentage,Ret%) 1.91%,血清铁18.79 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50.1%,总铁结合力37.5 μmol/L,尿粪隐血阴性。患者拒绝行胃肠镜及骨穿检查,继续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皮下注射(增大剂量,至10000 U,2次/周)及输少浆血800 ml治疗。2018年1月我院就诊复查血常规:WBC 4.71 ×109/L,Hb 37 g/L,MCV 89.4 fL,MCH 29.8 pg,MCHC 334 g/L,铁蛋白598.09 μg/L,行骨髓穿刺形态学提示:粒系轻度病态,红系、巨核系大致正常骨髓象。电子胃镜检查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予输少浆血800 ml及皮下注射rhEPO(10000 U,2次/周)治疗。出院后当地查血常规,发现血红蛋白持续下降,最低16 g/L,予输注少浆血5次,具体不详。为进一步治疗,2018年5月22日再次入我院就诊。入院后饮食、睡眠可。父母均体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1年,规律服药,血压控制可。

1.入院查体 体温 36℃,脉搏 80 bpm,呼吸 20 bpm,血压 140/110 mmhg。患者神清,精神萎靡。贫血貌,结膜苍白,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颜面无浮肿,皮肤黏膜无散在瘀点瘀斑。心肺听诊未及异常。腹平坦,腹透管固定在位,隧道口无红肿渗出。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输尿管行径处无压痛,双侧肾区无叩痛。双下肢中度可凹性浮肿。

2.辅助检查 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WBC 4.38 ×109/L,Hb 45 g/L,MCV 87.8 fL,MCH 29 pg,MCHC 331 g/L,PLT 170×109/L,Ret% 0.32%。肝肾功能:电解质:肌酐 1571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 3.6 ml/min,尿酸 0.53 μmol/L。造血原料:叶酸>20 ng/ml,铁蛋白1733.89 μg/L,维生素B12 853 pg/ml。EPO抗体:阳性。骨髓形态学(髂骨):红系重度低生,占0.26%,中、晚幼红细胞比例均减低,成熟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粒系增生明显活跃,占79%。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成簇可见,提示纯红再障。骨髓病理(髂骨):骨髓增生较低下。胸腺CT:胸腺退化不全。尿蛋白增多(+++)。粪常规:粪隐血阴性。肿瘤标志物阴性,Coomb’s试验阴性及Hams试验阴性,肝炎病毒及艾滋病毒、免疫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自身免疫抗体谱阴性。腹透液常规未见异常。

3.诊断及诊断依据 患者有长期rhEPO应用史,血常规示血红蛋白迅速下降,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正常,网织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骨髓象提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tic anemia,PRCA),外送EPO抗体阳性,故明确诊断为抗EPO抗体介导的PRCA。

4.治疗及随访 治疗上停用EPO,多次输注红细胞悬液,并使用激素及环孢素A进行治疗。2019年6月我院复查血常规:WBC 3.18×109/L,Hb 74 g/L,PLT 192×109/L,患者临床症状好转后出院。目前定期于我院肾内科门诊随访,末次随访为2019年7月20日,血常规示:Hb 78 g/L。

讨 论

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病变肾脏产EPO减少;机体排泄潜在毒性代谢产物能力降低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骨髓抑制和失血风险增加,并发炎症和(或)营养不良加重贫血[1-3]。EPO替代疗法,在1987年随着rhEPO的面世,成为目前肾性贫血最合理的治疗手段[3]。

PRCA是指红系造血衰竭所致仅表现为贫血的疾病,该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水平减低,网织红细胞减少及骨髓红系前体细胞极度减少或缺如,其发病率低,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后天获得性多与肿瘤(胸腺瘤等)、结缔组织病、病毒感染、妊娠、药物及EPO相关[4]。

EPO导致的PRCA多发于EPO治疗4周后,平均发生时间为治疗的7~11 个月[5-7]。目前的报道来看,EPO诱发PRCA的病例报道,在EPO使用的前10年仅3例,自1998年发病例数突然增多,在2001年和2002年达到高峰,后又发病降低,可能有以下原因:(1)EPO皮下注射的用药途径带来的免疫原性风险;(2)EPO的制造商一度在配方中用聚山梨酯80替代人血白蛋白,降低了药物稳定性;(3)由于储存条件等引起EPO空间结构改变;(4)用于润滑预充注射器的少量硅胶等的污染;(5)注射器中的橡皮塞可能释放了一些化学物质,在疾病发生中充当免疫佐剂的作用[5,8]。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版)明确指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超8周并出现下述情况,应怀疑PRCA的可能:(1)血红蛋白以每周 5~10 g/L 的速度快速下降;(2)需要输注红细胞才可维持血红蛋白水平;(3)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正常,且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小于10 000/μL。确诊必须有EPO抗体检测阳性的证据,以及骨髓象检查结果的支持(有严重的红系增生障碍)[9]。

Asari等[10]曾报道使用达依泊汀α治疗阿法依伯汀引起的纯红再障患者,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EPO抗体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考虑到抗体存在交叉作用,且继续接触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目前的专家共识对EPO抗体诱发的PRCA患者不推荐使用其他的EPO制剂[9]。最有效的治疗是肾脏移植,陈松等[11]报道过一例经肾脏移植后PRCA患者完全康复,但是受肾源缺乏的影响,此种治疗的应用受到限制。如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剂被推荐用于诱导患者体内EPO抗体的清除。Bennett等[12]曾报道,未经肾移植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未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PRCA患者恢复率为2%,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的患者恢复率为52%,而采用肾移植后患者恢复率为95%。在不采用肾移植的情况下,PRCA患者的治疗还包括口服强的松,通常起始剂量为1 mg·kg-1·d-1。对特发性PRCA患者,皮质类固醇的有效率为50%,而对EPO抗体引起的PRCA患者中也有类似的有效率[13]。此外,Verhelst等[5]报道,与单独使用皮质类固醇相比,同时使用皮质类固醇和环磷酰胺的有效率高达87%。在EPO抗体诱导的PRCA患者中,口服环孢素治疗使导致超过三分之二的PRCA患者血液学恢复[14]。除以上治疗外,Sloand等[15]曾报道使用靶向IL-2R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达利珠单克隆抗体)治疗的15例特发性PRCA患者,6例(40%)对治疗有反应,但对EPO抗体介导的PRCA患者尚未进行评估。个别病例中也报道了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有效[16],而对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目前治疗细小病毒感染相关的PRCA效果良好,但是治疗EPO抗体诱导的PRCA疗效欠佳[5]。该病例提示我们,对长期的腹透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反复、严重的贫血,而EPO及输血支持效果差时,要注意查找病因,对因治疗。

猜你喜欢

血常规骨髓红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血常规解读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