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洲猪瘟的防治
2020-12-19解刚
解 刚
(辽阳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辽阳 111000)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烈性动物传染病,可复发,只影响猪,家猪和野猪(欧洲野猪、非洲野猪等)等均易感,对养殖业和经济贸易可造成巨大影响。目前,由于尚缺乏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有效疫苗,隔离和消除非洲猪瘟病毒阳性猪场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 病原学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是目前已知唯一的虫媒DNA病毒。自20世纪20年代首次在肯尼亚被报道,后经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流传至西欧和拉美国家。2007年,非洲猪瘟扩散至俄罗斯及周边地区。2018年9月,我国辽宁沈阳首次被检出非洲猪瘟,之后遍布国内多个省份。至2019年,亚洲菲律宾等地也有非洲猪瘟疫情暴发报道。
A S F V 病毒的直径为175~215纳米,具有呈二十面体对称性和包膜。基因组为双链线性DNA,大小170~190kb。该病毒可以在猪的几种细胞质中复制,特别是在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病毒对许多溶剂和消毒剂敏感。
2 传播途径
猪与野猪均易感。ASFV在兔子上盲传26代后攻毒,仍可使猪致死。软蜱是ASFV的贮藏宿主和媒介。健康猪与患病猪或污染物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猪被带毒的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也存在感染非洲猪瘟的可能性。活猪跨区调运、饲喂餐厨泔水和人车消毒不彻底是目前我国主要的传播原因。
3 临床症状
ASFV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根据临诊症状,通常可分为4种类型。一是最急性,感染后1周内死亡率可高达100%。毒株毒力高,疾病进展迅速,常见猝死。大多数猪在死亡前不会出现临床症状。二是最常见的急性型,死亡率可达100%,但疾病进展相对缓慢。临床可见猪只发烧、全身出血性皮肤损伤和呼吸窘迫等症状。尸检可见多器官出血性病变。三是亚急性型,临床症状与急性症状相似感染后3~4周内死亡率可达到30%~70%。疾病进展进一步放缓。四是慢性型,临床症状多样,可见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血性腹泻、呼吸窘迫和关节炎等。死亡率保持在20%以下,多处存活后成为病毒携带者和传播者。
4 诊断
由于ASF缺乏特定的临床症状,早期发现诊断疾病可能是一个挑战。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多样性取决于ASFV毒株的毒力和其他感染药物的存在。其鉴别诊断复杂,因为临床症状和大体病变与其他猪疾病相似,如丹毒、沙门氏菌、经典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以及猪痢疾。实验室诊断上,可采用RT-PCR、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加以鉴别诊断。
5 疫病防治
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研发出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我国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发的基因缺失疫苗已进入临床和生产试验阶段。高温、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所以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易感动物进入养殖场;进出养殖场及其生产区的人员、车辆、物品要严格落实消毒等措施。尽可能封闭饲养生猪,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与野猪、钝缘软蜱接触。严禁使用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积极配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病监测排查,如有不明原因死亡等现象,应及时上报兽医监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