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2020-12-19闫家辉殷秀丽沈阳大学学生处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文/闫家辉 殷秀丽 (沈阳大学学生处;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当今时代,信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促使一种新生事物——新媒体,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和普及。与各种传统媒体相较而言,新媒体以其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便捷的交流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给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含义与特征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新媒体的概念是与传统媒体相对而言的,它是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普及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全新的媒体形态。它是一种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利用无线通信网、互联网、卫星设施等多种渠道,以及智能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接收终端,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与各种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特征十分明显:
(一)交互性
交互性是新媒体的首要特征,与传统媒体的直线性、单一性传播相比,新媒体和用户间的信息传播具有双向性。新媒体可以与用户之间建立起一种双向的互动,不仅能为用户提供庞大而全面的信息来源,还能为用户提供基本的交流平台,加强了用户的主动参与性,实现新媒体平台与用户间的双向互动交流。
(二)即时性
即时性也称为实时性,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某项系统的反应能力。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可以最大程度地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地将各类信息资源通过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发布和传播,从而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三)共享性
共享性是指信息资源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可以被多个用户接收和利用。新媒体作为一种互联网技术的产物,其在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上具有十分明显的开放性特点,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和接收信息,并与他人共享自己的信息资源。
二、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全新挑战
如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高校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知识储备,丰富了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然而,新媒体的发展也对学生的认知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一)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趋复杂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给大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知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信息。大学生群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一些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逐渐侵蚀大学生的头脑,影响其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这样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遭受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加大了思政教育的难度。
(二)使高校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受到冲击
由于新媒体具有较强的虚拟性,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往往缺乏真实性。个别学生在网络空间中恣意放纵自己的言行,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更有甚者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受网络空间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蛊惑和影响,并将其带到现实生活中,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遭受挑战
在高校的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都是由教师进行安排和筛选,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而在新媒体发展的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的迅速和开放,信息面也更加丰富,这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跟上学生的思想步伐。尤其当学生深受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之后,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是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对传统思政教育工作造成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策略
(一)有效利用新媒体手段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各种新媒体平台,如微信朋友圈、微博以及相关的论坛、贴吧等,及时了解学生重点关注的话题,掌握其思想动态,并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有关内容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深入浅出、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讲解,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中的误区,并及时进行沟通指导,让社会主流价值观较好地融入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中。
(二)不断创新新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在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网络不良信息极易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及行为造成侵蚀。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创新新媒体技术,做到与时俱进。在日常生活中,高校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娱乐时,都会形成相应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利用和分析,就可以有效掌握学生的关注点及其习惯与偏好。一旦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出现了问题,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干预和纠正。同时,还应结合当前的时政和新闻热点问题,对学生施以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积极采用新媒体教育方法改革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大都是以教师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偶尔会加入一些客观案例辅以教学。这种模式缺少变通,信息量少,效果有限,往往很难满足学生的切实需求。而在当今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与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多地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利用好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实施更加生动、易于互动的教学形式。从而在师生间搭起信任和有效沟通的桥梁,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充分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