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咪喹莫特乳膏联合高频电刀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2020-12-19谷大磊
谷大磊
(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河南 平顶山 462500)
尖锐湿疣多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发,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生理病理过程为先出现细小的淡红色丘疹,然后逐步增大进展为乳头疣状物,病灶主要分布于肛周、外生殖器等部位[1]。由于尖锐湿疣不仅传染性较强,能造成严重的皮损,且具有较高致癌风险,因此临床上高度重视对尖锐湿疣患者的诊治。近年来5%咪喹莫特乳膏被广泛应用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治疗,深受尖锐湿疣患者青睐[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 年4 月~2018 年10 月尖锐湿疣患者137 例,分组进行治疗,观察5%咪喹莫特乳膏+高频电刀治疗尖锐湿疣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4 月~2018 年10 月尖锐湿疣患者137 例,抽签法分组,研究组69例,其中男25 例,女44 例,年龄(18 ~57)岁,平均(36.04±6.76)岁,病程(1.8 ~8.7)个月,平均(4.98±1.07)个月;对照组68 例,其中男23 例,女45 例,年龄(19 ~58)岁,平均(35.89±6.64)岁,病程(1.7 ~8.6)个月,平均(5.03±0.97)个月。两组临床资料均衡可比(P >0.05),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协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① 经临床证实为尖锐湿疣;② 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 合并恶性肿瘤;② 孕妇、哺乳期女性;③ 入组前2 个月采取糖皮质激素或干扰素治疗;④ 严重精神疾患;⑤ 肾肝存在严重病变;⑥ 严重心脑血管疾患;⑦ 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存在免疫缺陷。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高频电刀治疗:对皮损处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以1%利多卡因实施局麻处理后,以高频电刀烧灼疣体及其四周约0.6cm 内区域,电灼深度直至真皮层,术后以乳酸依沙吖啶溶液纱布包扎创面,以预防创面感染。研究组采取5%咪喹莫特乳膏外涂+高频电刀治疗:① 高频电刀疣体去除方法同对照组;② 5%咪喹莫特乳膏外涂:待手术创口基本愈合后,于电灼部位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6 ~8)h 后以中性肥皂水或清水洗去药物,1 次/2d,连续用药4 周。
1.4 疗效评价 显效:皮损症状明显减轻,病灶消失>70%;有效:皮损症状有所减轻,病灶消失30%~70%;无效:皮损症状未减轻,病灶消失<30%。将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① 疗效;② 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 研究组显效34 例(49.27%),有效30 例(43.48%),无效5 例(7.25%),总有效率92.75%(64/69);对 照 组 显 效23 例(33.83%),有效31 例(45.58%),无效14 例(20.59%),总有效率79.41%(54/68)。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06,P=0.027)。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发生皮肤红肿1 例,皮肤灼热1 例,研究组发生皮肤灼热2 例,皮肤红肿1 例,皮疹2 例,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94%(2/68)与研究组7.25%(5/69)无明显差异,(χ2=0.574,P=0.446)。
3 讨论
尖锐湿疣属一种复发率高、传染性强的疾患,潜伏感染属疾病复发的主要因素,以往临床多单纯采取物理疗法治疗,虽可去除较大疣体,而无法去除较小疣体及肉眼看不见的亚临床病灶。高频电刀是通过氩离子所产生的高温对靶组织实施切割及止血,利用氩离子流将高频电流所释放的能量传导至靶组织表面,继而达到使病灶凝固坏死的目的。另外,高频电刀通过高频电流将氩离子电离,产生束状氩离子弧,不仅能有效降低创面温度,避免损伤组织氧化或炭化,属一种非接触性电凝技术,所以高频电刀去除治疗安全性有保证[3]。文献报告指出,高频电刀联合咪喹莫特治疗HIV/AIDS 合并肛周尖锐湿疣患者,能有效降低复发率[4]。5%咪喹莫特乳膏是一种咪唑喹啉类化合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免疫调节分子,具有较强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应用于尖锐湿疣患者,能显著发挥免疫调节功能,促进多种细胞因子产生,提升NK 细胞、巨噬细胞和T 淋巴细胞活力,继而提升机体肿瘤免疫反应及抗病毒能力[5]。另外,5%咪喹莫特乳膏外涂能明显提升皮肤免疫反应,同时可对潜伏期病灶发挥治疗作用。
研究组总有效率92.75%较对照组79.41%高(P <0.05)。可见尖锐湿疣患者采取5%咪喹莫特乳膏外涂+高频电刀疣体去除治疗,能显著提升疗效。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较低。可见尖锐湿疣患者采取5%咪喹莫特乳膏外涂+高频电刀疣体去除治疗,具有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