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研究

2020-12-19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杨燕萍

亚太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全科小学生

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杨燕萍

培养全科教师是解决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紧缺的现实需要,也是精准扶贫在农村教育的一项新举措。我国的全科教师培养要与农村小学实际结合、与地域特点结合,形成一种针对性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后培养。

一、全科教师释义

2018 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旨为乡村小学培养补充全科教师,完善小学教师全科培养模式。

全科教师是能够胜任小学多门学科且有所专长的教师。农村小学全科型教师是指能在农村小学胜任多门学科的教学,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综合的通识知识、综合的教育教学技能、能独立承担小学阶段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和管理任务的教师。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符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也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更能满足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全科教师可以从事农村小学多学科教学,具有综合性、复合性特点,为农村学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教师,有效缓解我国农村小学师资问题。

二、全科教师培养是全人教育的诉求

(一)“全人发展”的教育要求

教育的发展重点是人的全面发展,全科教育比分科更适合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对事物认识还处于整体感知阶段,繁杂的分科教育割裂了小学生头脑中对于事物的整体性,阻碍了小学生对新知的好奇与探索。小学开展全科教育更符合小学生整体性的认知特点,符合“全人发展”的教育要求。小学全科教师可以更全面地关注小学生的发展,以一种动态的、全维的视角来审视小学生,小学生更容易获得多方面的展示和肯定,会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库姆斯主张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知识或技能本身,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情感、意志三方面均衡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全人发展理念。《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小学教师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小学处于教育系统的基础阶段,全科教育课程有效整合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遵循了全人教育的理念,符合教育的本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科教师具备多门学科知识与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不仅可以将课程有效整合,而且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提高学生的意识、思想、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实现小学生的“全人发展”要求。

(二)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的要求

2001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小学课程应以综合课程为主,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小学生发展的需要,突出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综合课程打破了单科课程的知识体系,培养了小学生广博的知识和宏观的思维能力,整合了社会、学校、社区、家庭等多方面的资源,适应了小学综合性、义务性、基础性的素质教育。小学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将来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小学教育要立足孩子的现实生活和兴趣爱好,将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整理。

全科教师是综合课程的承担者和讲授者,能胜任多门课程,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整合的情况下能形成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课程,满足小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弥补了单科教学碎片化的记忆,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各学科让学生可以从多维度、多视角、多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为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三、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职后培养路径

(一)建立全科教师学习共同体

全科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在教师自发或学校推动的情况下,基于全科教师的共同兴趣和理念组建的教师学习团体,教师之间可以共享知识、相互对话、相互合作,致力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与教学实践的改进,促进全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全科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自愿、平等的方式组成的专业发展团队,强调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是为了提升全科教师的综合性知识与能力,加强教育实践,进行参与讨论,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提出解决的对策,形成的学习型互动关系。

为了转变全科型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全科教师的专业成长,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增进交流与合作来开展多样的活动。例如举办全科教师经验交流会、教学成果研讨会、教学方法分享会等,可以分享教学经验,交流遇到的教育教学困惑,及时了解不同学科的发展情况,加深对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的理解,发掘不同学科间交叉重复的内容,达到对知识的整合与综合,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全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

(二)形成扎根农村的教育情怀

全科教师要有扎根农村的教育情怀,对农村教育有深厚的情感,能成为“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教师,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理解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意义,认同基础教育工作的价值和独特性,成为农村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引导者、成为农村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奠基者,积极主动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全科教师要有奉献农村教育的深厚情感,积极地投身于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中,关心关爱农村学生,努力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状况,推动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热爱农村,要具有扎根农村教育的情怀,要具有乡村振兴的职责和担当。全科教师要成为农村教育文化的引领者和参与者,提升农村精神风貌,筑牢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和精神脊梁。

(三)倡导终身学习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教师是终身学习者,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进行终身专业学习”。全科教师的发展是终身性的,全科教师的专业发展伴随着整个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全科小学教师的培养要以终身学习为动力,加强全科教师的终身学习适应能力、自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工具能力、创造能力等,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倡导在职教师终身学习,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扩充知识储备、提升教学能力,积极向全科教师转型。

终身学习需要不断地激发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提高全科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首先,全科教师应制定专业发展的目标,提升综合知识、综合能力的目标。其次,教师应增强自我效能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全科小学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知识、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而且要具有跨学科意识、知识重构的能力、多元全面的评价能力。全科小学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具备读、说、写、算、弹、唱、画、跳等基本技能,能在全科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再次,全科小学教师终身学习需要自我反思,没有教学反思就没有全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反思中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全科教学方法。

(四)加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思想、观念和行为,为了实现教学教育目标,对已发生或正发生的教育活动进行积极思考,积极寻求方法解决教育教学疑惑或问题的过程。具有反思意识和反思行为的教师会激发内在动力,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农村全科教师培养中,要不断加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行为,具体通过坚持写教学日志和反思日记,可以记录教学过程精彩点或提高点,也可以记录学生的参与和反馈,还可以记录教学过程的预设与生成,通过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对话等形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学个性化。全科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记录了自己的教学困惑、教育问题和教育感悟,不断反思后促进下一轮教学实践的改进。全科教师借助教学反思,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转化为教学行动,从而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

(五)加强全科教师培训

全科培训内容要实时更新,符合教学实际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尊重教师培训的意愿,应围绕全科教师的实际需求展开。全科教师最迫切需要的是全科教学的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整合意识,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以及全科教学的具体方法、具体措施。

全科教师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突破传统的单一授课培训方式,以理论讲座与案例分析、交流互动、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在培训中要重视全科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问题,将问题、经验与培训相结合,挖掘教师自身潜力,引导教师自我反思,开展专题培训,促使全科教师边学边用,活学活用。也可以实地参观访问、异校观摩、青蓝带教等方式,激发其学习动机,提升全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实现高效培训。

总之,全科小学教师的培养,要明确“全科教师”内涵,构建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培养课程,树立立德树人、服务农村的初心与使命,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适应新时代和振兴乡村的要求,为小学培养热爱农村教育事业、专业知识渊博、专业技能扎实、师德高尚、关心关爱学生发展,能胜任多门学科的全科教师,促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积极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和全面小康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全科小学生
小学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我是小学生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