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军事理论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12-19复旦大学武装部朱雅琳

亚太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理论课军事理论

复旦大学武装部 朱雅琳

一、困境:军事理论教学预期效果难以达成

(一)学生课堂专注力不足

笔者曾经执教的单位是一所省市共建的知名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学业水平相对较低,综合素质并不优秀。在这样的先决条件下,学生的课堂表现力较差自是不言而喻。笔者总结认为,学生课堂专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1)课堂成为“低头族”聚集地。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不论专业和性别,在课堂上,几乎都是以手机为焦点,低头刷手机、趴着补觉的现象比比皆是。(2)学生难以全程集中注意力。少数学生会跟着教师的节奏认真听课做笔记,但是通常情况下能在两节课里全程高度集中的甚少。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现象并非笔者执教院校的专属,而是全国高校军事理论课的共性。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学生自身的态度问题。一方面,大学生普遍对军事理论课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这门课无关紧要,甚至没有学习的必要,有的学生直言“这门课是当水课选的”;另一方面,学生关心的不是国防知识的掌握和国防素养的养成,而是诸如“这门课怎么考试、考试能不能过、试题在教材中或课件上吗”这类结果型问题。

这恰恰暴露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国防意识,又在主观上对国防军事、国家安全等毫不关心。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养。而大学生在主观态度上对军事理论课的不重视,必然会影响到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同时,军事理论课的考核往往不那么严格,在满勤及卷面分达标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该课程学分,因此,学生往往认为到期末考前读一读、背一背或者复习周再认真学就可以。军事理论课成了学生为获取学分不得不来到教室“营业”的“包袱”。

(二)军事理论教师教学拘谨

教学向来是一个师生双边参与的双向活动,作为教学活动主体之一的教师,必定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军事理论新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确面临许多挑战,最根本的在于实际教学能力问题。

一是教学起步阶段经验不足,难以做到、做好因材施教,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按照预定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是静态的方案,但教学对象是思想各异的学生,不同的班级意味着授课对象不同,授课对象的教育背景和接受能力都存在差异。那么,教学过程就应该是因人而异,不能死板地按照一套教学设计施行。在教学之初,大多数军事理论新手教师会陷入这一困境。二是教学内容选择上过度依赖大纲或教材,教学设计过于生硬,容易导致教学逻辑不清,如此教学效果也必定大打折扣。三是知识点讲解的详略失当及时间把控不足,导致教学重难点讲解不到位、非重难点讲解耗时过度,这样的教学效果必然不佳。

上述问题不仅存在于军事理论新手教师身上,同样存在于许多有多年教学经历的军事理论专职教师身上。教学时间的把控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这是一个基于经验累积可以解决的问题。对于知识点讲解以及教学实际过程,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量有所欠缺,教师自身对军事理论教学工作认识存在偏颇。

二、反思:军事理论“教”与“学”失衡

(一)只重教师“教”的结果,忽视学生“学”的过程

这个问题反思的是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忽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现象。军事理论课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军事理论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一直以来,军事理论课被当成一项任务,似乎教师只要顺利完成每一堂课的讲授、完成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就可以了。因此,绝大多数军事理论教师尤其是对职称无所追求的教师,完成每一次课就万事大吉,对于学生吸收、消化相关知识的能力不加关注,也不会关注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否到位、讲授是否合理、教学逻辑是否清晰能否为学生所接受。

这样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关注的只是如何在规定学时内将相应的教学内容讲完,至于讲授内容是否符合授课对象水平、学生是否能理解,则全然不加考虑。如此也难怪学生在课堂上会甘当“低头族”“趴头族”。

(二)只重教师“教”的结果,忽视教师在教中“学”的能力

这个问题反思的是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忽视教师“教”与教师“学”的现象。教师只在乎自己“教”的结果——是否顺利讲完一次课,而没有要求自身寓学于教,如此导致的结果是:备课必定不充分,教学过程生搬硬套索然无味,学生听之无趣,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无法在“备课—授课—反思”这一过程中得到提高。

军事理论教师如果仅是“为教而教”,不仅无法实现军事课教学的应有价值,也给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筑起了拦路石。只有秉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结合自身专业发展,树立在教中学的观念,以“为学而教”“知困而教”“不倦而教”为理念,才能有效完成教师的“教”,也才会达到军事理论课的预期效果。

可见,正确认识教学的科学内涵,处理好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教师之“教”与教师之“学”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军事理论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亦能从根本上提高军事理论教学实效性。

三、结论:以研促教、教学相长,提高军事理论教学实效性

“最广义的教学可以包括自学、科研甚至生活本身。”从军事理论教师这一教学活动主体出发,要达到军事理论教学实效性,必须从主观意识上正确认识军事理论教学工作,必须从教师专业发展长远计议,注重以研促教,做到教学相长。

(一)角色异位,关注学生需求

军事理论教师应当尝试角色异位,将学生需求摆在教学设计的考量要素中。在授课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要将原理讲解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引发理性认识,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学懂、学透原理。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但要避免“一言堂”,可适当采取师生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增强军事理论课的师生联动。对于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案例,尤其是战例的讲解,要基于史实,要将战例讲得活灵活现,这需要军事理论教师大量阅读史实书籍,充分了解党史军史,备课中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业水平,选取合适的作战图或教学视频,设计好战例讲解的思路,避免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全脸茫然。

(二)及时反思,做到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强调军事理论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不足积极完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军事理论所涉及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唯有及时温故才能不断知新。一方面,军事理论教师要及时对当次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总结包括自身教姿教态、语言表达、教学逻辑、时间掌控、学生课堂表现、课堂氛围等教学基本情况,反思自身存在的需要改进之处,尝试剖析课堂氛围形成的原因,可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整体体验;另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反思的完整性,即反思的范围应当包括课前备课工作、课上讲授情况、课下学生反馈,及时与同行前辈交流教学情况。教学不是闭门造车的活动,只有开放胸襟多听取他人意见建议,及时改进不足,才能更快更好地在教学能力上有所提升。

(三)以研促教,践行教学相长

军事理论教学之道,在“教”在“学”,更在“研”。在当前军事理论课普遍被置于边缘课程地位之下,军事理论教师更要注重调查研究,以研促教。将军事理论教学活动作为开展研究的实验场所,去观察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积极从事科研工作,才能有望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以研促教,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在“教”中研,良性循环,如此军事理论课才有生命力,军事理论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其育人目的,实现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理论课军事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