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12-19临沂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陈佩江田相克临沂大学档案馆

亚太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专业课程育人

临沂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陈佩江 韩 虎 田相克 临沂大学档案馆 张 美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承担着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大任务,这就要求其在育人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引导与教育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为高等学校和全体教师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为了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一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其他学科需要协同一致、合力育人,从而使各类课程都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各专业课程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教师要积极践行课程思政理念,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在高校教学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本科生思政类课程为16 学分。以临沂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专业总学分为170 学分,思政类课程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0%;另外,专业教育课程及集中实践课程学分占专业总学分的70%以上。由此可见,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专业课教师,因此,要想更好地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在继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应当让专业课教师也全面参与思政工作,即专业课程思政。

专业课程思政目的是:高校专业课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背后的德行因素,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内在德行,从而形成自身为人处世的一种素质和涵养。专业课程思政可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和思想政治的价值渗透和引领作用,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既帮助学生“专业成才”,也促进学生“精神成人”。

一、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都已开始重视课程思政,开展了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但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专业教师缺少课程思政理念

专业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政教育理念,在课程观上是一种创新。但在当前,部分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尚不到位,或者在实施专业课程思政时无所适从,没有把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学统一起来,从而导致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思政引领两者之间的脱节。

(二)专业课程思政缺少系统规划

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方面,对学生素质塑造的要求比较笼统,特别是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方面的结合更为缺乏。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总体设置方面,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教学目标和具体实施缺少系统规划。

(三)专业课程教学中缺少“思政元素”

专业课程思政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但在实际教学中,把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的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缺乏,开发相对滞后。此外,大部分专业教师缺少相关经验,没有把专业知识和思政教学有机结合的意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往往具有随意性和碎片化的特点。

(四)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缺少检验

在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进行评价时,重点是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很少涉及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没有把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思政知识考核纳入学生评价,无法有效地检验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五)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缺少评价

部分高校对专业课程思政仅提出了教学理念和一般要求,而没有明确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考核以及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专业课程思政的措施

根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在专业规划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一)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做好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规划

教学管理部门应当为专业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有效的教学改革机制,对课程思政提出明确要求,形成完整的教学管理与评估系统。在制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规划时,要明确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制定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标准,加强课程教学设计,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要坚持知识传授和思政引领相结合的原则,把思政教学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形成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相统一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专业课程思政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是具有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专业教师,因此,要加强教师培训,建设一支能把专业知识与思政理念结合起来的优秀教学团队。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还应具有一定的思政理论水平,能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为此,学校教务部门或学院应加强对教师思政能力的培养,举办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培训班。同时,专业教师可邀请辅导员一起集中备课,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思政引领。

(三)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专业教师要认识到专业课程教学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具有思政育人功能。教师要从专业课程的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出发,在坚持以专业知识教学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结合立德树人教学目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科学精神、职业情感等各种思政元素。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要求中,“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等方面都与思政教育密切相关。要以“思政元素”为纽带,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体现出思政内涵,实现育人功能,以合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改革学生评价方法,专业课程考核中体现思政教学内容

为提高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在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需要从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个方面出发。课程考核内容除专业知识以外,还可增加一些“专业课程思政”方面的知识,设置合适的题型,实现教、学、评等诸多环节的有机连接。

(五)加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的评价,提高教师积极性

在对学生评价的同时,也要增加对专业教师“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绩效、职称评聘相结合,促进专业课程教师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学业务和实践能力,投身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采用多元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接受思政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结合课程内容,找准切入点,不断提炼职业情操、社会责任、爱国情怀等各种思政元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教学全过程,推动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同向发力,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顺其自然地接受思政教育,提高道德情操,促进全面发展,既能“专业成才”,也能“精神成人”。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专业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珠”育人