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林业做好山文章铺就山乡脱贫致富路
2020-12-19福建省林业局办公室
文/福建省林业局办公室
福建是全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全省林地面积1.39 亿亩、占土地总面积76.08%,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作为全国最绿的省份,长期以来,福建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生态美”和“百姓富”有机统一,使发展林业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
绿化篇:荒山变青山,绿化八闽促脱贫
——闽东的山都绿了,闽东的百姓也富裕了。
30 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指出“在闽东这样一个贫困地区,山林资源是一个重要的优势”,“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在习近平同志的领导下,宁德把振兴林业真正摆上闽东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办林业,重点抓用材林、油料林、名特优商品林、毛竹和茶叶等“五大基地”建设,早在1992 年就基本消灭了荒山。
宁德自然地理条件恶劣,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是常有的事。1987 年,习近平同志要求把饱受自然灾害侵扰的九仙村搬迁到不会出现滑坡的地方,然后整片造林。1989—1990 年习近平同志曾两度深入九仙村,看望慰问搬迁后新九仙村的群众,向乡亲们讲述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告诉大家要多种茶、多种水果,做好环境保护。经过30 多年的接续奋斗,宁德市森林覆盖率已达到了69.81%,成为我国大陆沿海最“绿”的城市,2019 年宁德市还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如今,闽东的山绿了、水清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少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了,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恢复生态植被,锁住水土治穷根。
长汀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土壤贫瘠、生境恶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99 年11 月,时任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专程调研长汀水土保持工作,2000 年和2001年省委、省政府把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补助1000 万元。2001 年10月,习近平同志视察长汀时作出“再干八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指示,掀起了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高潮。1985 至2019 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1.8 万亩,全县水土流失率从31.5%下降到7.4%,森林覆盖率由1986 年的58.4%提高到现在的80.3%。如今的长汀已旧貌换新颜,处处生机盎然。过去的“火焰山”变成绿满山、果飘香的“花果山”。2011—2012 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对福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批示,要求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如今,“长汀经验”已在八闽大地生根发芽,福建植被生态质量已跃居全国首位,全省水土流失率已从1985 年17.25%下降到2018 年7.97%,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大改善。
——建设绿美八闽,增进民生福祉。
福建省坚持把植树造林、绿化国土作为推动科学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举措。1981 年提出“大念山海经”,完成了“五江绿化”。1989 年实施“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1992 年福建省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先进省”,1995 年初步实现了“绿化八闽”目标。2010年,启动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等“四绿工程”建设。2011 年又部署开展“大造林”,当年完成造林701 万亩。
近年来,福建省又以生态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八闽绿化美化。“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完成植树造林590.3 万亩,2019 年启动实施百城千村、百园千道、百区千带等“三个百千”绿化美化工程,加快了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使福建成为全国唯一所有设区市都是全国森林城市、所有县(市) 都是省级森林城市“双满堂红”的省份,有效促进了生态建设成果全民共享。如今,福建省森林覆盖率已达66.8%,绿色已成为福建最亮丽的底色,也为乡村振兴、美丽新福建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产业篇:青山变金山,综合开发促脱贫
山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福建绝大多数农业人口很大程度上要靠山吃山,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还得依靠和发挥山的优势、林的潜力,从“八分山”中找出路。
——注重山地开发,培育资源促增收。
在带领宁德人民摆脱贫困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植树造林、种植经济作物等非常关注,特别注重植树造林与当地经济相结合,推广“荒坡绿色工程”,依托荒山、荒地、荒滩,发展开发性立体种植业。
1983 年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黄振芳开垦荒山贷款造林50 亩,开启了“荒山变绿地,绿地变经济”的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在黄振芳的带领示范下,后洋村掀起了造林热,让荒山披上了绿装,成为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近年来,后洋村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机统一,被评为“福建省级森林村庄”。
——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结合各地区实际发展特色产业。1988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安县调研赛江沿岸的绿竹带,鼓励虎贝乡造林造竹,搞好虎贝蒸笼老字号。如今,虎贝蒸笼规模越做越大,现在已行销世界。1988 年底,在宁德县洪口乡调研时,他又指出“洪口乡身处大山之中,造林自不必说,还要种一些经济作物,比如种茶、种果、栽竹子等”。1989 年8 月,习近平同志在古田县调研指出“山区多是劣势,也是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要扬长避短,尽其所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和加工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更快实现脱贫致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宁德市通过大力发展竹子、茶叶、食用菌,以及水蜜桃、蜜桔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开发山地资源,实现脱贫致富的新路。
——注重以竹代木,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福建是我国竹子的中心产区,竹业资源丰富,竹林面积居全国首位。多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竹业开发,把竹林作为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来抓。1997—2005 年,省财政共安排8950 万元专项资金,连续实施了三期竹业开发示范工程。2009—2017 年, 省 财 政 安 排28650 万元资金,实施了三轮现代竹业生产发展项目。特别是2016 年福建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竹产业发展的七条措施》,省财政连续5 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 亿元,扶持竹产业加快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努力,福建竹产业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2017 年,福建省成为全国竹业产值第一大省。全省现有各类笋竹加工企业2300 多家,解决工人就业20 多万人,带动150 多万名竹农增收致富。2019年,全省发展竹林面积1709 万亩,竹业总产值达758 亿元,笋竹制品出口6.53 亿美元,竹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注重推广良种,做强做大油茶产业。
油茶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由油茶籽加工的茶油,富含90%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优质的食用植物油,有着“东方橄榄油、油中软黄金”之美誉。油茶适宜在山地红壤种植,不与其他油料作物和粮食争农田,福建山多林多,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发展油茶产业,不仅能提供优质食用油,而且可缓解我国耕地压力,绿化荒山荒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
油茶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重点扶持的木本油料产业。2015年国家林业局还专门在宁德市霞浦县召开全国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脱贫现场会。福建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自2009 年以来,福建省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资金8.5 亿元,有效吸引社会投入27.5 亿元,建设现代油茶示范基地33.4 万亩,带动全省新造油茶林104.4 万亩。2019 年,全省发展油茶林面积228 万亩,产值达33.6 亿元,带动22.1 万林农增收。如今,油茶这一生态富民产品已在八闽大地香飘四溢,成为脱贫致富果。
改革篇:资源变资产,深化改革促脱贫
福建省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走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前列。1984 年,三明市开始实施“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折股联营、经营承包”的股份合作制经营办法,其经验被推广到全国,并于1988 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2002 年6 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武平调研时指出,“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并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导下,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综合配套改革。
——先试先行,林改成为全国标杆。
2001 年,武平县在万安乡捷文村试点“集体林权分山到户”,当年12 月捷文村村民李桂林领到了全国第一本新式林权证。如今,林改经验被推广到全省全国,武平县也成为“中国林改第一县”。2017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福建林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福建林改取得的成绩,要求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福建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引导林权规范有序流转,积极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小额贴息贷款、森林综合保险等,盘活森林资产,降低林农因灾损失,有效激发了林业发展动力,实现了荒山育成“绿山”、农民捧上“金山”、发展有“靠山”的巨变。
——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国有林场发展活力。
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福建省全面完成省属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在国家组织的改革验收中被评为优秀等次。改革后,国有林场数量从235 个整合为129 个,其中省属国有林场由106 个整合为84 个。同时,通过实施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有林场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等扶贫项目,有效改善了林场生产生活条件,2018 年底就实现了全省所有国有贫困林场脱贫目标。
拥有最好森林资源的国有林场,是全社会优质森林资源的精华所在,也是林业生态建设的排头兵。如何让全社会共享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增进民生福祉?2018 年元旦龙海九湖林下国有林场圆山林下生态园对外开放,开始打开大门办林场,为社会大众提供生态福利,实现美林丽景惠民生。2019 年,福建省林业局在漳州召开全省国有林场“一场一景”建设现场会,推广漳州经验。目前,全省已改造提升森林公园38 处、建设森林步道200多公里,有效促进了生态建设成果全民共享。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统筹保护发展新途径。
2001 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公益林补偿试点工作。2007 年,福建实施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从2001 年的每年每亩1.35 元提高到23 元,累计投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03.7 亿元。2016 年实施天然林全面禁止商业性采伐政策,2020 年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福建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加大天然林保护修复力度,将天然商品乔木林停伐管护补助提高到每亩23 元。
同时,为破解城市周边一重山、高速公路两侧、重要水源保护地等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生态保护与林权所有者要求采伐利用的矛盾问题,2015 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由地方政府与林权所有者通过赎买、租赁、置换等自愿有偿的形式,将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收归国有,交由县级国有林场或其他国有森林经营单位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先保护起来作为生态公益林储备库,再改造提升后逐步调整为生态公益林。截至目前,省级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2.89 亿元,推动完成赎买等改革38.4 万亩,有效维护了林农合法权益,确保了林权所有者“处置权、收益权”,实现“国家得绿,林农得利”的双赢目标。目前,这项改革经验已作为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第一批成果推广到全国,写入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挂钩扶贫,对口帮扶。
多年来,福建省林业局通过林业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对口帮扶等措施,加大老区苏区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支持力度,林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地处闽北山区的政和县是福建省23 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因经济发展各项指标长期居全省末位。2019 年,福建省林业局安排政和县林业资金7016.4 万元,从林下经济项目、扶持资金及乡村振兴规划、贫困户培训、进村公路设计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引导贫困户发展毛竹、锥栗、茶叶等特色产业实现增收。
永安市青水乡(畲族) 是福建省林业局的挂钩帮扶单位,20年来福建省林业局与当地政府一道,通过扶持发展竹产业、林下种植养殖、生态休闲旅游等措施,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乡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2016 年以来,累计安排青水乡帮扶资金520 万元,为163 户林农发放“福林贷”等贷款1619 万元。如今,青水畲族乡依托特有的生态资源,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14 万元,全乡92 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八闽儿女将继续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部署、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守护好绿水青山,畅通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更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助力乡村振兴,奋力谱写美丽新福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