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深度卷入的项目化研训实践

2020-12-19谭少春

江苏教育 2020年86期
关键词:研训深度过程

谭少春

一、困境:教师研训的现状分析

当下的教师研训,无论是在组织形式还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呈现出较为低效的状态,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题泛化不聚焦。有效的教师研训必须要聚焦主题,主题的确立可以是研究的课题,也可以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寻求突破的策略与方法,以解决相应的问题。然而,当下教师研训确定的主题常常大而空,使得教师无法准确把握研训的焦点,在混沌与迷惑中完成研训。

2.形式单一不多元。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人的学习只有通过讨论、实践、教授他人等主动参与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而通过听讲、阅读、视听、演示等被动方式来学习则很容易遗忘。教师研训说到底是人的研训,采取何种研训方式也将直接影响着它的效果与质量。而当下的教师研训,更多采用的是听专家讲座、观摩课例展示等较为单一的方式来进行,教师缺乏主动参与与深度卷入的机会,研训效果自然低效。

3.内容空洞较随意。精准而充实的内容安排是教师开展有效研训的重要保障。理想的研训内容应该是精准对焦主题的,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该是分层推进的,应该是有教师回应的。而当下教师培训在内容组织上更多呈现的是拼盘式的组合,板块之间缺乏联系,理论与实践缺乏呼应。

4.教师成长看不见。教师研训是否有效往往是通过后续教学行为的改进来呈现的。主题聚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度卷入的研训活动,一定会给参训教师带来理念的更新、行为的转变。反观当下,各级各类的教师研训活动比比皆是,然而能真正撬动教师教学行为变革的却是凤毛麟角,教师虽然参加了研训活动,但成长却看不见。

二、突围:实施项目化研训的意义

基于当下教师研训效率低下的现状,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张教师教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培训的过程,在研究中培训,在培训中研究,深度融合教研与培训,在研训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1.项目化研训的内涵。

我们所倡导的项目化研训指的是教培员与教师以真实教学情境中的典型问题为驱动,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自主探索、合作研究、交流探讨等方式开展研训活动,通过灵活的工具开发、资源运用来解决问题,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策略,产生一定的研究成果。

2.实施项目化研训的意义。

(1)高度达成研训目标。项目化研训最终的目标指向是解决真实教学情境中的典型问题,这些问题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怎么做才能很好解决呢?我们通过项目化研训,集思广益,共同寻找对策来解决问题。教师在掌握了这些方法、策略之后,势必会带来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发生,教师研训的目标真正落地。

(2)充分激活内在发展需求。项目化研训,更加强调教师的深度卷入,在真实问题的驱动下,大家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在不断交流、研讨、碰撞中,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专业的功力被彰显,发展的愿望被激活。

(3)在研训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项目化研训既是形式也是内容,教师在进行项目化研训中,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也经历了项目化学习的过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样的经验在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过程中会得到充分利用,教师会更有心得,会更好地为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提供支持与指导。

三、举措:实施项目化研训的策略

1.基于现实需求的研训主题。

有效实施项目化研训的前提是确定有价值的研训主题。对于主题的确定,一定要基于教师的现实需求,选取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等,通过归纳、概括,提炼出主题,围绕主题架构研训框架,组织研训内容。这样的研训主题是鲜活的,是具有生命力的,它来源于教师的真实需求,聚焦现实教学中的问题。

例如,近些年我区在课堂教学变革方面提出了基于“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的“新三学”课堂教学理念。小学数学学科也围绕其展开了深度研训活动,在活动策划前教培员对全体学科教师进行调研:对“新三学”你有什么困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你又遇到了哪些问题?教师基于各自对“新三学”的理解与实践,提出了大量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哪些方面?在理解学生方面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教师该怎样做才算是支持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力提升究竟是要专项培养,还是应该蕴含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然提升的结果?细细分析这些问题,有的指向于“新三学”的意义理解,有的指向于具体的实施方法与策略。针对教师这样的现实需求,小学数学教培员就分阶段确定了研训的主题。首先聚焦“理解学生”板块,以“‘新三学’之理解学生策略探寻”为主题展开项目化研训活动,主要聚焦为什么在课堂教学中要理解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学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策略、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等。然后又分别针对“支持学习”“提升学力”制订了相应的研训主题。

2.基于问题解决的研训任务。

项目化研训活动一定要聚焦真实的问题,它的目标指向一定是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项目化研训活动应该以解决真实的教学问题为根本任务和价值追求。项目化的研训,应是聚焦项目的研训,应是问题解决的研训,教师在真实的教研场景中围绕项目进行深度研究、反思和总结,探寻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和策略,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如上述案例,在确定了“‘新三学’之理解学生策略探寻”这一项目研训主题之后,教培员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系列研训活动,重点围绕理解学生的策略与方法展开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通过专家讲座、课例研讨、专题交流等形式进行深度研训活动,提炼总结出一系列理解学生的方法与策略,如小访谈、小探究、小调查等。通过项目化专题研训活动总结出的这些方法与策略,很好地解决了教师提出的如何“理解学生”的问题,为教师精准把握教学起点提供了策略支持。

3.基于协同合作的研训方式。

项目化研训一定是教师深度参与并协同完成的。在研训过程中,各教师、各团队围绕项目主题,既有不同的任务分工,又要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大家都为最终的问题解决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能量,同时也共享着最终的成果与资源。在这样一种相互合作、协同共进的研训氛围中,攻克项目难题,实现团队的共同成长。

在进行项目化研训活动时,教培员会把教师分成若干个项目团队,每个团队有一名组长,由组长结合具体的研修任务对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各成员根据各自任务展开相应的活动,之后再进行团队内部的交流分享,汇集融合形成团队观点和意见,之后再面向全体进行汇报。如前述案例,在进行课例研训中,教培员就将教师分成三个项目团队,同时提出研训任务:1.课堂教学中,我们为什么要理解学生?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学生?2.课例中哪些环节能够反映教师是“理解学生”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理解的?3.哪些设计是基于教师“理解学生”后做出的调整与应对?基于这些研训任务,各团队负责人认领任务,并对成员进行任务分解与细化。分工完毕后,各成员针对领取的任务开展相应的活动,有的利用网络进行理论资料的收集、甄别和遴选;有的进行课堂观察,寻找课堂中教师“理解学生”的证据;有的则通过研究课与常态课不一致的处理而进行细致分析,探寻教师这么处理背后的原因……之后,各团队成员对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进行阐述,最终汇集形成团队的观点,再面向全体教师进行汇报交流。在项目化研训的现场,每位教师各司其职,深度参与,成员间既分工协作,又相互支撑;组际间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

4.基于工具与资源的案例剖析。

在项目化研训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形成典型案例。在对案例深度剖析的过程中,提炼总结出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和实施策略。

如前述案例,各项目团队在进行任务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灵活地运用、合理地开发相关的资源和工具来促进问题的解决。领取任务一的团队,需要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为什么要理解学生?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学生”这一主题任务,教师需要广开渠道,从多个方面收集资料、查找证据,如利用网络等,来证明为什么我们在教学中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样的益处,我们又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学生。领取任务二的团队,教师需要通过细致的课堂观察,来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哪些环节能反映教师理解了学生,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理解的。为了达到更好的观察效果,教师可以开发相应的课堂观察表,聚焦这一问题,适时记录,详细分析。领取任务三的团队,不仅需要细致的课堂观察,还需要查找常态课上教师的教法,通过对知识点教学的切片式对比,分析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原理,这样就不仅需要收集常态课教学案例,还需要设计两种课例的对比分析表等。资料的灵活使用、工具的合理开发,都需要教师根据任务和问题来灵活地设计与使用。在交流分享环节,各团队成员在贡献自己研究成果时,也汲取了其他团队的研究成果,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且典型的教学案例。

5.基于反思与转化的成果显现。

进行项目化研训的最终成果,是通过参加研训的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行为的转变来体现的,是通过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专业能力的提升来呈现的。它的成果既有显性的成分也含隐性的成分。从项目终端上看,研训结束时会总结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这些可以直接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便于教师在后续日常教学中使用,这是基于行为转化的显性成果。隐性的成果体现在教师对研训过程的经历、感受与体悟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亲身经历了项目化研究的过程,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设计探究路径,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资源与开发工具,伙伴协同互助,共享成果,最终形成研究成果。这样的学习能力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而这个隐性成果的获取则需要教师通过整体性思维在不断回顾、反思中汲取,这也必将对教师的学习观、教学观带来重大的改变。

在实施项目化研训的过程中,教培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引导教师去回顾研究过程,反思心路历程:通过回顾这一段学习历程,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收获?你如何看待这一段学习经历?借此,来进一步彰显项目化研训的隐性成果,促进教师专业的进一步提升。

项目化研训是以人为本的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训。通过开展项目化研训,促进教师深度卷入研训,教师专业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与提升。他们能够用科研的思维去审视日常教学,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并甄选资源,开发并运用工具,收集证据并解决问题,在总结与反思中形成成果,并自觉将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项目化研训,就像是给教师一张旅游地图,让他们自己设计、规划旅行方案并加以实施。或许,在这个过程中,“旅行者”就能深刻地体会到旅行的目的并不仅在于到达目的地,而在于沿途的风景。

猜你喜欢

研训深度过程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