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角下文化综艺类节目品牌创新性研究

2020-12-19赵天翊河南师范大学

品牌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类节目综艺受众

文/赵天翊 (河南师范大学)

党中央最近发出了“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和文化安全、民族经济独立性的重大问题”的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已成为思想意识领域——价值观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也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文化综艺类节目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创新文化综艺类节目是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为此,探讨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创新对传承中国文化,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与构建强化文化自信的话语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秀民族文化为创新文化综艺类节目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一)文化综艺类节目品牌创新应植根于文化传承

文化综艺节目通常具有一定的标志性的文化内涵,其以丰富的外在表达来诠释深厚的文化内蕴,深厚的文化内蕴是文化综艺类节目创新的基石,而深厚的文化认同感是高度统一且被内化的情感力量,以文化综艺类节目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力量正是综合类节目传播的目的所在[1]。通常情况下,文化自信主要表现为受众对民族文化拥有深刻的理解、抱有鉴定的信心,对其外在表现具有灵敏的感知,为此,综艺类节目若要实现诠释、呈现和传播民族文化,就必须在品牌节目中充分挖掘和体现文化自信,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为土壤,以有效的手段为助推剂去激发观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舒缓式、慢节奏的生活成为民众向往的生活方式,在受众内心中,对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田园牧歌一直存有眷恋和爱慕。如《挑战不可能》节目秉承传播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理念,在时代精神中融入挑战极限,展现人们挑战自我的智慧及勇气,从而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如在第五季中的“成语大王争霸赛”中,透过节目内容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蕴,此节目的高收视率也充分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成语,其背后都凝聚着深厚的哲理,蕴藏着丰富的故事,是中国文化气度、底蕴、深邃意境的独特展现。在《挑战不可能》节目的创意上,深厚的文化为其创新的基石,以成语争霸为看点,以丰富多样的竞赛方式为承载,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及文化自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文化综艺类节目创意的品牌创新需要植根于文化传承,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二)以文化综艺类节目展现文化魅力

文化综艺类品牌节目是满足观众的精神娱乐及精神放松的需求,使其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审美享受,这个综艺类节目提出了明确的需求。所以,文化综艺类品牌节目既要满足观众“看”的需求,也要满足“好看”这一审美需求。不管是《挑战不可能》《中国诗词大会》,还是《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从其节目品牌创意及表达上就能够清楚地体现其是基于文化魅力之美来表达节目内容,展现文化之美,且在融合应用电视表达手段及艺术语言,以媒介传播艺术的影响语言来表现和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鲜明的审美特征[2]。

《挑战不可能》等文化综艺类品牌节目推出后,受到观众的热捧及好评,其之所以能够征服观众,不仅仅是其对中华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给予充分表达和传承,最重要的是从此文化因子中凝练出了民族文化的和谐元素,指引观众找到文化情感的自信和归宿。这类节目不但好看,而且还更加有想内涵,舞台视角表达淋漓地展示了文化魅力,并在节目舞台视觉效果的增强及舞台空间的扩大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挑战不可能》还通过镜头丰富的语言表达来呈现传统文化的美感及魅力,将中国古典美学利用视觉化的手段进行呈现,以此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三)文化综艺类品牌节目的多元展现拓展了文化传承渠道

在自媒体时代,受众的传播权力发生变迁。在传统媒体传播中,受众仅能被动地接收信息,电视节目传播也多是播什么看什么,爱看不看的状态。但在新媒体时代,这种关系彻底改变,人人都拥有表达权,都拥有麦克风,实现了传播的泛社会化,受众的参与度显著提升。

面对此发展态势,品牌节目《挑战不可能》从创意、节目形式及传播上都不断挖掘和展现其多元化,在深度话题化、跨屏互动等方面不断创新,实现了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电视等多屏联动传播,在技术的驱动下成功地发挥了新媒体和互联网在节目传播中的作用,进而更好地传播了传统文化,传播了其社会价值。由节目第一季至第五季,《挑战不可能》品牌节目均应用了多屏传播技术手段,引导受众利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参与互动,这种实时互动不但强化了节目的“吸镜”功能,也开发了受众参与节目的新渠道。

二、创新文化综艺品牌节目提升文化自信的思路

(一)多元融合提升文化传播力

文化,是民族屹立于世界的底气和底蕴,是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巩固其他自信的基石[3]。文化综艺品牌节目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对文化自信的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泛传播时代,提升文化综艺类品牌节目的传播效果也是强化文化自信的选择。当前,许多文化综艺类节目不断创新创意,创新传播渠道,融合多元因素来增强其传播力和影响力。比如,电视媒介联合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介,以及今日头条、短视频等平台宣传和传播综艺节目。中华古诗词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的创新表达——以《经典咏流传》为例[4],通过多媒体推介来提升其口碑和增强收视率。实现了文化自信表达的创新,传播和传承优秀文化。

除此以外,品牌创新还要注重文化综艺类节目衍生产品的生产与发展,依据节目内容打造一批批独具文化特色的品牌文创产品,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中,以衍生产品拓展文化综艺节目传播的持续力,进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二)创新文化综艺类品牌节目创意及传播思路

当前,信息及观点都较为泛滥,激烈的收视率竞争加上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许多节目因其想传播的内容比较多且复杂,致使其不能深挖文化内涵,更不能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5]。因此,文化综艺类节目不能停留在对文化符号的讲解和再现,而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探寻其内在含义同当前生活的契合点,明确其对当前生活及社会的影响。文化综艺类品牌节目创作需要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内蕴,展现中国人民的价值,只有如此,文化综艺类品牌节目创作才能具有持续的生命力。文化综艺类品牌节目是连通古今精神的桥梁,传承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剥开综艺类节目哗众取宠的外衣,以唤醒深藏于人们内心的文化记忆,不断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建设及传承提升到新高度,以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所以,文化综艺品牌节目的形式虽然重要,深度挖掘其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才是确保其优质的主要渠道,如此方能够做到静水深流。

从传播形式上看,受众的娱乐性、快餐性需求决定了大众娱乐作品的方向,许多综艺类品牌节目创作误解了大众需求。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传统综艺节目创作过于古板,不能较好地满足公众文化需求。近几年,文化综艺类节目虽然不断创新,但克隆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节目的赛制和流程较为一致,甚至连选手和嘉宾都相同。在此境况下,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吸引力会被弱化,容易导致受众的审美疲劳。所以,文化综艺类品牌节目在制作中要创新内容和呈现方式,大胆革新,独辟蹊径,以央视品牌节目《朗读者》为例,清新的节目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发了社会上一股“全民朗读”的热潮。增强了品牌节目好看度和收视率,也能强化文化传播的效果[6]。

总之,文化综艺类品牌节目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对文化自信的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综艺类品牌节目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感,是构建文化自信传播文化价值的有力力量。然而,随着文化综艺类节目的不断涌现,文化综艺类节目存在后劲乏力、严重同质化等问题。为此,文化综艺类品牌节目创作者必须创新创意、创新思维、创新传播模式和呈现方式,使文化综艺类节目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内核中,融合多种技术手段和传播媒介,不断推陈出新,以确保蕴含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综艺类节目能够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类节目综艺受众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