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职涉外商务人才培养研究

2020-12-19王惠琼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商务院校人才

王惠琼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91)

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各个领域都实现了范围更大、领域更广、层次更高的对外合作与交流。这一国际化战略背景又催生了新的需求——需要大批既精通外语,又熟悉国际商务的涉外商务人才。同时,自2015年11月大数据技术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以来,大数据(技术)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以及教育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各行各业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把“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作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要求“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黄信,2019:88)高等职业教育虽然是以职业教育的形式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和人才培养,但作为高层次教育体系的一个类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大数据时代的影响。鉴于此,本文欲结合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教育特征,讨论高职涉外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以期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特征

对于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目前学界虽然没有准确统一的说法,但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大数据是一种经过系统整理的信息资源,它具备数据规模性,流转动态性、类型多样性和价值无限性等特征。(孔环&梁虹等,2017:6)根据使用主体的差异又可以将其划分为“政府的大数据、企业(学校)的大数据以及个人的大数据……大数据已经渗入到包含教育在内的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并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朱晓峰,2018)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大数据自身特点,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将与大数据(技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各因素(1)各因素主要指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高职院校自身发展需求、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高职院校领导和师生的思维方式的变化等等。的共同作用将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祁萍,2017:232)这就为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带来新的变化,最主要的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性化的教育思维

大数据技术又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后者使数据或信息的物理连通成为可能,而前者又推动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促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和创造新发展”。(黄信,2019:89)二者的依存关系使大数据时代的高职教育出现教学时空与状态、教学主体与主动权、教学方式与观念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高职教育要以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要立足大数据时代,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将院校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基地,具体包含学生档案、教学资源、教学评估、电子图书等内容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正确定位、转变角色”,“更新知识,终身学习”以及“立足大数据,积极创新”,(黄信,2019:92)会同院校全面把握社会人才需求动向,了解学习主体在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构建以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个性化教学。比如学校信息化建设中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挖掘与分析,决定教学模态(文本、视频、音频等)投放的数量或数据负载上限等问题,教师根据大数据时代学生弹性修读和个性化教学需求而开展的教学改革——在接受教学主动权和话语权变化的基础上增设针对性教学模块,由教学前的点式或逐项式备课思维转为全面式、“全天候”准教学的备课思维。

(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评估检测和促进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多元”与“一元”是相对而言。评价的“一元化”是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三一”评价——“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唯一、评价方法单一”;(尹彦,2014)而“多元化”评价则基于加德纳(Howard Gardner)(2)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他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就是“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而且其性质和结构存在多元性,具体详见Howard Gardner和Thomas Hatch 的论文“Multiple Intelligences Go to School: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该文1989年刊载于Educational Researcher第4-10页。多元智能理论并随着大数据时代要求而发展完善。多元评价强调评价功能的多重性,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评价手段的多元化。(郝建君,2015:121)如前文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高职教育教学的观念、模式以及流程,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基于云计算的云课堂将得以普及和推广,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也不再受到限制,数字化、在线化和网络化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碎片化和微型化,这些变化迫使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也发生变化,要求一种(套)满足“多元动态性”教学特征的评价机制。具体而言,要能满足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过程、不同学习内容以及不同评价方式,如网络交流平台、微信/公众号、师生评价、生生互评等多向反馈模式……基于大数据,“能够动态、全面、精准监测和评价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过程和状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控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个性化和自适应学习。”(钟绍春,2018:55)

当前的教育、教学时代已处在运用大数据推动教育改革和知识创新的时期,要求高职教育的领导和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思维和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要创新;教学内容既要做到因材施教,又要具备个性化,同时还要建立本地大数据在线教育平台,利用大数据采集多样化的特征,采取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混合式教学,并形成与之适应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利用大数据的信息分析能力进行教学过程的多方位、多角度、多主体的监控和分析,实时反馈高职教学质量。

一、大数据时代高职涉外商务人才的能力要求

立足大数据时代,调查研究中小外贸企业涉外人才需求也是新时代高职商务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只有面对大数据时代背景,高职院校才有比较强的前瞻意识,才能摸清经济发展趋势、社会发展走向以及中小外贸企业对高职涉外人才的需求特点,才能找准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契合点,才能制定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符合大数据时代特征的高职涉外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对此,课题组根据企业走访和调查问卷反馈的数据(3)课题组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相继开展了“涉外企业高职涉外商务人才需求”以及“高职商务翻译教学现状”等调查研究工作,因为主题重点与篇幅问题,本文暂不赘述。,将中小外贸企业对高职涉外商务人才能力要求的突出部分总结如下:

(一)较高的英语技能

“涉外商务人才是通晓英语和国际商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他们拥有的知识结构体系通常包含六个部分,即英语专业知识、英语专业技能、商务专业知识、商务专业技能、人文素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陈建平,2010:16)其中,英语专业知识和英语专业技能是涉外商务人才的基础和本色,而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则是涉外商务人才的拓展与特色,“复合型人才”的集中体现。(李琳娜,2016:99)“复合”表明它是一种跨学科、跨专业(语言学科和商务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但需要说明的是,涉外商务人才培养中的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即商务用途英语。高职教育的层次类型又决定了高职涉外商务人才的英语技能是以一般商务背景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一般商业环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通过企业走访反馈的数据可以清楚他们更看重毕业生商务英语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部分涉外酒店企业的反馈尤为突出,还有部分涉外中小企业要求学生拥有较高的商务翻译和写作能力……通过更多大数据反馈,发现95%以上的外贸企业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技能,看重学生听、说、译和写的能力,强调输出性和实用性。

(二)扎实的涉外商务知识

涉外商务人才的“商务”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可能是办公、外贸、营销、接待,还有可能是金融、商法、物流和结算等等。大数据时代的涉外商务人才,其培养目标和通用英语人才存在内在的一致性,都强调培养完整的个体,在知识基础、人文素质素养等各方面进行要求和培养;但因为涉外商务是在具体的、动态的商务环境或商务服务中进行的,涉外商务人才与通用英语人才的差异性体现在外在方面,即工作和生活环境存在差异。通过大数据分析,涉外中小企业对高职涉外商务人才除了对英语技能的看重以外,还格外强调:熟悉涉外贸易业务的相关流程和细节,了解单据的制法和相关注意事项;部分中小外贸企业还针对高职涉外商务人才就业渠道以及全球跨境电商的发展要求,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上手能力,要求他们在最短的时间能熟悉涉外商务工作的全部内容,拥有较强的商务沟通能力,以缩短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因此,对于高职(商务)院校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动力,需要立足大数据时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

二、大数据时代高职涉外商务人才的培养策略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发展,具有较高素质的涉外商务人才已成为人才市场的宠儿。但从市场大数据以课题组对中小涉外企业走访调查来看,当前高职涉外商务人才的培养还存在诸如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英语应用能力弱、商务操作能力不够强等问题,高职院校要立足大数据时代特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具体从立足大数据、转变办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健全评价机制,校企合作开放育人、重视大数据人才储备等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尝试如下:

(一)立足大数据时代,转变办学思维

针对课题组市场调研的反馈数据,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把语言技能和商务背景知识成功地结合起来,仅把语言能力作为培养的核心目标。根据大数据时代对高职教育的特别要求来看,高职教育立足大数据时代特征,转变办学思维势在必行。在涉外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要实现语言知识+涉外商务知识+商务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并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与国际商务相关的专业课、专业方向课或专业知识课,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李晓坤,2017:34;陈雪芬,2011:187)在商务背景知识相关课程(如国际贸易、金融基础、市场营销、商法学)的设置中,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坚持以功能为导向,兼顾语言与商务的关系。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增加教育投入,构建以大数据和网络为基础的涉外商务教育教学平台;创造科研环境,提升高职教师有关大数据背景下涉外商务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引导他们转化科研成果,以硬件投入,科研产出来反哺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形成产-学-研的良性互动。转变思维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求相关单位和政府机构加大辅导型教师培养力度,常态化举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班,实现高职教师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或跨地区的“跨界”交流,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模式,健全评价机制

大数据时代的高职教师要立足网络,与时俱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兼顾“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教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李晓坤,2017:36)并打破单位和区域限制的固有思维,将课堂教学延伸至第二课堂,“通过共同研讨、项目设计、示范教学、资源开发、课例研究,特别是教学资源的Web开发,线上线下教学观察与反馈等方式,学习并彼此分享新的知识、网络资源或APP授课应用。”(黄信,2018:92)同时,课堂教学要体现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特征,调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多模态教学模式——满足大数据和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各感官(听觉、视觉或触觉)都能受到音频、视频、色彩与文字等多种感官刺激。此外,大数据具备强大的信息分析优势,这为健全科学的、动态的、多向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技术基础。要求高职单位和教师实时采集和分析教育教学数据,通过上文提及的评价渠道或方式,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机制——充分考虑学习主体的多层次性、学习时间与空间的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以及教师个性化教学的独特性。

(三)校企合作开放育人,重视大数据人才储备

根据大数据和走访调查反馈,多数涉外中小企业都无法实现规模化的用人或实习需求,因而高职院校除了传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以外,还应努力挖掘区域内外各种外贸行业协会和公司企业,以会员单位的形式参与校企共建,积极搭建“学校专业群主体——行业协会指导——会员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开放育人平台以及“‘大类+分流’的实践教学与就业基地建设模式,开展包含实战教学、业务咨询、行业培训、职业考证和技能竞赛等‘五位一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建设”。(周建松&盛建,2015:7)同时,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和提升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要培养出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的涉外商务人才,在凸显专业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引进大数据人才来促进教学改革。大数据人才引进或培养的方式之一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与专业的信息技术企业或大数据公司联合,发挥大数据人才的专业优势。同时,高职院校还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构建以大数据和网络交流平台为基础的,具有虚拟特征的教学团,在打破传统教学团队区域障碍的同时有意识地增强师生的数据意识为大数据人才储备奠定基础。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影响也愈发明显,各高职院校需要洞察大数据社会对涉外商务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深入内涵建设,在涉外商务人才培养方面做到与时俱进,立足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个性化思维和多元评价的要求,运用大数据模式转变办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校企合作以及推动大数据人才储备,进而提升中国高职教育以及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商务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务服务板块
——FESCO国际商务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