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
2020-12-19杨世凯甘嗣忠
杨世凯,张 润,甘嗣忠
(贵州省黔南州农村经营服务站,贵州 都匀 558000)
习总书记指出,农村改革是从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开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必须以农民和土地关系作为主线。贵州省自2017年改革试点起步,至今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始终以“把清产核资搞实、把权属关系理清、把集体资产管好”为宗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更好的推动黔南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准确的找出阻碍改革的“绊脚石”,理顺发展道路,使其畅通无阻。
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
1.1 集体资产所有权模糊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有组、村、乡(镇)三级组织,但所有权主体最终的所有权属于哪一级组织、各层级组织拥有多少份额、各层级在土地所有权方面的关系为何等仍模糊不清。同时在法律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同时被多个组织享有,未明确规定土地的最终所有者。由此造成产权模糊不清,导致“人人有权、人人又无权”的状态,从而致使在实际工作中“无人落实、无人管理”的窘境。
1.2 集体产权成员资格模糊
2003年的《农村土地承包法》首次提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2007年《物权法》界定了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动产的归属问题,但对组织成员并未明确规定。在实际工作中,组织成员多由乡村自我管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流动频繁,组织成员出现流动性、多样性、复杂性。比如户口转出但仍在本村耕种、嫁出嫁入未转户、学生毕业户口迁回本村等,这些特殊的人群的身份较难把握和界定。
1.3 集体产权缺乏有效的市场化
农村集体产权中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是主要方式,有利于土地的优化配置及人力资源优化。要想推动土地流转的顺畅性及规模化经营,必须依赖市场来实现。而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土地产权市场,流转的土地审查、备案无法及时有效的推进。同时,无规范的市场导致流转信息不及时、不对称,也影响了土地有效的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的利用率。
1.4 集体发展意识弱
在市场经济发展下,不少村干部存在“只顾小家,不顾大家”的思想,认为发展集体经济难度大,起效慢,便将集体经济视为鸡肋。还有些干部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村户的发展,村中户户发展起来即是村的发展,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另外,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很多村干部缺乏胆识及投资意识,怕失败不敢发展新项目。
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策
2.1 明确土地所有权
在集体经济中主体虚化一直被认为是阻碍其发展的诟病,产权的模糊严重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必须将“集体”界定清楚,明确三级组织与农民集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解决农户间地界的纷争、农户与国有土地的纷争。在土地确权时,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解决好土地边界划分问题,确保农民的权益。在确权登记时对于存在争议的,按照法律法规协调,法律未明确的,在不违背法律政策前提下,采用民主协商解决。
2.2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
土地流转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在交易中部分法律政策制约了其流动性,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一是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由于农村多为留守老人,普遍法律意识薄弱,在进行土地流转时不会签合同或不愿签合同,即便签订了合同也不规范,容易产生纠纷。因此,相关部分应制定标准的合同,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降低法律风险。二是允许市场进入。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引入市场经济能够激活农村土地经营权,优化土地资源,才能确保农民的权益。三是搭建信息平台。土地流转信息需通过专门的载体及时发布,而建立信息平台能够让信息及时传播,利于土地有效流转。
2.3 明确组织成员资格
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大,导致组织成员资格不清,存在重复、交叉的情况。在资格认定时,要结合实际灵活应用相关标准,综合考虑成员与集体组织的关联程度,根据其在村集体的自然状况、生活基础和履行农村集体义务、是否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等情形来综合认定。还可采用户口所在地、生活所在地、土地承包等情况进行认定。
2.4 加强队伍建设
当前土地承包、三资监管、农民负担、信访、农村改革、农业经济运行调度等工作基本上由农经站负责,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加上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因此,必须根据实际工作配备专业的人员,建立一支懂业务、知政策、能干事、会干事的农经队伍,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总之,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仍存在诸多的困境,在改革中要不断总结、分析,及时查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对策,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