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2020-12-19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林凤珠
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 林凤珠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证阅读教学质量十分关键。传统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大多采取灌输式教学法,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普遍不高。新课程改革后,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为了更好地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群文阅读模式引入课堂教学。通过确定议题,选择不同的文章来开展阅读教学,学生学习效率和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同时教学质量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群文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模式时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理念落后。传统教学理念在我国应用时间比较长,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群文阅读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教学流于表面,导致课堂枯燥,学生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普遍不高,影响阅读效果。其二,群文阅读课堂质量不高。要保证群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从议题、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选择,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科学合理地选择课堂任务以及阅读案例,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锻炼。同时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阅读兴趣和积极性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三,教师对群文阅读的重视度不够。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没有真正将群文阅读的价值体现出来,群文阅读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不利于群文阅读的开展。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
群文阅读的引入是新课程改革的体现,想要解决群文阅读的问题,就需要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包括学生方面的原因和教师方面的原因。其中,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个人发展不均衡、阅读能力欠缺等。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身的发展会出现不均衡,加上学生本身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不同,学生个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小学生年龄小,在这个年龄阶段,很多东西都是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时候,通常会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态度不端正,阅读能力局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算阅读再多的书籍,也很难有大的收获,自身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影响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开展的效果。教师方面的问题则主要体现在教研能力有限、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等方面。当前,很多教师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因此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教师经常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群文阅读的开展需要教师重新对教材进行整理,做好合理备课。因此当教师教研能力不足的时候,就会导致课堂缺少针对性,影响阅读教学质量。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也是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确定群文阅读目标时,不考虑学生的情况,而是将分数放在第一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增加阅读的有序性
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直接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拓展性相对较差,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因此,教师引入群文阅读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还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增加阅读的有序性。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确定不同的主线和主题。其次,将文章相应地填充到各自的主题当中,同时选择一些相关性比较强的内容,围绕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增加阅读的有序性,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以风景类的文章为例,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可以先将风景类的文章挑出来,然后进行组合,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类似《西湖》《日月潭》《九寨沟》等,都可以划分到这类主题当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描写风景的方式,同时掌握风景类文章独特的修辞手法与写作手法。学生也能在阅读文章时,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与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正确指导学生阅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很多都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群文阅读技巧。首先,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确定群文阅读的各个议题,然后找出一些文献和文本,填充到相关主题当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形成科学、系统的阅读脉络,从而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更好地完成群文阅读。
以《西湖》为例,教师可以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描写风景的文章引入课堂,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讨论,学生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不断积累好词佳句,同时学习更多的写作手法。此外,为了锻炼学生写作手法的应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在完成主题群文阅读之后,给学生布置课外写作小练习,让学生尝试将学习的写作手法应用其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群文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需要更加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改变传统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设置一些针对性的问题,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和阅读,同时利用问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阅读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会有极大提升,阅读效果也会更好。
例如,在名著节选类文章的群文阅读当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议题,挑选教材中相关的文章。为了丰富阅读内容,教师还可以适当地从课外选择一些文章进行补充。之后再将班上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群文阅读,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更高,同时还能自发地去思考和学习,自身的主动性也更强,有利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深入开发单元主题
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之后,各地区的教材都进行了改编,在新教材当中,教学内容大多以主题的形式组成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想要落实群文阅读,就需要深入挖掘单元主题,以教材为中心,单元主题为基础,整合和补充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阅读文本,学习更多丰富的语文知识与阅读技巧,实现深入阅读,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的时候,可以引入“五步教学法”,也就是先确定主题,再进行阅读概览,然后进行片段分享,再进行精彩解析,最后进行主题拓展。通过五步教学法,学生既能够掌握更多的文章内涵,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五)创设群文阅读问题情境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方式,将其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需要更加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以问题为引导,将学生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群文阅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共性与特点。教师在为学生创设群文阅读问题情境的时候,一是要保证能够激发认知冲突,让学生有思考的热情与积极性;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七颗钻石》《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农夫与蛇》《田螺姑娘》之类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成为文章的主角,站在主角的角度上思考问题。通过类似“同学们想一想,在《农夫与蛇》中,你若是农夫会怎么处理?”“如果在生活中,你帮助了别人,但是又发现别人在背后说你坏话,你应该怎么办?”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课堂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群文阅读是新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增加阅读的有序性、做好科学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深入开发单元主题、创设群文阅读问题情境等方式,将群文阅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