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用出发 探索鲁绣发展
2020-12-19鞠英波威海市芸祥绣品有限公司
文/鞠英波 (威海市芸祥绣品有限公司)
我国刺绣有较为久远的历史,在诸多文献中也有相应的记载。而鲁绣作为我国“八大名绣”之一,拥有和其他名绣不同的风格,特别是和苏绣中粤绣等宫廷名绣有明显的区别。鲁绣是我国刺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相关资料中可以明确,鲁绣主要存在于山东地区的家用纺织品上,比如被子,枕巾,窗帘,地毯等等。从鲁绣成品中可以获知,其都是和人类文明发展联系在一起,共同进步的。可以说鲁绣不仅仅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更是产业的血脉,是民族的魂和根。
一、实用是鲁绣存在的根源
鲁绣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的历史形态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它是山东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历史传承、自然产物的体现。如:简朴的先秦纺织品;从简朴到考究的秦汉家纺;多元融合的魏晋南北朝家纺;雍容华贵的隋唐家纺;娟秀雅致的宋代家纺;文质富丽的元代家纺;重祥瑞的明代家纺;集大成的清代家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近代家纺。这些存在于家用纺织品上,如:被、褥、枕、毡、垫、帘、帏等的各时代的绣品,都体现出实用是绣品存在的根源。
再从鲁绣的发展史来看,我国唐宋时期拥有极为频繁的对外交流和贸易。在诸多交易中,鲁绣是非常受欢迎的商品之一。因为其绣法简单,且色彩鲜明,大方逼真。因此在欧洲社会广受欢迎。欧洲人因为喜爱鲁绣,但缺乏相应的训练,因此又对鲁绣的材料针、布、线一一改良,成为了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鲁绣。文登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一种结合于“爱尔兰花边”的西方抽纱工艺在民间广为流传。随着文登地区传统鲁绣艺人的整理之后,形成一种拥有“抽、绣、编、锁、勒、挑、补、雕”多种技法的“抽绣”艺术手法,其主要是将各种装饰纹样绣在亚麻和混纺布上。这种刺绣拥有丰富的造型,风格粗犷,色彩明丽,有极为浓厚的地方特色。使文登鲁绣得以快速发展。鲁绣不仅丰富美化了人民的生活,还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在中国经济发展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说,实用自然也是鲁绣存在的根源。
二、实用是鲁绣发展的动力
鲁绣这一民间手工艺,经历了多次变迁,从手绣到机绣再到如今的智能电脑绣,每个阶段都赋予鲁绣新的内涵。由手绣发展到手、机结合制品,这是鲁绣工艺上的一场革命。如今的机绣在将传统鲁绣手绣风格特点予以保持的基础之上,该增加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直锁磨线、弯锁自然、针脚均匀、挺拔整洁等等,从而大大提高了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
以鲁绣之乡文登的鲁绣发展为例,来看鲁绣的发展过程。在十九世纪末期,文登地区就非常流行手工刺绣。到20世纪初期,在文登地区抽纱刺绣手工艺流传极为广泛,发展到七八十年代已经进入刺绣的成熟期。文登市的专职绣工约有十万左右。
2004年夏季,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赋予文登市”中国工艺家纺名城”荣誉称号。此时该市的纺织品企业已经达到四百多家。其中有十一家企业的年销售额达到亿元以上。全市专业刺绣设备共5.2万台,平均每年出产纺织成品五千万米,印染能力达到八千万米,加工抽纱家纺的能力为4.1亿件。共有六大系列产品,280多个规格的商品,花样达到3200多个,产品广销国内外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该行业吸纳就业人数为4.1万人,相关从业者达到13万之多,占全市总就业人口的三成左右。2004年,全市纺织业销售总收入达到99.8亿元,实现税收达到9.2亿元,出口创汇达到4.4亿美元。
文登市于2005年8月17日召开突破家纺产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该会议主要是为文登家纺业构建一个美好的蓝图。截至到2007年,该市的民营家纺企业已经达到五百家,相关家纺企业达到三千家,总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截至到2010年,该市的民营家纺业已经达到一千家,相关相关家纺企业达到九千家,总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从2007到2010年这几年来成功实现了家纺业规模和销售收入翻两倍。由此可见,实用是鲁绣辉煌发展的动力。
三、实用是鲁绣创新的方向
2008年9月28日,鲁绣列入文登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12月4日成功选入威海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7日成功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登市优秀家纺龙头企业芸祥公司,多年来,致力弘扬鲁绣文化,注重自主创新。目前,以拥有的中国家纺协会工艺家纺艺术馆、田世科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国家级平台,山东省鲁绣文化产业创意设计众创空间等5个省级创新平台为依托,以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殿太为顾问,以全国技术能手田世科、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培万、鞠英波等同志为核心的30多人的研发团队,进行鲁绣传承与创新。鲁绣已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项目,芸祥公司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接下来我们就以芸祥绣品产品研发中心在鲁绣创新方面的研究为例,看看鲁绣的创新发展历程。在20世纪90年代,王殿太大师带领诸多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不懈的努力,开发出诸多优质的机绣新品。比如“雕玉龙、云龙绣、回龙锁、飞龙纱”等等。这些新的产品融合了诸多工艺精华,并创新改良了面料、辅料和工艺针法,整个产品的锁梗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整个绣品呈现出特有的浮雕感。绣品“雕玉龙”在我国第二届工艺美术百花奖中勇夺头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
为更好地展现鲁绣文化,芸祥公司建立了鲁绣博物馆,其作品《荣华富贵》《春意盎然》《梅、兰、竹、菊》《富贵大吉》《三羊开泰》等,都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获得金奖、银奖等。作品采用了独创的双面异彩与扣锁绣相结合的工艺技术,目前已成功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据了解,雕勒双面异彩绣工艺技术在鲁绣传承道路上称得上是“划时代式的创新”,这种工艺又称“双面绣”,是由抽勒丝、双面异彩绣等工艺技术组成,既传承了鲁绣单面绣,又达到了正反图案异彩的效果,主要应用在高档工艺品的研究和生产上。现在许多人有个误区,认为鲁绣的价值仅仅用于家纺产业,这是十分片面的。鲁绣是一种艺术形式,在实用性之外,还具备极大的艺术价值。作为鲁绣的传承人,我们不仅要革新家纺产品,而且要把鲁绣打造成属于文登的一张名片,让人们一看到我们的作品,就能脱口而出那是鲁绣。在努力推广下,“双面绣”技艺已成为鲁绣的标志,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我们的作品而认识、熟悉了鲁绣艺术。
近年来,汲取百家之长,结合鲁绣工艺大胆创新,将产品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如此,研究中心依托企业在家纺特种工艺技术领域以及全球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通过持续不断地技术革新,不仅将鲁绣文化元素进一步诠释,更重要的是吸收了许多西方流行时尚元素,研发出了抽纱刺绣工艺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彰显了抽纱刺绣行业在文登、山东地区乃至全国和世界的技术综合实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创新来源于对生活需求的发现,所以鲁绣的实用价值是其存在、发展、创新的根源、动力和方向。鲁绣之前辉煌主要立足于欧美的出口,是因为西方的生活水平和审美需求决定的,现在中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鲁绣在国内的崛起前景广阔,必将大有用武之地,只要鲁绣寻找到了用武之地,就一定能够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