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开展红色影视教学 打造新时代干部教育品牌*
2020-12-19奥亚锋中共达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文/奥亚锋 (中共达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一、红色影视教学在打造干部教育品牌中的地位和价值
(一)红色影视教学是干部教育的有效创新手段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诞生的历史就是一部气壮山河、荡气回肠的红色历史。坚持把党的历史贯穿干部教育也是加强党的建设内在要求。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影视发展史,各个阶段的影视都包含了其时代主题。因此,根据影视反映的不同特定历史阶段,梳理不同时期的经典红色影视,不仅有利于丰富红色影视教学数据库,强化思想意识教育的有效性,更是对深化干部教育,打造干部教学品牌有益创新探索。
(二)红色影视教学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体系的重要载体和传播途径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丰富的精神体系谱系,不同的红色影视都可以看成是对这一精神体系的直观反映。红色影视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光荣发展历史,不同的红色影视虽然诞生在不同的时代地域,在形式表现上有差异,但贯穿其中的核心和本质是一致的,都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和伟大使命的精神传承。干部教育作为党的优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方式,理应成为传递优秀政党文化和精神的渠道和宣传教育的通道。
(三)红色影视教学是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必由之路
传统的理念、方式正日益经历着时代的冲刷和沉淀,干部教学也同样面临着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问题。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在各行业的渗透,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了一个开放和联系的“网络共同体”。当前,影视教学早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衍生出了“互联网+”教育的革新模式,这使得教育教学方式也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和重大变革。而红色影视因其自身良好的特点,不局限于受教育者的时间和地点,理所应当作为干部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重要手段。
(四)红色影视教学承载着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任务
红色影视教学可以有效传递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巩固党的思想阵地,从而实现党的精神提升和目标任务转化。新形势下,干部教育主要以突出理想信念为根本,以实现党员干部价值提升为目标,而红色影视教学不仅可以弥补讲授式、研讨式等传统方式的缺陷,同时还可以有效传递价值理念,实现抽象教育具体化和感性化的过程,解决理想信念和精神体系转化教育的问题。
二、红色影视教学在方式选择和教学内容上的运用
影视教学具有直观性、可选择性和易操作性,如何创新运用影视教学和选择相关内容成为了干部影视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教学方式
(1)在方法使用上,应突出实效性和主体性。改变以往视频教学只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理念,把红色影视教学作为领导干部和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和培训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影视教育学习作为公职人员年度考核内容之一,既可以将红色影视独立地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同时又可以通过影视教学和研讨式相结合,让红色影视作为传统教学的工具和辅助手段,提升传统教育的实效性。
(2)由主管单位牵头,成立干部红色影片教育资源库。在内容选择上,应设置标准,按时间、阶段、题材对红色影视教育资源库进行分门别类,针对不同部门和工作性质分类,建立不同行业的红色影视文化教育数据库,定期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收看,让更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内化于心。
(3)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录制具有不同主题的纪录片的方式,创新传播形式和传播载体。针对一些红色资源较为丰富的革命老区,可通过主管部门牵头整合地方红色影视教育资源,抢救性开发红军、八路军及其亲属口述史等形式,结合不同时期的主题教育,形成一批具有组合效应的专题影视教育资源,加强红色影视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4)通过实现红色影视学习任务目标化,助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通过自主学习和自由选择菜单的方式,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开放学习,突出红色影视学习心得体会,完善党员干部学习机制和考核内涵,把红色影视教育贯穿到公职人员年度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作为落实中央《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学习培训效果”。
(二)教学内容
影视教学内容应突出理想信念教育。近年来,受西方多元文化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少青年干部在对待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在认识党史英雄人物的问题上,不能作出理性客观评判。对此,重温《董存瑞》《刘胡兰》《英雄儿女》等作品,不仅有利于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历史观和价值观,加深对党史国史的认知。同时,通过对不同形式展示的影视人物的教育学习,有助于提升青年干部的理想信念。
突出党史育人的教育目的。重点选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战时期的革命题材电影,选择党的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革命任务,让年轻干部增强对党的领导的认同,可通过学习《井冈山》《百色起义》《南昌起义》《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闪闪的红星》《平原游击队》《风雪大别山》《彝海结盟》等反映旧社会的腐朽统治以及党和军队的创建过程题材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星星之火”如何“可以燎原”的历史问题,了解中国共产党艰难创业、筚路蓝缕的发展问题。这些历史既是宝贵的党史财富,也是宣传教育的良好教材,特别是在反映党的创建过程中的不易,更加凸显旧社会的黑暗,这为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和党的建设提供了有效历史依据。近年来,翻拍了大量的红色影视剧,给战争为题材的电影增加了青春气息,使得党史和现实产生了紧密联系,诞生了一系列富有青春气息的时代作品,推动了“红色”文化的创新,掀起了红色影视热潮。如电影《革命到底》,传递出的爱情承诺,“谁当红军,谁哥命到底,我就嫁给谁”,这样的“呼喊”不仅是当年老区人民的真实写照,也是军民关系和党群关系的直接体现。该片播出后,在当代青年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让他们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了思考;《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领袖1935》让越来越多的青年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直接唤醒大家对信仰的尊重,深化青年干部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价值认同。
突出红色地方党史资政育人的教育价值。如《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大渡河》《巴山儿女》《祁连山的回声》《金沙江畔》《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等,这些红色电影的播出不仅仅是中国革命史的反映,同时还给事件发生的主阵地赋予了特别意义,由此也催生了红色旅游热潮,给地方发展赋予了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给老区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注入了新时代的发展动力。红色地方史不仅仅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因此,把中国不同地区,乃至不同民族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既能提升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深化党的领导。
三、对红色影视教学的批判及反思
红色影视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目前干部教育教学来看,红色影视的利用率低,所占比重较小,题材较单一,内容有重形式轻实质的倾向。不少影视在创作中缺乏审核把关,导致一些内容与史实脱节,部分影视脱离实际,严重歪曲历史,近年来的“抗日神剧”、低俗化的红色人物短片就是最直接的反映。因此,如何开展红色影视教学,如何选好题材,如何实现影视教学的有效性,既是教学问题,也是历史问题,同时还是重要的政治问题。
(1)党委主导,加强党对思想意识的领导。思想意识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委要特别重视对影视的开发、审验、出版发行的管理,根据不同时间节点、不同政治主题常态化进行红色影视教育,不断丰富红色影视的内涵和时代特征。
(2)组织保障,确保教育形式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加强对干部教育的统筹管理,由宣传、组织、党校、党史部门共同制定干部教育的影视教育清单,通过集中收看、研讨教学、心得体会交流、在线教育等方式学习并收看红色影视,各系统、各行业在清单基础上制定选取更加符合本部门的影视资源库,推动本部门本行业的系统学习。
(3)部门协调,建立科学的实施机制。推动红色影视教育进机关,丰富机关党建文化生活,由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唱红歌、楹联、讲红色故事、微党课等方式作为红色影视教育的补充,提升影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定期组织系统、行业、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社区等开展红色影视活动,推动组织生活提质升级,丰富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