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线下校友工作的开展

2020-12-19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亚太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校友会母校校友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赵 韡

韩非子曾说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校友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校友工作思维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各高校校友会开始重视线上与校友交流互动的平台建设,纷纷推出官方微博、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利用社交工具与社交媒体,如火如荼地建设线上校友会平台。诚然,基于“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技术,校友之间、母校与校友之间的交流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变得频繁快速,校友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线上校友平台的搭建丰富了校友参与母校建设的途径,拓宽了校友会建设的广度;而线下校友工作则提高了校友会建设的深度。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线下校友工作亦不可荒废。

以线上平台为依托开展好线下校友工作,发挥线下校友工作的优势,成为校友会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

一、线下校友工作的优势分析

(一)满足校友情感诉求,增加校友凝聚力

各高校校友会在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的建设上下足了功夫,板块设计上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也制订日常消息推送计划,用生动的图片、优美的文字向校友传递着母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唤起校友对母校的珍贵回忆,使得校友会更加贴近校友。

然而,教室、食堂、图书馆等校园内的建筑,校园内的一花一草一木,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这些才是校友对于母校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线上交流与互动,达不到线下校友面对面交流互动时情感抒发的效果。不能很好地唤起校友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校友会可以邀请校友返校故地重游,给予校友重叙母校情、师生情、同学情的场所和条件支持,聘任杰出校友担任客座教授为母校的学弟学妹进行专业指导等。满足校友对母校的情感诉求,增进校友之间的联络与信任感,提升母校的感召力,汇聚校友对母校的凝聚力。

(二)服务于校友的个性化需求,支持校友事业发展

线下校友工作可以根据校友事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和实际情况为其联系沟通校内部门、校友企业、地方政府等,有针对性地帮助寻找、整合校友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及机制,拓展和深化校友与母校、地方经济合作的长效机制,支持校友事业发展。

(三)挖掘优势校友资源,为校友会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持,提高学校办学影响力

线上校友平台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普通校友、年轻校友的关注,那么线下校友工作的重点工作对象则是杰出校友。校友资源对于高校来说,是一笔借不到也买不来的宝贵财富,尤其是有一定社会影响力、成功杰出的校友。他们是所在行业的精英群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是不容小觑的。此外,校友捐赠也是高校筹措办学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些校友捐赠往往能够给母校提供较大的财力支持。

校友会工作人员定期以电话、邮件、校友刊物约稿、上门拜访等方式主动与杰出校友取得联系,保持顺畅沟通。凡遇母校的重大活动,积极邀请他们回母校参加,见证母校的繁荣发展,让他们与母校的学弟学妹分享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成功经验。

二、以线上平台为依托开展线下校友工作

(一)线上收集校友对校友工作的意见

掌握充分翔实的校友信息,建立起强大的校友数据库并定期更新,是开展校友工作的重要基石。

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网站、校友会自己开发的App 等各类线上社交平台及工具等,是帮助校友会工作者更高效地获取校友数据、建设起强大的校友数据库的主要渠道。

利用数据挖掘、分析、云计算等技术,对收集到的海量的校友数据进行分析、解读,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经过数据分析,细化分流出校友群体,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征,开展线下校友工作。例如,以校友专业背景为依据或者以所处地区为依据成立校友分会,对校友的兴趣爱好进行统计分析,策划出某类校友群体感兴趣的校友联谊活动。

在举办某个线下校友活动之前,进行线上校友问卷调查和意见采集,了解掌握校友的参与意向和兴趣度,并根据校友建议进行一定的调整,以确保最终的参与率与关注度。

(二)发挥好线上平台的宣传服务作用

校友会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线上媒体平台是对校友工作进行报道宣传的主要阵地。线上平台可以及时地向校友传递母校动态、线下校友工作动态、展示校友风采等,让校友了解校友会工作和建设情况,增强校友会在校友心目中的存在感,从而培育校友的主人翁意识。制订安排好消息推送计划,提升校友社群的活跃度,与校友积极在后台留言互动。

除了日常新闻报道外,在线下校友活动之前,要发挥好线上平台的预热推动作用。线上平台可以发送活动邀请,推送日程安排,新闻报道活动的筹备过程,营造预热线下活动氛围,鼓励校友参与线下校友活动,扩大宣传效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实时直播连线校友活动,弥补有强烈参与意愿却因客观原因无法到场参加活动的校友的遗憾,与在线收看直播活动的校友实时互动。在线上平台以展播活动影像、图片、校友活动感言等方式对本次线下校友活动进行总结回顾。此外,线上平台应增加相应的服务性链接,为校友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资讯。

(三)保持线上校友与母校沟通渠道畅通

利用好线上校友留言板块,校友与校友会沟通,可以尽情抒发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情感,对母校、校友会发展建言献策,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校友会工作人员对线上校友留言及时予以回应和反馈,做好与校友的线上互动。

满足构建纵横交错的校友事务工作网的需求,分别组建学院校友事务联络教师工作群、不同届次的校友联络员群、校友分会会长群等对话群,校友会工作人员负责运营维护好相应的对话群,展开线上校友事务通知联络工作。

(四)线上平台开设小额捐赠窗口

校友捐赠是校友表达自己对母校的深厚情谊、回馈母校的一种重要方式。线上平台开设小额捐赠窗口,让更多的校友以便捷的捐赠方式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激发校友的爱校情怀。

线上平台的小额捐赠功能应该细化捐赠项目,比如校庆捐赠、绿化捐赠、楼宇命名捐赠、具体项目捐赠等,校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认捐,调动起校友捐赠的积极性。鼓励校友进行捐赠登记,平台鸣谢专栏及时对校友捐赠信息进行公示。公开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度,校友可以查阅自己认捐项目的进程,充分尊重与保障捐赠校友的权利。

三、线下校友工作策略

(一)校友服务工作细化深入

服务校友是校友会的使命之一。校友会工作人员应不断深化校友服务意识,挖掘和了解校友的需求,以校友需求为导向,想校友之所想,为校友提供细化深入的服务,不辜负校友的期望。

校友会可以与校内多部门沟通协作,打通校内各个环节,让校友可以充分享受母校的资源,感受来自母校的关怀。开通校友服务卡,校友持有此卡可以享受免费的资料查阅、图书借阅、档案查询、校内课程旁听、聆听讲座、校友刊物投稿寄送等服务。校友会接受校友线上或者线下申请,完成校友身份审核后,便可以为校友开通校友服务卡。

校友返校接待工作应制度化、常态化,制定一套完整的校友接待流程,根据校友主动申请或者二级学院报送的校友返校信息,做好校友返校的协调工作,热情周到地接待校友返校,让校友获得较高的尊重感。

(二)策划筹备特色线下校友活动

线下校友活动是唤起校友内心深处对母校的真情实感的有效途径。通过线下校友活动,校友能够获得更加安心的实际体验。以母校重大活动为契机和背景,如校庆、校区建设、开学毕业典礼等,针对不同行业、专业、地域、届次的校友,校友会自行开发出有创意新颖的线下校友主题活动,邀请校友回母校参与。

此外,鼓励校友自己设计开发校友活动,进行校友活动方案的有奖征集,收集校友活动创意,对于可行性高的校友活动方案,付诸实践,增进校友活动的生动性。定期举办行业交流会和学术沙龙,满足特定校友群体学术专业交流的需求,增强校友回母校参加校友活动的意愿。对于校友返校,校友会应做好各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为校友们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提供校友活动纪念品开发定制等服务。当校友重温母校时光时,可以获得超强的归属感、尊重感和幸福感。

(三)搭建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合作平台

校友与母校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校友事业发展会反哺母校。校友会大胆进行有益探索,为校友之间、校友和母校之间搭建合作平台,致力于校友与母校共同发展。

若有校友创新创业需要相应的资金、场所、技术等支持,校友会可以出面联系有可能提供相应帮助的成功资深校友,为他们牵线搭桥,助推项目成功孵化。在校友科研成果转化以及校友企业与母校、地方合作等方面,校友会为校友出谋划策、构筑平台、整合资源,推动校友企业与母校、地方政府、创意产业园等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从而开创校友与母校互助共赢的生动局面。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给校友工作提供了新平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寻找与互联网技术契合点,校友工作可以更加高效便捷,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互动可以更加频繁。网络的虚拟性也可能使校友对母校感情虚化,更需要校友会开展好线下校友工作。校友会建设要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提升校友会在校友心目中的地位,让校友会成为校友与母校之间看得见、摸得着的情感纽带。

猜你喜欢

校友会母校校友
打造“海归朋友圈”,帝国理工无锡校友会成立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成立“留法校友会”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告别母校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母校情
校友风采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