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情绪预测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探析

2020-12-19

关键词:积极情绪预测情绪

魏 珈

(沈阳市第一六五中学,辽宁 沈阳 110013)

人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对这种情绪反应的预测就是情绪预测。情绪预测以人类意识中的前瞻性为基础,受生理年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关注这一问题的学者吉尔伯特、威尔逊通过系统研究,把情绪预测定义为一种具有超前性的体验,认为“前瞻是一种经由心理模型体验未来的能力。尽管有很多事我们尚且未经历,但是我们可以闭目想象,在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下超前体验这些事情的结果。这种超前体验就是情绪预测……预测的结果就是预期情绪。”[1]所以情绪预测与普通的情绪体验有所区别,是一种虚拟的情绪体验,而进行这种虚拟情绪体验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其一,情绪预测的效果,即预期情绪能够产生的作用;其二,情绪预测能够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心理、行为取向、决策方针、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其三,准确的情绪预测可以对自己与他者产生双方面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中的情绪预测

教学活动具有双边性,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活动。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都会做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预测。首先,对于学生课堂认知的预测,即教学方法起到的课堂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就是学生思维的拓展、学习方法的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呈现等等。第二,对于学生课堂行为活动的预测,该预测包括在课堂中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行为举动、避免出现课堂冲突,进而形成和谐融洽的民主型课堂的塑造等。第三,对于学生课堂上的情绪预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预测是比较普遍的,对学生的情绪预测往往被忽略掉。就事实而言,情绪预测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影响是很大的,会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及行为预测。“教学是一种关怀人的职业,要求教师不仅要响应学生对观念的体验,也要响应学生的情感体验。”[2]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同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又是情绪预测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品德的培育者、同样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教师情绪预测的客体可以是教师个人、学生、同事、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等多种,其中学生是最主要的预测客体。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这种预测客体需要从两方面来具体考虑,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群体的情绪进行预测,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情绪进行预测。

首先,对于学生群体的情绪预测,需要考虑到环境等客观要素,即情绪预测的情境,具体情境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情绪预测。课堂活动中情绪预测的情境主要涵盖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两大部分。针对课堂教学的预测情境具有多元化特征,涉及到课程导入、课堂教学、随堂练习、巩固复习等多个课堂教学阶段。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对学生应进行相对准确的情绪预测,以便进一步对学生行为做出相应预测,即便一些预测可能会出现下意识情况,但是这种预测总体而言都能够有助于教师在面对课堂突发状况时及时处置。针对学生个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差异性。从学生角度来讲,教师要做到能够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师在面对个体学生的时候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情况,而这些情况要视学生个体的情况而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而不能简单按照学生群体的共性来“一刀切”。教师在对学生的情绪进行预测的时候应重点考虑到学生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性。

二、积极的情绪预测对课堂教学活动影响

积极的情绪预测能够增强个人决心。个人决心是形成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来源,它可以激励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更加重视效率的重要性,能够促进学生适应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这种心理结构在本质上是积极的,它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的决心、专注和努力。积极情绪在预测学生学习成绩和预测其他与学习活动相关的结果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学校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会把他们的个人决心作为努力取得教育成功的动力来源。一种强烈的个人决心可能会引发不同的成就目标,进而为学生灌输丰富的学习爱好体验。个人决心能够体现出一个人在学习上强烈的决断意识和对学业成果的进取精神,其本身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实践形式来反向回馈,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的个人决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应变能力,保持学生的良好心态,使得学生无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何种困难障碍,都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树立坚定的个人决心能够使学生有目的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能够根据教师设置的有意注意或是无意注意的课堂目标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增强个人决心,进而提升自我效能感,能够增加学习兴趣体验,形成积极情绪。相关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预测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即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主题上感知能力的自我判断,这种自我判断是具体的、语境化的。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集中体现在人类行为的复杂过程中,是“对一个人组织和执行产生既定成就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信念”[3]。自我效能感形成于不同信息来源的筛选和整合,能够调动不同的心理过程,从而支配自己对行为及愿望的选择。一个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极有可能会为了更加有意义的学习采取深层认知策略,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设计具体化,更加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另外,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也有助于师生主观幸福感的提高。主观幸福感是一个潜在优化的过程,能够优化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认知功能及学习行为。在同一教育环境中,积极的情绪反映了丰富的主观幸福感,让学生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个人学习,能够为学生带来短期或长期上的教育成果,而消极情绪产生的状态正与此相反。对于教师而言,这种主观幸福感也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有助于课堂教学良好氛围的塑造。这些同时也说明了积极心理学对于教育的显著作用。

除了个人决心,不同类型个人及个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也同样重要。在课堂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情绪预测,可以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一个足够体贴的教师,一个被接受和欢迎的课堂环境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适应文化、环境的多样性,则更有可能促进对学生有利的教育。积极的课堂环境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使学生重视和欣赏教师的课堂活动。与之相反,消极的课堂环境会产生各种类型的不利结果。课堂教学对文化多样性的不接受、不友好等更容易引发学生的负面学习体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下降,对课堂环境产生强烈的不满,进而疏远教师和教学活动。师生关系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一般来说,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照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调整状态,提供支持和健康的学习竞争。积极的学习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情绪,提升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因此,积极的情绪预测不仅能够作用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作用于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即同学之间的关系,进而直接预测到学生自身关于学习的兴趣爱好。学生与他人的联系,可能是学生喜好、厌恶经历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情绪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课堂适应能力,提升学习的效度,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期待,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幸福感。而消极的课堂情绪,比如在课堂上的知识焦虑,就会使得学生难以适应课堂,产生一些不良结果。

三、教师积极情绪预测下的教学策略

积极的情绪预测对教师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教师有责任保证学生尽可能体验到积极情绪。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出积极的情绪预测,教师需要熟悉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做出有根基的情绪预测。

其一、关注课堂教学有效功能,提升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学生个人的学习目的、学习意图以及结构化认知和心理组织,本质上都是互相联系的,彼此进行一种有效的运作。关于有效功能的定义,相关研究者进行完善补充写道:“……有效功能的定义是结构化思维和有组织的行为的重要性,它们能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个人成就。例如,参与有效的运作,可能会激励学生保持坚定,坚持有效的学习计划,而不管它可能是无聊的。”[4]其中,个人决心可以作为学生心理产生的信息源,在学习目的之下进行有效的运作。教师应该着重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功能,有效功能是评估一个人对其语境环境的反应如何支持其满足该环境对其提出的隐性和显性要求的能力。与个人自我效能的本质一样,有效的功能也可能是动态变化系统中的一个中心变量。如果学生的学习意图是以满足内在欲望为主要目标,没有坚定的个人决心,犹豫不决,则会产生不确定性的学习活动。教师明确学生群体及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方法中的组织性和结构性。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解决学习问题的经验可能会迫使学生更加重视自我意识、计划、组织和思考,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虽然在我国教育体制之内,学习成绩往往作为衡量教育成功的有限指标,实际上学生在学校的学业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其教育经历。教师应对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足够关注,关注学生所提及到的与教师及同龄人等的社会关系,关注学生提及到的一些课外活动,与学生一起建立起愉快且富有成效的教育经验,关注学生学习及生活经历中的不同属性。

其二、与学生共情,换位思考,预期学生心理承载力,采取有益于学生接收的方式方法,调动和培育学生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积极与学生共情,学会换位思考,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预期。不仅仅以已完成的学习成果为基准,还需要考虑到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努力、时间、资源的支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面认知策略,虽然使其得以通过考试,但往往缺乏时间和精力上的效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特定的自我调节过程和深思熟虑的行动,懂得团队合作,课堂上多以小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合作意识,尽量减少学生时间、精力的不必要支出。教师需要积极对师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探索,探讨学生在课堂上的喜好体验。与片面强调成绩的教育理念不同,学生的学习喜好经历也与成功的教育有关。例如,一个学生可能不一定在某一学科学习成绩很好,但由于学生个人与老师、朋友和同龄人的社会关系,也会产生积极的情绪。相反,缺乏相关支持、很少面临学习挑战等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消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成绩可以反映出积极的学习爱好、积极的学习体验。相反,消极的学习经历会导致不同类型的有害后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准备学习技能,传授学习方法,同时运用其他一些举措给学生灌输积极见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意愿可能会传达出强烈的关怀、理解、移情等信息。

其三,设计有助于促进积极情绪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情绪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师需要考虑能够鼓励和培养积极情绪的教学策略,比如在课堂上运用奖励教学法、设置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计划等等。积极心理学范式为研究不同功能领域的最佳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教师需要考虑课堂教学计划以及课堂教学实践,比如进行一些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集体精神。另外可以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如替代强化法,陶冶教育法等等,学生可以观察、模仿和学习一些榜样,进而提高个人决心。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反馈,以培养和鼓励学生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参与。从内在动机的角度来看,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障碍,比如一道难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保持决心,有目的地完成任务,避免因为客观原因而犹豫不决。

除此之外,教师的情绪预测需要尽可能做到准确。情绪预测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会产生预测的偏差,不够准确的情绪预测会带来一定的教学风险。体现为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过高的学习期待,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影响师生之间的信任感,等等。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随时把握学生的情绪走向,同时学会换位思考,提高情绪预测的准确性。充分认识到积极的情绪预测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的主体是每一位教师。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课堂上的情绪预测,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预测习惯。这些都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这种情绪预测习惯能够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监控力、调节力,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具计划性和准备性。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因此每一位教师都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开展积极的情绪预测。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预测同时,教师也应重视自身的情绪调节,不断丰富自己的情绪预测知识,优化情绪预测的结构图式。事实上,进行积极的课堂教学活动预测还能助推我国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实现教师专业化、学生学习高效化、课堂教学完善化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预测情绪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