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维生素D 水平、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与特应性皮炎关系的初步分析★

2020-12-19祝守敏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1期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螺杆菌

祝守敏,谭 欢,彭 莉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重庆 404000)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菌体细长、弯曲呈螺旋形的细菌,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道肿瘤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报道,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部分胃肠外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情有关,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嗜酸性食管炎等。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湿疹样改变,伴有皮肤干燥、剧烈瘙痒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某些研究显示维生素D 水平与AD 发病率或严重程度存在关联,但也有学者得出了完全相悖的结论,故其病因并不清,治疗存在极大的挑战[1、2]。维生素D(Vit D)在体内经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成为25(OH)D,后者是循环中Vit D 存在的主要形式,在人体内浓度最高、最稳定,可作为测定Vit D 状态的最好指标[3]。目前,关于中国AD 患者HP 的感染、血清Vit D 水平的研究甚少。现就AD 患者HP 感染,以及其与AD 患者病情之间的相关性展开研究,以期寻找AD 的病因,并为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120 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实验组)和120 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实验组根据Willianms 标准诊断为特异性皮炎,排除标准:① 就诊前1 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② 严重感染、并发其他系统性疾病者。其中女性57例、男性63 例;对照组排除有特异性皮炎与哮喘病史者,其中男、女分别60 例。病人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受试者血清25(OH)D 含量,内标法定量剂量。采集5ml 静脉血,离心(2 000r/min)分离10min。一次性滴管取出血清至离心管(1.5ml)内冷冻(-20℃)保存待测。待测样本避光室温下轻微震荡,离心后检验。对受试者做C14尿素酶呼气(C14-UBT)试验,分析受试者幽门杆菌感染情况。试剂盒由上海欣科医药有限公司提供,按照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 19.0 软件,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行t、χ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5(OH)D 水平 实验组治疗前的血清25(OH)D 水 平(37.29±17.22)mmol/L 低 于 对 照组(68.39±19.38)mmol/L,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13.141,P=0.000)。

2.2 幽门杆菌感染情况 实验组C14-UBT 试验阳性率74.17%(89/120),高于对照组阳性率12.50%(15/120),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2.919,P=0.000)。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一方面有研究显示HP 的感染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比例,调节炎症反应,减少血清中Th2相关细胞因子如IL-4、IL-5、IL-13 的表达水平,对过敏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对AD 患者的病情发展有保护性作用[4];另一方面国外也有研究表明,HP 在AD 患儿中检出率超过50%,经治疗后症状可改善[5]。也有观点认为根治HP 并不影响AD患者的病程。本次研究显示AD 患者HP 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病史采集发现成人患者常嗜酒,大部分患者有共用餐具的习惯,均易致HP 的感染。HP 感染诱发AD 的机制尚未明确,已证实HP 感染与宿主反应性有关,相关类型的HP 能够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而AD 患者的血清(CagA)抗体明显升高[6]。HP 感染也会刺激胃泌素合成,其属于红斑诱发物质,可加剧皮肤瘙痒的严重程度。慢性感染可促使胃酸、胃蛋白酶内分泌,在酸负荷影响下,诱导胃黏膜上皮化生,继而释放组胺释放因子,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因子,引起变态反应出现,加剧皮炎、湿疹样损害[7],可见HP 感染与AD 间有着明确相关性,采取针对性治疗尤为关键。

Vit D 是机体所需脂溶性维生素,经皮肤合成,或少部分从食物摄取。Vit D 的缺乏与生活习惯有关[3]。本次研究显示AD 患者的25(OH)D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可能与过敏性疾病的患者盲目忌口有关,此类患者不食鱼、虾及牛肉等所谓的“发物”,而这类高蛋白食物恰好是Vit D 重要来源。国外研究显示Vit D 可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活性功能,而这些免疫细胞在变态反应性炎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Vit D 可通过调节角质细胞分化、增殖,修复皮肤屏障作用,继而成为过敏性疾病的保护性要素。Vit D 能够抑制IL-1、6、12 等炎症因子与TNF-α 的合成,缓解炎症反应。Vit D 还能诱导巨噬细胞自我吞噬,抵御机会性感染,调控机体免疫功能,或是诱导KC表达,继而增强皮肤免疫屏障[8、9]。有国外学者提出血清25(OH)D 与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存在显著正相关,而SOD 可通过对抗氧自由基促进AD 皮疹恢复[10]。本次研究在部分AD 患者中采用肌注维生素D 注射液(1 次/周×3 次)的方法治疗,患者的皮疹得到缓解,故补充Vit D 可能成为特应性皮炎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AD 患者Vit D 水平低,可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与皮肤屏障功能,刺激炎症介质的释放,为HP 的感染提供机会,两者相互作用可加剧AD 皮疹的严重程度与瘙痒;对此,加强Vit D 补充与抗HP治疗,对预防和治疗AD 尤为关键。

猜你喜欢

特应性皮炎螺杆菌
斑秃合并特应性皮炎免疫学特性及治疗研究进展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野生木耳致植物日光性皮炎4例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婴儿特应性皮炎严重度的相关性研究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