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2020-12-19贺庆艳
贺庆艳
(朝阳县农业区划办公室,辽宁 朝阳 122629)
小麦在我国农产品消费量中仅次于水稻,位列第二,小麦种植在我国农业结构中处于领导地位,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主要粮食。新时期,我国小麦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为提高小麦种植产量,农业部门提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让小麦种植更加规范、科学,促进农民增收。我国小麦种植技术较为成熟,当然还要结合种植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等,通过强化田间管理,打造良好的小麦种植环境,降低农药、化肥用量,以绿色农业种植为主,这样才能够实现小麦高产、优产的目标。
1 小麦生长特点
掌握小麦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是实现高产目标的前提,要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栽培方法。其特点表现如下。
1.1 播种到分蘖期
春小麦播种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由于春小麦播种时温度在7℃以上,因此,分蘖期短,出苗到拔节时间短。在此期间,小麦各个器官发育十分迅速,也是决定小麦产能的重要阶段,影响后期根系发育。理论上小麦可以无限分蘖,但在实际生长中受到光照、肥水等因素影响,会控制自身的分蘖量,所以尽可能满足小麦生长的光照和营养。
1.2 孕穗期
5~6月,小麦生长到4叶进入二棱期,5叶小花分化,此阶段已经完成了分穗,上部发展放缓,根部发育速度增加,根部决定了营养吸收量,也是实现高产的重要阶段,会直接影响穗粒数量,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
1.3 抽穗到灌浆期
6~7月为抽穗到灌浆期阶段,小麦根茎停止继续生长。完成抽穗后,在植株开花受精作用下,籽粒、灌浆会更加成熟。
2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2.1 优化品种结构
种子决定高产潜力。不同品种的小麦生长适应性、生长条件存在一定差异性,这就要掌握小麦选种的要点,主要表现在:根据不同品种小麦生长对环境的要求,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最终的播种时间;对小麦品种结构进行优化,挑选符合当地气候、土壤、水文条件的品种,并在一个系列中挑选最优品种,重点考虑当地农业部门推荐的新品种。在小麦种子选择时,要考虑品种的抗病性、早熟性,早熟品种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规避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早熟品种在灌浆成熟阶段,可避免温度过高产生病害或干热风影响。
2.2 适时播种
除了要重点考虑自然环境,还要考虑小麦播种时间,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当年气候条件、土壤性能等确定播种时间。如果是山区种植,则要考虑山地环境因素,可适当提前播种。此外,气象也会影响小麦播种时间,如果当年气候较为寒冷,则要适当推迟播种时间。土壤墒情要能够满足小麦的发育生长,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保证根系可以扎根,避免播种过深造成出苗困难或分蘖节伸长,影响最终的小麦产能。
2.3 控制种植密度
小麦种植要严格控制密度,而不是盲目增加种植密度。很多农户认为种植密度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种植产能越高,这种错误观念不仅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率,还会造成严重减产。种植密度过大会降低光照度,小麦生长之间相互干扰,生长速度偏慢的幼苗发育不良,倒伏问题严重。所以,在小麦种植密度控制中,要根据小麦品种特性确定种植密度,如茎叶粗大的小麦品种要考虑减少种植密度,保证每一株小麦的生长质量。
2.4 水肥管理
施肥是保证高产的重要因素,要在不同期间针对性施肥,保证每个阶段养分都充足。要在整地期间配合施加底肥,施加农家腐熟肥2500公斤/亩、复合肥50公斤/亩、磷钾肥10公斤/亩,保持土壤肥力充足。在小麦生长中要做好追肥工作,返青、拔节、抽穗期间均要追加尿素10公斤/亩。当然,追肥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小麦长势强则无须追肥,避免徒长;反之,小麦发黄、易倒伏、长势弱要及时追肥。灌溉时,要根据麦苗不同生长期间对水分的要求。进入返青季节,要配合追肥浇灌,严控浇灌量,避免徒长。小麦拔节、灌浆期对水分要求较大,需要保证水分供给充足,保持表面湿润即可,避免积水。
2.5 病虫害防治
一旦发现田间病株、死株,要立刻清除并烧毁,返青季节做好除草工作,减少寄生虫生存空间。田间可以悬挂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等,控制害虫数量,也可以采用生物药剂,如阿维素菌,可消除虫卵;静冈霉素、春雷霉素可防治纹枯病、锈病、白粉病等,引入赤眼蜂等天敌,实现绿色病虫害防治目标。如果病虫害问题较为严重,则依然要以化学药剂为主,严格控制化学药剂使用量,避免药物稀释度过低或过高,每周防控1次,连续2~3周,并定期更换药物,避免产生抗药性。
综上所述,为能够发挥小麦高产潜力,我国农业部门不断加大提高小麦产量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多年的研发、试验、推广工作中,扩大高产栽培技术的适用范围。当然,未来还要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渗入研究,为当地小麦种植业发展奠定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